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海明威)

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海明威)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The Textual Analysis of Nada inHemingway's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英语指导教师:2011年3月6日论文题目:The Textual Analysis of Nada in Hemingway's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一、选题背景:厄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现代作家。

他的作品主要是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状况,其主题主要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虚无迷失”以及“重压之下保持尊严。

这里以他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为代表来进行分析,小说通过一个环境干净明亮的咖啡馆里两个侍者之间的对话来反映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虚无”,旨在说明在浑浊的社会中,人们需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来逃避虚无,寻找心灵的安息之所,但象征这个避风港的安息之所咖啡馆也仅仅是暂时的,因为它总有打烊的时候。

到最后,人们还是会孤独地回到黑暗中去,面对虚无,体会虚无。

上述内容大致为各个评论家对这篇小说的分析的精华所在。

本论题笔者将从语篇分析这一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分析评论。

语篇分析是一门新兴的尚未定性的学科,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语篇功能的各系统来预测语篇的语境,最终得出语篇的主题意义。

由于本论题的研究对象来自于海明威的一篇小小说。

这篇小说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运用了大量的人物对话,通过文中人物之间对话及一些其他信息来反映文章的主题。

因此,在这里应用语篇分析这一分析方法,通过对文章中人物对话,语言描写来的分析来得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虚无”。

二、选题意义长期以来关于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评论的分析有不少。

虽然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但都反映了海明威作品的一个主要思想“虚无”。

在海明威笔下的世界里,虚无是一个很泛滥的东西,人们在巨大的社会变化中迷失了自己,生活变得虚无飘渺。

笔者在这里同样继承前面分析者对这篇小说研究的所达成的一致的成果,即它所反映的“虚无主义”。

本选题首先通过对这片短篇小说的分析,来加深对“虚无”的了解,了解海明威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描写。

其次,与以往的分析方式不同,笔者从语言的角度来考虑,着重从小说中人物对话的话语中以及对环境描写的言语上来分析其中的内涵意义。

在故事情节与环境的大致分析上,前面的分析着已经做到全面深刻。

但笔者认为,贯穿在整个故事情节当中的两个侍者的谈话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分析,而谈话部分又恰是文章的重点所在。

众所周知,海明威的作品向来避繁就简,他一贯主张的冰山原则正是这个意思,即文章中尽量不使用多余的词藻。

人们看到的每一个字词都有他隐含的深层意义,所以想要理解海明威的作品应当仔细研读他作品的每一字,每一词。

鉴于评论界在对海明威的作品乃至整个文学作品世界的评论分析中从语言这一角度分析考虑的还不够完善,笔者通过在语言方面深入研究海明威的这篇《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来引导创作者进一步探讨海明威作品中的“虚无”主义,进而掌握从语言角度分析文章这一原理的实际应用技巧,进行更好的文学评论。

三、文献综述(本选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一)语篇分析文学作品语篇分析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方法,已被很多学者应用到教学的各个方面,例如阅读和翻译。

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时,使用语篇分析这一方法是指运用语篇分析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并举出具体实例,针对衔接与连贯、语境、语篇的指向性,书面语篇的表现形式、实体形式和叙事时态、会话的合作原则对作品进行更清晰的阐述。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往往注重于语篇外部层面的分析,如文学作品流派介绍,文学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作家的写作风格,等等。

这些分析可以使读者对作品产生一个大致的了解,但要真正分析一部文学作品,还应在联系上述各个方面的基础上,对作品的语言进行全面的分析。

而在对作品语篇分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对语篇的语意生成过程,如作者的个人风格,时代背景和言语体裁等进行分析阐述,从而使读者对作者所要分析的文学作品有全面的理解。

笔者认为对海明威的这篇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从语篇分析这一角度分析是很简单有效地方法。

因为在这篇文章中,海明威省略掉了所有尽可能省略的东西,即便是作者本人也很少发表意见,添加评论等,而是通过故事中两个咖啡店侍者的对话来表达主题。

因此对这篇文章采取语篇分析的过程中,对作者的写作背景,故事的发生年代等进行阐述,既了解了小说所讲述的故事本身,同时又了解了海明威生活的时代背景等一系列与故事相关的因素。

(二)对海明威作品语言的分析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一书中写道:“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海明威就是根据“冰山”原理来创作他的作品,形成他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例如在他的短篇小说”印第安营地”中,当尼克听到产妇疼得尖叫时,他对爸爸说:“哎,爸爸你能不能给他吃点药,让她不这么叫行吗。

