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气、乙炔(丙烷)切割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氧气、乙炔(丙烷)切割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氧气、乙炔(丙烷)切割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一、前言
氧气、乙炔(丙烷)切割作业是一项常见的金属切割工艺,该工艺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的完好。

本文将详细介绍氧气、乙炔(丙烷)切割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二、作业前准备
1. 审查设备和工作场所,确保设备和工作场所符合安全要求;
2. 检查氧气和乙炔(丙烷)气瓶,确保气瓶完好无损,阀门正常;
3. 配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火服、防风眼镜、耳塞、防滑鞋等;
4. 配备灭火器材,确保能够及时进行灭火。

三、安全操作规程
1. 氧气和乙炔(丙烷)气瓶操作:
a. 氧气和乙炔(丙烷)气瓶要分开存放,保持距离不小于5米;
b. 气瓶要竖立存放,固定好防止倾倒;
c. 张紧阀门螺帽,但不要过紧,以防止不能方便关闭阀门;
d. 气瓶操作时要避免撞击、摩擦、曝晒和高温等;
e. 不得使用氧气和乙炔(丙烷)气瓶来打开或关闭紧固件。

2. 点火设备和切割设备操作:
a. 使用合格的点火设备进行点火,禁止使用明火点火;
b. 使用钳子或专用手套插拨刀嘴,禁止使用铁器或裸手操作;
c. 点火前先打开氧气开关,然后用点火器点燃切割火焰,再逐渐打开乙炔(丙烷)开关;
d. 使用切割设备要与离开的物体保持一定距离,防止热引燃或火花引燃可燃物;
e. 切割设备使用完毕后,先关闭乙炔(丙烷)开关,再关闭氧气开关,并在已经关掉氧气开关后,再关闭切割火焰。

3. 环境安全要求:
a. 切割作业场所周围要保持清洁,禁止堆放易燃物品;
b. 切割作业场所通风良好,确保空气流通;
c. 切割作业场所禁止有明火、电焊、电弧光等其它火源;
d. 切割作业场所禁止吸烟,切割结束后应检查是否有余烟。

4. 作业人员安全要求:
a. 作业前应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并检查是否完好;
b. 作业时要集中注意力,禁止疲劳、醉酒或服用药物;
c. 切割作业时不得让非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d. 不得随意移动并使用废料和剩余物。

5. 火灾防范:
a. 切割作业时周围必须有专人看管,随时准备使用灭火器材;
b. 发现火灾时,首先通知周围的人员撤离,并使用灭火器进行扑救;
c. 大面积火灾应立即报警,同时进行撤离。

6. 作业后处理:
a. 切割设备和点火设备要进行彻底清洁,并保持干燥;
b. 将用完的氧气和乙炔(丙烷)气瓶关闭阀门,并妥善存放。

四、紧急情况处理
1. 氧气和乙炔(丙烷)泄漏:
a. 不要开关电器,以免产生火花;
b. 立即通知周围人员,迅速撤离作业区域;
c. 使用浓水雾或火焰冲击器进行扑灭;
d. 有条件时,将泄漏源关闭。

2. 火灾事故:
a. 火情没有扩大时,可使用灭火器进行扑灭;
b. 火势已无法扑灭时,迅速通知消防队进行救火。

3. 烧伤事故:
a. 烧伤伤口用清水冲洗,并用干净的绷带或干净的纱布包扎;
b. 如果烧伤较严重,应立即送医院进行治疗。

五、结语
氧气、乙炔(丙烷)切割作业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艺,操作人员必须遵守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做好防火、防爆、防漏等各项安全工作,以保障操作人员和设备设施的安全。

以上所述为氧气、乙炔(丙烷)切割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希望能对广大操作人员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