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任务2答案
一、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
考核任务形式:案例分析考核内容:
案例:某县为了搞活经济,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县实际寻找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经过调查分析认为,该县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山地面积广阔,共有山地面积366万亩,占总面积的72%,而且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如果开发利用,办农业和多种经济基地,农村经济就会有一个大发展,这是农村经济一股潜在的强大劲流。
在此基础上,他们召开了两个会:一是智囊研究人员、咨询参谋人员会;二是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专家、学者参加的会议。
通过这两个会议,对全县农业企业的现状、山地开发的潜力及其可行性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详细的分析论证,并组织专门班子,以国土规划和农业区划成果为依据,拟定几个开发山区的方案,供县委县政府选择。
最后,县委县政府领导在综合比较各种方案的基础上,作出“开发山地资源,兴办农业企业,建立商品基地”的决策。
同时组织专门班子制定出全县开发山地资源的总体规划,并且准备分阶段实施该规划。
决策方案制定后,县委县政府立即将方案付诸实施。
一方面多渠道筹措山地开发资金,并实行各种优惠政策,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组织专门人员具体管理山地开发工作。
由于该县决策正确,措施得力,因而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
考核要求:如下三个问题均需要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如果不能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最多只能得到60分。
请结合教材前八章的相关理论并结合案例分析:
1、什么是领导决策?领导决策的要素主要包括哪些?(20分)
2、行政领导在决策时需要考核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你认为决策的程序主要包括哪些环节?(30分)
3、在上述案例中,县委县政府为什么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50分)
提示:答题框内不能输入超过2000个字符。
如果超过2000字符,请使用附件上传功能。
一、领导决策,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了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通过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从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中选择其中一个最佳方案,并在实施中加以完善和修正,以实现领导目标的活动过程。
决策是领导者的一项基本职能,领导活动实际是领导者制定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
领导决策一般由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方案、决策情势和决策后果五个要素组成。
l.决策者。
决策者是决策活动的主体,是决策最基本的要素。
决策者处在决策系统内外信息的枢纽地位,是决策系统中最积极能动的因素,是决策系统的驾驭者和操纵者。
决策者的素质、能力、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决策活动的成败。
决策者既包括个人,也包括领导集体。
2.决策目标。
决策目标是指决策所要达到的目的。
决策目标的确立是科学决策的起点,它为决策指明
了方向,为选择行动方案提供了衡量标准,也为决策实施的控制提供了依据。
3.决策备选方案。
领导决策实际是一种选择方案的活动。
对于决策的备选方案,选择的目的是追求优化。
由于客观情况的复杂性,决定着决策目标和行动方案的多样性,因此,对决策备选方案的选择就要进行比较、鉴别,选择出可行性方案。
4.决策情势。
决策情势是指决策面临的时空状态,即决策环境。
一个决策是否正确,能否顺利实施,它的影响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决策者和决策方案,而且直接取决于决策所处的环境和条件。
5.决策后果。
决策后果是指一项决策实施后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
一切决策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取得决策的结果。
在作出最终决策之前,对每一备选方案的实施后果进行客观、公正的预测和评价,既是保证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方案择优的最终依据之一。
决策后果一般以语言、文字、图表、计算机软件等形式表现,这使得决策可以迅速、准确、顺利地实施。
二、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包括五个基本环节:(1)调查研究,发现问题。
(2)科学预测,确定目标。
(3)科学设计,拟订方案。
(4)综合评价,选择方案。
(5)实施检验,调整完善。
三、1、县委县政府能够制定出正确的政策,是因为他们在制定政策时,进行了一套严谨的科学步骤,从而决策有序,政策制定合理;2、首先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再此基础上确定了正确的行政目标;3、其次在确立了正确的目标后,又召开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进行了反复的分析和论证,分析和论证了实现上述目标的各种方案,为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最后,县委县政府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确定了具体政策,而且立即组织实施,因此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