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科学哲学思想一、杜威之前的科学哲学传统传统的科学哲学思想认为:科学就是一种逻辑,是一种运用数学的方法和演绎的分析方法,,寻求经验证实的逻辑活动,具有严谨的逻辑和推理过程,在大部分科学哲学家看来,科学是机械的探索自然的奥秘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发现真理或至少接近真理。
科学的意义就在于其至高无上的真理性。
二、杜威的科学哲学思想(1)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杜威认为关注科学,应该关注它的探究过程,以及人在该过程中所形成的“判断与控制的方法”《理解杜威》2010年1月第一版第四章善的界定 P96 如果我们要更为准确的理解杜威科学概念的含义,我们就应该首先记住他的一个基本观点,即:我们过分关注科学活动中产生的那些已经形成的东西,如事实、结论、发现和发明等,这样反而就忽视了本质性的因素-------探究过程的“内在逻辑”,以及“形成判断与控制的方法”。
杜威认为传统的对待科学的观念是僵化的和机械的,忽视了科学的鲜活的生命力,所以应该从对确定性的追求转移到对控制方法的研究,即依靠行动,通过有目的的行为主动调节与活动相关的各种条件。
杜威认为在学校里这种错误的观念尤其突出,在学校里,科学被视为一种“学生们需要熟悉的已经完成了的材料的积累………而不是一种探索客观事物的方法”(MW6:70,74)。
杜威写道:“任何认知结论的价值都取决于用以获取它的方法。
”(LW4:160). 于是,他主张“运用科学这个术语时,首先要强调它作为方法的内涵,其次是强调与方法有关的结果的内涵”(MW3:3)。
杜威进一步指出,科学这个术语最好是理解为“存在一系列探究的方法,当我们把这些方法运用于客观事物时,我们能更好的理解事物,能够更理智、更安全和更灵活的控制它们”(LW5:4).这些探究的方法,包括可观的观察以及暂时悬置判断。
他认为一个人如果受过科学的训练,那么他应该能够“悬置,或者说推迟作出结论,以免被表面现象误导作出仓促的判断”(LW8:252).另外,探究方法还包括那种创造性地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
正如杜威所讲,“从一定意义上,科学方法是一种建设性的利用怀疑的方法,他把怀疑转化为特定的探究过程”(LW4:182).因此,怀疑提供了一种引导探究活动的假设上的灵活性。
杜威把科学态度的特点描述为“一种享受怀疑的能力”(LW4:182).从正面讲,科学态度是“一种探究、考察、辨别的意志,以及唯有在尽力搜集充分的证据之后作出结论的意志”(LW13:273)杜威认识到怀疑对于日常生活习惯是一种挑战。
先有理论和原则,然后再来寻找证明,杜威认为这与科学态度是相违背的。
如何获得科学态度的问题就向教育提出了挑战。
关于教育,杜威写道:“把发展思考、观察和探究的科学精神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这也许是一个公理”(LW6:60).另外,科学态度也包括这样的特点,如把观察和报告的准确性作为首要的强调点,以及完全真诚的查找自己所作的工作的毛病。
(参阅MW6:179;LW8:109)杜威相信,科学既为我们提供了“揭示存在奥秘的唯一可靠的手段”,也为我们展现了成功地获得“新的自信、控制与安全的奇迹的无限可能性”(LW5:269)。
杜威写道:“科学是进步的化身”(MW9:231)。
科学实验通过对现存条件进行理智上的整理,从而使人们形成了对于进步的信仰。
科学是唯一合理的组织手段,它使人们能够通过协作来解除习惯和世俗的束缚。
“唯有一条切实可行的通向真理的道路------这条道路意味着耐心和以观察、实验、记录与谨慎的反思为特征的写作探究”(LW9:23)。
科学的方法在值得信赖的意义上是“切实可行的”,然而,它不是在被保证的意义上是“切实可行的”。
科学无法为特定的问题提供确定不移的答案。
杜威写道:“我们常常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给予这种和那种程序以最终证明的印鉴…….一种带有各种各样好处的保证书而不是透入眼睛的光亮和照亮脚步的明灯”(2)从科学生存论的角度,杜威认为科学同人的生活相关,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科学与常识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科学应该扎根于人类的生活深处。
杜威写道“科学态度说到底不过是自由而有效的理智”(LW13:279),这表明科学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常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因此,他拒绝把科学当作某种深奥的东西或一种高于日常生活层面的东西(LW1:344)。
