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上财金融专硕400+的经验简谈——坚定目标,坚持到底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一、个人情况:本人本科专业是机械工程,毕业两年,报考的是上海财经大学的金融专硕,算是一个跨度很大的考试。
一站总分406,政治70,英语78,数学三143,专业课(431)115,报的是凯程的全年集训营。
虽然不能跟427的大神相比,但考虑到是跨专业考试,还是想分享下自己的备考经验,希望能对那些跨考的同学有些帮助,当然也希望能对非跨考的同学有所启发。
我是去年五月开准备考研的,在之前的一年也参加过考研,当时报的也是金融,但因为工作,没怎么重视和准备,属于纯打酱油的,所以可以说五月份开始的时候专业课的基础基本为零,公共课基础也很差,只有数学可能稍微好点,但毕竟毕业一年多,高数也忘得差不多了。
在这里我想说无论你基础好不好,或者是零基础,通过坚持和努力,考研成功也是没有问题。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二、复习情况关于具体复习过程,我想从复习的时间安排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去说一下:1、复习时间总的进度安排,考虑到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我仅把我的安排列出来做一个参考,这个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安排,我在专业课这方面的基础基本为零,数学一般,英语较差,政治基本为零,还考虑到专业课和数学各150,英语政治各100,综合以上自己的情况:我在五月份的时候计划是:5-6月 7-8月 9-10月 11-12月专业课书看一遍课后习题和参考资料真题、书和习题书和习题;数学三看书打基础全书一遍真题模拟题和错题英语二英语一真题阅读英语二真题阅读英语二翻译作文英语二全部政治看书打基础大纲、1000题和真题大纲真题、模拟题具体每日的时间安排是:5-9月: 10-12月:6.40-7.20 起床洗漱吃饭 7.10-7.50 起床洗漱吃饭7.20-8.30 英语 7.50-9.00 英语/政治8.30-12.00 专业课/政治 9.00-12.00 专业课/政治12.00-13.30 吃饭休息 12.00-13.00 吃饭休息13.30-17.30 专业课/数学 13.00-17.00 专业课/数学17.30-18.30 吃饭休息 17.00-18.00 吃饭休息18.30-22.20 数学/英语/政治 18.00-22.00 英语/政治22.20-23.20 跑步洗漱休息 22.00-23.00 运动洗漱休息因为自己基础不好的原因,所以在五、六月份的时候以专业课和数学为重点,其中专业课为重中之重,有时候会学习整个上午和下午,晚上学习数学,晚上最后一两个小时也就是九点左右会学习英语,英语以阅读和单词为主。
在七、八月份时,自己在专业课书本知识和数学基础知识方面已有所了解,所以学习的侧重点转向于习题的练习,通过习题的练习来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再回到书本,知道自己对于那一块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在后续的复习过程中,注意对这块知识点的学习;同时这个阶段也开始了对政治的学习,政治考试考得主要是基础知识,而基础知识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想要在政治的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这个时候需要开始对政治的学习。
九、十月份时候,数学开始做真题,开始练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同时要复习自己在以前做题过程中的错题,感觉掌握不太好的题;专业课也开始做真题,最好可以一套一套的做,和考试的形式一样,简答题也需要做;英语开始学习翻译的方法和学习作文的写作方法,当然英语阅读和单词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政治开始做一千题和真题,了解自己在政治上学习上对每科的掌握程度,然后重点学习自己掌握不好的地方。
十一、十二月份,三个词:书本,错题,练习。
2、复习方法专业课(115):虽然专业课的分数不是很好,但是我还是想先说一下专业课的学习,毕竟跨考最关注就是专业课的学习。
首先说一下上财的专业课分数分配的问题,120分的客观题和30分的主观题,其中32道64分的选择题和6道共56分的计算题,两道8分和四道10分的计算题,所以说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计算题的重视。
上财的专业课比较侧重公司金融和货币金融部分,投资学和国金部分占分较少。
参考用书:四本上财本校的专业课书(戴国强的货币金融学、郭丽红的公司金融学、金德环的投资学教程、奚君羊的国际金融学)货币金融学习题集凯程的三本金融学综合(红蓝黄)凯程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罗斯的公司理财圣才的公司理财课后习题易刚的货币银行学参考集训营课程:凯程的基础班、热点课,黄英公司理财基础班,猪哥提高班。
第一轮:看课本,记笔记,打基础五、六月份,货银、投资和国金我看的是上财本校的课本,公司金融这块先看的是罗斯的公司理财,然后才看的上财的公司金融,感觉国外的书更加详细而国内的书偏综合,看看书本的厚度就知道,罗斯的公司理财那么厚而上财的公司金融就很薄,在知识点的介绍详细程度上国外的书有优势但是太详细就很难有个整体的把握,上财的书在知识点的综合上就比较有优势。
这里想说的是看课本并不只是把书本简单的过一遍,不是简单看过一章、一部分之后就不去管它,接着看下一章、下一部分。
有句话叫:不复习就等于没学习,经过一个上午或者一整天的学习之后一定要在最后一点该科目的学习时间里,把今天学的东西全部回顾一下。
对于专业课,最好可以把看过书本的各个大小标题简单的背诵一下,在背的时候想一下这个标题下说的大概是什么,不需要太详细。
当然如果可以自己把这个章节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做一些笔记,来给这个笔记的每个部分分块做一些标题,这样最好,书本的大小标题也可以。
