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_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三上册第10课《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意,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领悟文章运用象征、拟人及层层衬托塑造百合形象的写作方法。

3.品味并积累作品中清新质朴、意味深长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并积累文章清晰质朴、意味深长的语言。

2、领会文章在清新的文字中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资料链接1.百合花,是一种从古到今都受人喜爱的世界花。

它原来出生于神洲大地,由野生变成人工栽培,已有很悠久的历史。

早在公元4世纪时,人们只把它作为食用和药用。

及南北朝时代,梁宣帝发现百合很值观赏,他曾诗云:“接叶多重,花无异色,含露低垂,从风偃柳。

”赞美它具有超凡脱俗,矜持含蓄的气质。

至宋代种植百合花的人更多。

大诗人陆游也利用窗前土丘种上百合花。

他也咏曰:芳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

更乞两从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七。

2.简介作者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滴、林大悲等。

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

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

1979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秀奖、台湾报纸副刊志栏金鼎奖等。

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撼人的力量。

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路》《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林清玄有着淡泊平和的人生态度,超脱淡然的人生境界,他的作品“最清明”,声音“最玄妙”,他注意用生活中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感悟独特,见解深刻。

他的作品不是在告诉你该怎么样的生活,他只是在启示你的生活态度。

他曾谈到自己的写作目的:“唤起一些沉睡的美丽的心。

”一、故事导入名台湾“十大杀手”第一的死囚在临刑前,把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探视的机会给了一位陌生的作家,并且对他说,如果有人能提前告诉我读您的书是这么好的事情,这么让人感动,我就不会成为一个杀手。

同学们,想不想见一见这位感动杀手的作家呢?(出示作者照片)他就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

他的作品文字简单,却蕴含着感人的力量,以至于感动了杀手。

今天我学习的这篇散文就出自林清玄之笔,看我们能不能也从他的作品中读出感人的力量。

请同学们根据大屏提示,齐读本节课学习目标。

(大屏展示)二、初识百合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准确写出汉字。

偏僻()瘤子()鄙夷( ) 不屑()千里迢迢 ( ) 花bāo( ) jǐn ( )记2.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谨记:(2)鄙夷:(3)千里迢迢:3. 百合是怎样开花的?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开花历程。

4.我的问题。

三、走进百合1.在百合开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艰难困苦,它又是凭借什么战胜这些困难取得成功的?文章主要运用了哪几种写作手法?(1)(2)(3)2.百合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在断崖边上开出了洁白的花,你觉得它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四、读懂百合1.选择自己最欣赏的句、段批注点评,并有感情的朗读,从朗读中体会文章语言的清新质朴、意味深长的韵味。

(每人至少3处)方法链接1.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赏析;2.从句式、修辞角度品味;3.从写作的角度进行品读;4.从情感、哲理角度感悟。

2.百合花一般都开在在山谷、草原和悬崖上,文章为什么以“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为题,有什么含义?五、赞美“百合”1.文中的百合以其自信、执著、坚忍而淡泊的品格证明了自己的存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人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请你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人,象百合花一样在你的心田静静绽放?温馨提示:可以用下列句式来表达:我心田上的百合花是,他(她)用(事迹)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例:我心田上的百合花是居里夫人,她淡泊名利、专心致学、坚定执着,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发现了放射元素“镭”,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

2.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改如何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呢?课后反思《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是一篇寓言性散文,特点是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应该让学生感受文章语言的优美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本文的重点,领会文章关键词句,理解信念对于人生的价值,做到带着正确的情感体验朗读。

因此,设计了一个以朗读为主的课型,将朗读中的技巧,如重读、停顿、轻音、延长音、语调等融入教学中,给学生以学习的把手。

在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中,遵循学生认知与情感体验的规律,在认知中体现为“认识百合——倾听百合——欣赏百合——拓展百合”这样四个环节。

在情感体验中则体现为“读语言——读内涵——读意境——读自我”,在朗读中逐层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感受。

