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第一张中国国防
第一节国防概述P1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颠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一、国防的基本要素P2
(二)国防的目的
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国家的统一是指国家由一个中央政府对领土内一切居民和事物行使完整的管辖权,不允许另立政府或分割国家的管辖权。
(三)国防的手段
我国国防的手段包括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四)国防的对象
国防的对象是指国防所要防备、抵抗和制止的行为。
(五)国防的基本类型
1.侵略扩张型——美国
2.防御自卫型——中国
3.互助联盟型——北约
4.自主中立型——瑞士
二、中国国防简史P7
三、中国国防历史的主要启示P22
(一)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二)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第二节国防法规P24
一、国防法规的性质与作用
二、制定国防法规的等级权限与实施P28
三、主要国防法规简介P31
(一)我国国防法规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1997年3月14日,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简称《国防法》
基本特点体现:P32
2.体现了我国国防的正义性
我国武装力量的对外职能属于防御自卫型性质。
(二)我国第一部全面调整和规范国防教育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P35 (三)我国兵役法律制度P37
1955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984年5月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即第二部《兵役法》,简称《兵役法》)
1.我国兵役制度的特点P38
2.我国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
(1)服现役
(2)服预备役
(3)学生军训
(4)为服兵役的公民承担一定的优抚义务
(四)我国的军事权益保护制度P40
1.军事设施保护制度
军事设施分为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和没有划入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的军事设施。
3.军人婚姻保护制度
任何人都有保护军婚关系的义务。
对于破坏军婚者,视其情节及破坏程度与后果,追究其行政或刑事责任,并依法从重从快处置。
第三节国防建设P41
国防的基本内容是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
国防建设是指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学术1卷第149页)。
国防建设包括精神建设和物质建设两个方面。
国防建设的主要内容有:武装力量建设,战场建设,边防、海防、空防和人防建设,战略物资准备,国防动员和国防工业建设,国防科技研究,对国民进行国防教育,开展国防体育,国防法规建设,后备力量建设,军事科学和军事理论研究,国家战略战术研究以及与国防相关的其他行业等方面的建设。
国防斗争是指为了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利益,反抗外来侵略,支持正义事业斗争而采取的以军事为主,包括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行动。
一、国防体制P4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并行使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他职权。
二、国防建设成就P44
(一)建立和进一步完善了军事理论
1.制定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P44-47
2.军事科学理论研究不断加强P47
三、国防建设的目标P53
我国国防建设的目标是,到建国100周年时,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与国家的国际地位相适应。
国防建设的重点是:抓好常备军建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加强国防科技的研究,发展高技术和信息技术武器装备;完善国防潜力转换为国防实力的机制。
国防现代化是我国国防建设的总目标。
(三)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军事思想的现代化
2.军队的现代化
3.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体系的现代化
4.国防法规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的现代化
5.国防基础设施和战场建设的现代化
四、国防政策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中国的国防,是把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国防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二)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准的军队质量建设
(四)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五)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六)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五、武装力量建设
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执行对内对外政策的暴力工具。
一般以军队为主体,由军队和其他正规的、非正规的武装组织结合构成。
1985年后,形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量。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