然后在看完一本书之后,把这个过程再做一遍,梳理一下这本书讲了什么,各个章节讲了什么,这些章节之间有什么联系;考虑到要应试,还应该想一下每个章节可能会出什么样的题,选择、计算还是简答。
这样这本书的第一遍学习才算是学习到位了,不会产生一本书看完了感觉什么收获都没有。
这个学习方法我认为在政治的学习过程中也非常的有用,当然,这个学习方法需要花费的时间多一些,但是对于书本的掌握更好,基础打得更加夯实。
也许快速三、四遍的看书也抵不上这样看一遍。
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凯程的集训营课程资料对我的影响很大,集训营课程中老师对于知识的理解更深,许多在看书过程中没有注意的地方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在老师的讲解过程中或许就可以得到答案,节省了自己很多时间;同时老师具有更广的知识面,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还可以联系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点,将自己的知识点交叉起来,连成一个面,这样做出来的笔记就很有条理,不会是单纯的抄书。
第二轮:做习题,查缺漏,补短板七、八月份,主要是做习题,包括书本课后习题,习题集和参考资料。
习题方面侧重货币银行学和公司金融学,包括货币金融学习题集、公司理财习题集、公司金融学课后习题和翔高的三本金融学综合,其中前三本全部做了一遍,其中错的和不太清楚的题目做了两遍,最后的三本金融学综合有一本是综合知识,一本对应章节习题还有一本是各个学校的历年真题,我把后两本全部看了一遍,第一本只看了自己感觉掌握不好的。
在做题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的或者感觉做起来比较困难,我会返回书本,找到对应的章节,重新再看一遍,找到不会或者做起来比较困难的原因,是因为不熟练还是知识点的欠缺,同时将不会的和不确定的题做好标记,方便后续的复习,在做选择题的时候我也会对那些自己蒙对的题做好标记,这为后面的复习节省很多时间,毕竟不像数学一样可以做一个错题集,那样太浪费时间。
第三轮:做真题,练速度,做框架九、十月份,这个时候上手真题,我用的是翔高的上财历年真题,回忆版的。
我是在九月初的时候,隔天抽出三个小时,一次性做一套,找考试的感觉,一般一套做完会花两个小时左右,包括简答题,然后花一个小时来批改,找出错误的原因和回答简答题的方法,计算题的回答方法我借鉴的公司金融学课本中计算题的解答过程,那个比较符合上财的答题风格。
做完12年后的几套真题以后,我把几年真题各个部分考得知识点列出来,对比一下,找出考试比较喜欢考得几个章节,然后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去回顾一下对应的课本知识和习题。
这个时间我又把课后习题中打标记的题和需要重视的章节的习题做了一遍,有的两到三遍,同时用翔高的金融学综合的习题和其他学校的真题练习做题速度。
对货币金融学和国金这两个可能会出简答题的科目,做了整本书的框架,也就是知识树,个人感觉在回答简答题时有个框架,在框架中找到知识点,至少不会回答跑题。
第四轮:整理热点,练习手感这个时候,偏向政治的比较多,专业课方面,主要是针对热点的整理,在整个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我比较关注华尔街见闻和新浪财经,上面许多国内和国际发生的大事都会有所报道,还有一些比较专业的评论。
在十一二月的时候,除了必要的选择、计算训练外,我将自己搜集的热点列了出来,与书本上的知识对应,看看可能会考的点。
在这个过程中,凯程的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们对于热点的展开更加的全面,同时,热点也更加的全面,这对于没有时间关注热点的同学是个福音。
数学三(143)数学三考得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所以说一定要注重基础,我曾今在五月份把高数看完之后就感觉该知道的都知道,但就是不会做题,后来在六月份上了一个老师的课之后,才发现自己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不够,对许多基础定义的掌握不够,也就是经过六月的学习,我感觉对于数学的掌握提高了很多很多,后来在做数学全书的时候也更加的顺畅,所以说一定一定要打牢基础,基础好了,提高才水到渠成,参考用书:课本:高数上下册,线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李永乐复习全书660题方浩历年真题解析八套卷张宇四套卷参考集训营课程:高数:基础班,方浩提高班;线代和概率论:李东红基础班、提高班第一轮:看课本,打基础在五月份的时候,我将课本简单的过了一遍,因为本科是机械的,所以对数学这块有一定的基础,看的较快,例题在当的时候,对着解题过程看也可以看懂。
但看完书在尝试做题目的时候发现无从下手,所以我又找了一些基础班的集训营课程资料来看,这才发现自己貌似不错的基础其实很不踏实,对于基础定义的理解不够,这个六月可以说是我高数提高最多的一个月。
我的建议是如果感觉做每道题都很吃力,那么重新回到课本的学习,不管是自学还是看集训营课程也好,一定要重视对那些基础定义的理解。
基础知识理解不足强行去做题去追求速度,会使得数学的学习过程非常的痛苦,而且学习效率不高。
第二轮:做全书,学技巧七、八月份,在感觉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差不多之后,我开始做全书,整个复习过程中,我全书也就做了全部一遍,部分两到三遍,没有向许多大神一样做了四五遍五六遍的全书。
我做全书主要是为了检测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就是解题能力。
在全书的学习过程中,我是前面的知识点罗列全看,例题简单的快速看,难得做标记仔细研究,章节练习全部一遍,难得做标记,会看两遍到四遍,如果有的题出的比较好,我就把它记在笔记本上,方便以后的复习,不把全书的题反复做是因为自己的时间比较紧,而且简单的题也没有必要再做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