(一)教学心得并不是读几遍文章就是朗读教学,而是应该从读什么?怎么读?怎么评价读的效果这三个方面来考虑,设计教学过程。

选择读的内容应该是文章的重点段落或者是文字特别优美的段落语句。

在朗读教学中,应该适当地教会学生正确运用朗读技巧,如重读、停顿、轻音、延长音、语调等来表现感情。

评价的标准,一方面是朗读技巧的正确运用与否,另一方面则是情感的正确表达。

朗读和分析并非那么的泾渭分明。

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更好地朗读。

事实证明,当学生能以正确的朗读技巧表达出正确的情感时,自然也就对文本有了正确和深刻的了解。

也就从读文本、读语言上升到读意境、读自我感受了。

(二)教学遗憾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朗读技巧的训练和文章的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还是有待进一步地考虑的。

原来的问题设计多为“哪个词语重读”之类的,如果改为“为什么这个词语要重读”也许更能促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本内涵。

朗读的方式还可以更丰富些。

本次教学,有个别读,有分角色读,有小组读,还有齐读以及配乐读等。

是否还可以设计男女生组合读和三四个学生组合读。

但是,这样对朗读者相互之间的音色的和谐度要求比较高,也需要经过事先较多的训练。

课标分析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意,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领悟文章运用象征、拟人及层层衬托塑造百合形象的写作方法。

3.品味并积累作品中清新质朴、意味深长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并积累文章清晰质朴、意味深长的语言。

2、领会文章在清新的文字中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百合花,一种在花店里常见的花,象征百年好合,而台湾作家林清玄却以其清新质朴的语言赋予百合花新的象征意义。

一株深山段崖上的百合,凭着自己的执著和坚忍,始终坚守内心纯洁的信念:“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

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最终她开遍了山谷,“成为断崖上的最美丽的颜色”,为人们带来了美丽和幸福。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凭着对自己的信心和开花的信念,用执著和坚忍成就了“百合谷地”的美丽和尊严。

在这里,百合花成了信念的象征。

野百合的形象不正启示着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要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以花来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吗?这种“全心全意”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实现了“灵性、精神的美”。

这也是林清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

这篇文章所展现的正是作者追求的做人的最高境界:以清静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挫碍,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的是林清玄那特有的东方的审美智慧和佛家的哲学情怀。

“大其愿,坚其志,细其心,柔其气”的人生准则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本文是一篇寓言体散文。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层层衬托,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

百合谷地其实就是一个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的缩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尝不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以花来证明”。

当今社会,虽执著奋斗者有之,可是自甘野草者、怨天尤人者、心灰意冷者、瞻前顾后者、半途而废者、自惭形秽者更是大有人在。

从这点上说,学习这篇文章,百合的形象便可以直达我们心灵的深处,使我们汲取到奋进的力量和人生的启迪。

写作和阅读是一对相逆的过程。

林清玄先生应该是先有了一种“以花来证明”的信念,然后在苦苦寻觅中找到了“百合花”这样一个可以共鸣、契合、寓意的意象;而阅读却是沿着文本的言语形式去摸索作者的情感内核——表达信念的文章难以胜数,但是“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仅此一篇。

歌德就曾说过,艺术的最高成就是风格。

因此,研读这篇文章,品味林清玄式的清新语言,探究百合花的形象,感悟文章所蕴含的哲理,便成了教读的重点。

学情分析我校属于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分散,且个体差异较大。

主要表现如下:1.学习目的性不明确。

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太能主动的学习,部分同学有上进心,但主动性不够,需要老师的引导,仅有少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能积极主动的完成学业,甚至能完成老师没有布置的作业。

2.思想行为分化严重。

他们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如网络游戏,网络交友,篮球等各种兴趣。

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太稳定。

有个别的学生情绪波动大,容易激动,怕吃苦,不愿劳动,甚至个别的还有耍“小皇帝”脾气的。

3.面对成长的烦恼。

大部分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方面他们对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有诸多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面对沉重的学习、升学压力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各种刺激和诱惑,难免不知所措。

初三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但是好奇心较强,对新鲜的事物比容易接受,从而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和模仿能力,当然,教师也应该满怀激情的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来势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取得预期的目的。

测评练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诞()生花苞()不屑()谨()记鄙夷()2.根据内容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

鄙夷:②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

迢迢:3.在括号里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下,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

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和”地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没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二、阅读理解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

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

但是,他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顽强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

唯一能证明我是一株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的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的扎根,直直地停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地顶部结出第一个花苞。

[来源:学_科_网]②百合地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地下嘲笑百合。

偶尔也有飞过的蝴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的开花:“在这悬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地顽强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