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并有着朝各个领域方向发展的趋势。
而民宿作为一种新型的住宿型体验也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国内悄然兴起。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农村转型的推动使得人们越来越偏向前往有着地方乡野特色的景区观光。
而临近景区景点的农家住宿模式——民宿也应运而生,它不仅能让外来的游客更加融入当地的生活环境,享受当地的地域风情和人文景观,并能以住宿观光的方式促进当地发展,带动地方经济。
在浙江省,民宿行业也在逐步兴起,就当前形势看来,它将到达空前的全盛时代。
但是仅仅从现阶段的发展成果中就不难看出,民宿还是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民宿发展还不成熟,民宿产品单一等等。
本文主要介绍民宿的概况、发展的现状、国际民宿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对杭州的启示,还有关于杭州民宿发展的对策研究。
二、民宿概况(一)民宿的概念民宿发展于乡村旅游,主要是指经营者为了解决住宿问题,缓解景区的住宿供需矛盾,利用自己家中空置的房间,融合当地的风俗民情、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及生态资源元素,出租给外地来体验乡野生活的游客的一种居住方式。
Alastair.M.Morrison认为旅游民宿具有下列特质:具有私人服务的,与主人具有某一程度上交流;具有特殊的机会或优势去认识当地环境或建筑特质;通常是产权所有者自行经营,非连锁经营;特别的活动提供给游客;较少的住宿容量。
在台湾,民宿也被人们认为是满足人们返璞归真的诉求的一种住宿型体验。
(二)民宿的兴起与发展1. 民宿的缘起民宿缘起于日本的民办旅店(Minshuku),在当时的日本政府为了解除泡沫经济所引起的度假旅游危机,利用沿海优势开发农渔山村,批准个人经营的一种农家民宅的新型度假方式。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民宿缘起于于欧美,以英国的B&B 及美国的Home stay 为代表。
此观点说明民宿起源于欧美的资本主义国家,随后传入亚洲。
2. 民宿的发展与现状相对而言则中国民宿发展较为缓慢,缘起发展于台湾,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台湾城市化发展缓慢以及受世贸组织的冲击,其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转型为休闲农业,民宿业才在政府的支持下慢慢发展起来。
它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私人服务的;较少的住宿容量;产权所有者通常自行经营;特别的活动提供给游客。
在亚洲的发展,B&B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以台湾和日本最为典型。
第一个阶段是民宿发展起步阶段,其中以农家乐为代表;第二阶段就是那些城市积累了一定的资本的人,他们到了退休年龄,都选择回到家乡经营农家民宅;最后一阶段就是知识丰富的创新型年轻人才,他们以农民的身份,投身于乡村旅游业发展,建造及经营特色主题化民宿。
而在亚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并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措施,更相关的法律的约束和保障。
同时世界各国因为文化和生活的不同,农场的管理模式也不同,在美国大多是家居似的民宿和青年旅社,比较居家温馨,且价格相对便宜;在加拿大采用农庄式的经营模式,可以享受丰富多彩的农庄生活。
我国的民宿起步比较晚,了解和认识民宿的途径都来自国外的文献,国内的深入研究依据还比较少且缺乏整个体系的认识,其中一部分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
例如在我国过旅游和经济都发达的浙江杭州,民宿旅游在西湖风景区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认识程度不够,需要我们根据这里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3. 民宿的类型民宿的产品类型一般依据地区的地理条件、游客的特定体验、房型外观、民宿的主题特色分为四大类。
依据地区的地理条件可分为温泉民宿、传统建筑民宿等等,例如杭州临安秀溪山庄就是众所周知的温泉民宿;依据游客的特定体验可分为运动体验民宿(滑雪民宿)、民俗体验(地方祭奠等)、艺术体验(雕刻、绘画)等等;依据房型外观可分为独立农舍民房型、聚落别墅型、个性化风格等;而像依据主题特色可分为地中海主题、田园乡村主题、家庭温馨主题等。
(三)民宿的发展价值在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下,民宿作为一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兴消费体验型住宿成为了更多游客的选择。
人们出游慢慢从走马观花的逛城市演变为熟悉深入城市,从而不再选择入住模式相同酒店,越来越倾向于富有特色且能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民宿。
市场化的需求让民宿产业扩大的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景区内的居民看到商机,利用自家一些空余的房间,合理布置装修并建造厨卫设施用以接待游客,既可以赚钱又可以结交四方宾朋,让游客感受当地的民俗文化风情,不仅发展经济,也保持地方传统文化特色与地方特色保持文化主导仅,使地方传统文化不会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并能够为本土文化增色添彩,为当地旅游产业做出贡献。
其次,民宿也是一个平台,它在经营吸引一定的游客量后,能在经营的同时丰富其他业态发展附加产业,并着手引进特色餐馆、咖啡馆、小型农庄、私人博物馆、手工艺小店、画廊、私人酒庄等项目。
让游客的消费模式从单纯产品的消费转化为服务的体验型消费,提供给游客更深入的体验享受,发现当地另一种美。
三杭州民宿的发展现状(一)杭州民宿的发展环境杭州作为我国经济和旅游都比较发达的城市,民宿旅游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且在2013年12月,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已开始对民宿进行推广与调研,并在2013年旅游规划工作会议就涌现出的一批示范性、创新性较强的新业态旅游项目进行探讨,以市场为导向树立“产业回归生活”理念,研究了精品民宿、慢生活体验区、乡村旅游景区化、高端休闲度假项目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主任李虹也表示杭州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政治条件、雄厚的经济基础,都为杭州的民宿植根提供了最好土壤,让游客在地理上接近都市,在心灵上远离都市。