”这段话初读起来可能让人觉得平淡无奇,但若仔细品味,就能体会到尼克的善良。

又如在他的这篇文章中,当年轻侍者问年长侍者老年顾客为何自杀时,年长侍者说“没事”“他有很多钱”。

这两句回答,乍一看确实令人对老年顾客的自杀行为感到匪夷所思。

但若仔细推敲,即使拥有很多的钱财,老年顾客也无法感到生活的乐趣,只有自杀以结束人生,可见生活对于他来说是多么空虚无聊。

在这里表面上看似乎年长侍者无法解释老年顾客自杀的原因,因为他有钱,但实际上这句话本身就是老年顾客自杀的原因:钱再多也无法排解生活中的空虚与寂寞。

以上两个例子恰如其分的印证了海明威的冰山原则:读者读到的永远只是文字的表面意思,在这些表面意思下,隐藏着文章真正的意义。

(三)对海明威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地方》的分析海明威的这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一方面向来被人们认为是其虚无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所以尽管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对这篇小说,但其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对小说中所包含的“虚无主义”的分析。

陶洁在她的《美国文学选读》中从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的发展,环境描写以及人物心理上来对这篇文章进行分析。

她指出故事的重要主题“虚无”存在于老年顾客,青年侍者及中年侍者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咖啡馆象征了人们逃离黑暗现实避难所,人们都需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来逃避心灵的孤单。

但咖啡馆也仅是暂时的,人们最终会回到现实中去,面对无边的虚无。

范革新在其编写的《美国短篇小说赏析》中对这片小说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海明威“是少数几位能用语言来绘画的艺术家”。

在这里他对文章中的具有描述性的段落进行分析,指出字面意思下文章所描绘的另一幅图景。

另一方面,这篇小说语言的简洁是被人们所公认的,在这篇小说中,海明威继续他的冰山原则,将简单主义发挥到了及至。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不是通过传统的叙述﹑抽象的描摹﹑冗长的说明和主观的议论,而是通过自然﹑生动﹑简洁的对白陈述故事,表达感情,阐明主题。

”(王文琴)四、本选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本文的重点有两个,即海明威作品中的虚无主义和从语言角度来分析文学作品。

这两点在文中相辅相成,也就是从语言角度来分析虚无主义。

如果脱离了语言只是空泛的大谈虚无主义,那么本文也将变得和这篇小说的主题一样“虚无”。

在这里,笔者从文章中描写人物的对话及场景的语言来分析,做到逐句考虑,仔细研究其中的深刻含义。

而难点在于如何做到准确理解文章中语言的深刻含义,这样才能另辟蹊径从语言方面去考虑文章的内涵意义,使读者从语言方面去深刻体会文章中包含的“虚无主义”.五、论文的结构及简要说明1.引言论述海明威作品中的虚无主义,从而引出本课题的研究重点,选题意义,简要说明本文的文章结构和布局。

2.文献综述2.1 海明威的虚无主义2.2 对海明威作品语言的分析2.3 对海明威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地方》的分析3.研究方法3.1 研究对象3.2 数据收集3.3 研究步骤4.研究结果5.结论六、研究方法本论文将采取定性研究方法。

结合国内外对海明威作品中虚无主义的研究现状以及借鉴从语言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所取得的成果,从文章的语言方面来分析研究海明威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这篇短篇小说中所要传达的内涵意义“虚无”。

着重从人物本身对话的话语中及对故事情节,周围环境等这些个“八分之一”语言描写上来分析这些文字表面意思所隐藏的八分之七的深层含义,深刻的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虚无主义”。

七、参考文献[1]Cowley,M.[马尔科姆·麦考利]。

2006《流放者归来》。

重庆:重庆出版社。

[2] Fan,G.[范革新]。

2006,《美国短篇小说赏析》。

北京:新华出版社。

[3]Huang,J.[黄家修]。

2007,《美国文学阅读与欣赏》。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4]Li,H.[李华田]。

2007,《厄内斯特·海明威作品导读》。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5]Tao,J.[陶洁] 。

2007,《美国文学选读》。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Wang,W.[王文琴]。

1998,简约洗练,意义宏深——浅析《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7] Chang,Y. [常耀信]。

2003,《美国文学简史》。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8] Liang,Y. [梁亚平]。

2006,《美国文学简介》。

上海: 东华大学出版社。

[9]Ren,F.[任逢振]。

2007,《美国文学大花园》。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0]Song,Y.[宋元康]。

2007《美国文学导读》。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11]Wang,L.[王蕾]。

2007《美国文学选读》。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