杭州发展民宿具备优越的自然条件、雄厚的经济基础、良好的政治条件。
浙江省人杰地灵,东临东海,钱塘江弯曲流过。
杭州美丽的江南景色,杭州西湖、千岛湖、西溪湿地等都是代表性的自然景观。
同时具有人文历史居民房,丰富历史悠久文化资源,杭州特色的清新生活方式,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为民宿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且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杭州市的经济位于全省前列,经济发展程度高,人民收入水平高,价值城乡交通便利,双休日很多家庭会选择乡村自驾游,使忙碌了一周的身心得到更好的放松。
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民宿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杭州市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其民宿具有良好的政治条件。
在政府的领导和号召下进行新农村建设,并取得了一定为基础,为民宿的发展提供了政治条件。
杭州的新农村建设,使得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不仅带动了农村地区的生产发展和经济发展,还保持村容的整洁,很大程度地改善了农村面貌,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素养,这些都为民宿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杭州民宿经营管理的核心资源分析杭州民宿经营管理的核心资源可分为关键性资源和决定性资源(详细如表3-1),是市场指向的对旅游者很有价值的民宿经营资源。
表3-1 乡村民宿经营凭借的资源关键性资源(10个)决定性资源(9个)公共资源区位交通公共交通集体资源宜人的风景和清新的空气周边景点、宁静和谐乡村氛围田园风光足够的停车空间乡村生活或乡村民宿户外项目散步或踏青小径个体资源民宿环境整洁价格便宜轻松亲切的民宿氛围服务态度室内休闲接待设施干净整洁特色农家餐饮庭院景观河建筑特色客房有卫浴设施1.杭州公共资源杭州为了缓和交通的拥挤,实施区域单双号限行、错峰限行、单行线、循环交通等措施,而且杭州地铁1号线于2012年11月24日正式通车试运营,并计划至2020年,完成杭州地铁十条线路中的大部分,形成杭州大致的地铁系统,都给游客出行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方便。
公共资源中交通的便利,为杭州的民宿市场带来一定的优势。
2.杭州的集体资源集体资源一般指民宿所在村庄及周边提供的资源。
杭州民宿一般集中在西湖景区附近,宜人的风景、秀丽的湖光山色、城市中宁静和谐乡村氛围都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
特别是每年的4月份,杭州春意盎然百花复苏,太子湾、孤山、苏堤春晓、云溪竹径等多数景点都成了游客散步和户外踏青的首选。
而且据统计景区共有停车场59个,小车泊位共2653个,大车位242个,景区临近杭州百货大楼、西湖天地、湖滨银泰、西湖银泰多个商圈,附近的地下停车库资源众多且大多数都对外开放,除周末和节假日之外都有空余车位,给爱自驾游出行的游客提供了方便。
3.个体资源个体资源主要指民宿的卫生环境、价格、服务、餐饮、接待设施和建筑特色等,都是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提供的资源。
杭州民宿多坐落于西湖景区或是近郊的村庄,环境宜人,让人体验到一种远离城市繁华喧嚣回归于田园恬静的生活。
民宿一般依农家房舍改建装修而来,房间大多由经营者个性设计,里面的设施都包括了独立卫生间、空调、热水器、宽带、数字电视点播,服务周到,部分精品的民宿还会提供杭州特色西湖龙井茶叶和虎跑泉水供游客品尝,在公共区配置书吧、咖啡吧、独立院落供游客休憩。
杭州民宿的价格不一,普通的青年旅舍大多在200至350不等,二精品民宿的价格要达到400-1000不等,例如茶香丽舍度假民宿、隐居西湖别墅酒店等。
(三)杭州民宿的主要特色杭州民宿呈现“城中村、景中村”的模式,大多数民宿分布于西湖、梅家坞景区附近,以景区为主的圆形辐射,过分集中,而且民宿建筑风格比较淳朴自然,依托于现有的人文景观、自然风景和文化资源,使旅客深刻体会城中村文化的魅力。
但正因杭州民宿依赖西湖的山水风光,而并没有形成特色“招牌”。
而且基本在同一个村子,在房屋的设计和经营理念是大致相同的,所以,民宿的经营管理过于单一,阻碍了在杭州地区的发展。
(四)杭州民宿存在的主要问题1. 行业组织发展滞后,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杭州民宿主要是以个体、零散经营方式为主,没有相关的行业规范,同时缺乏相关的行业内部的沟通交流与指导,且没有形成大的团体组织。
不能够确定民宿是由哪个部门管理,有何种行业规则,如果出了问题也不知道该找何相关部门追寻何条规则。
除了行业组织发展滞后,民宿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例如台湾2001年颁布的《民宿管理办法》、上海市的《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成都市的《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评定》、长沙市的《农家乐星级划分及评定标准》都十分注重民宿产业的发展。
而杭州还欠缺此类法律法规对民宿的经营资格、管理监督、设施基准、服务质量、星级评定等方面进行严格规定。
2. 相关研究不深入,管理体系部完整杭州民宿处于新发展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形态。
其中民宿种类众多,如古镇民宿、农家乐等,民宿数量庞大且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更是反应出民宿政策体系的不完整,缺乏系统的管理。
新发展阶段的民宿也导致杭州旅游学者对其的研究不够深入,且管理稽查制度、评级评定制度、配套制度的缺乏,使得学者不能及时全面地反应民宿所存在的问题,民宿的改革发展进度缓慢。
3. 民宿产品同质化,缺乏创新力杭州自然风景区和人文历史景观众多,但是民宿的建造往往都以景区为核心成圆形辐射展开,过分集中于西湖、梅家坞景区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