当然,这两种探究模式是不同的,但这并不能抹煞他们之间的共性。
从探究的目的方面讲,它们的不同在于:探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还是为了增进知识。
“常识的知是为了行,而科学的知恰好相反”(LW1:342)。
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知识为行动服务,而在科学的求知过程中我们行动是为了有所发现。
正如杜威在其他地方所说,“与其他实践活动不同,科学求知是一种向前推进知识的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LW16:253)。
从这个观点来看,我们可以以一种类似理解初级经验与次级经验的方式来理解常识与科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杜威说:“科学的对象和程序源出于日常生活中直接碰到的问题及其方法,与如何利用与享受对象有关”,“科学又以一种极为精致的方法,以一种极大的扩充了的内容和形式反作用于后者”(LW12:71)。
杜威指出,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对于日常所见的水和化学上所谓的水分子有了更好的理解。
在杜威看来,传统的哲学把科学与常识和实践活动割裂开来,他们认为:科学知识是达到绝对确定性的唯一道路,只有在静观中我们才能把握终极实在,只有认识了终极实在我们才能获得绝对确定性,他们认为实践活动是一种低级的事物。
这种看法只能导致最终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只能获得钻进草堆的鸵鸟似的智慧,而对现实生活中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却无视。
{评序030}在杜威看来,目前人类知识中最大的鸿沟就是人文学科和非人文学科的分裂,所以目前主要的问题就是科学的统一问题。
当非人格性的、非人文的科学结论被应用于指导那些在设计手段和目的方面受到情感与欲望影响的人类行为过程时,人文学科和非人文学科之间的分裂就会消失,它们之间的沟壑将会被填平,此时,科学不仅是在观念上,更主要的是在事实上,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整体。
在这一结合中,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的兴趣的表达和实现,科学本身不仅是一种价值,而且还是有效的鉴定人类和社会生活所有方面评价的重要方法。
在杜威看来,传统哲学的主客观二元论思想在科学发展的初期,确实有点作用。
因为科学要和许多敌人作斗争,例如:科学要从宗教神话的襁褓之中走出来的话,要对抗外在制度的权威的话,必须树立起自己的内在的权威。
但是,当科学的实际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已经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而并非与自然对抗,如果这时还保留主客二元的思想则就成为科学发展的障碍了。
如果科学意识与人的价值意识能完全结合起来,那么现在压迫着人类的最大的二元论,即所谓的物质的、机械的、科学的和道德的与理想的东西中所存在的缝隙,就化为乌有(杜威:《哲学的改造》,许崇清译,商务印书馆1958年第一版,第91—93页)(3) 从科学实在论的角度,杜威认为应该从自然主义的角度理解科学,而不是传统的形而上学本体论。
不能将智力看作事物最初的造型者和最终的原因,而是改造社会和生活的积极的改革者。
人类不是夸大自足的自我,不是通过魔术创造世界,而是负责的行为者,通过创造力、独创性和智慧的劳动去重新创造世界,将其变成智力的的工具和资产。
(智力=科学吗?这句话放在这里合适吗?)(4)科学为解决情境中的困境提供理智指导和评价手段。
(评序59)我们并不需要把知识当作是唯一能够把握实在的东西。
我们所经验到的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实在的世界。
认知的对象是经过实验思维之火所锻造出出来的,它既是经过有意的重新安排和重新处理过的事前的对象,也是以改造的效果来验证其价值的事后的对象(杜威:《确定性的追求》,傅统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297页。
)。
行动和认识的目的和标准是在行动中演化出来的,而不是先于那个至高无上的实在世界(杜威:《确定性的追求》,傅统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127页。
)。
一时存在的特殊情势,无论其是好是坏,总是可以改善的。
我们要相信我们的智慧,去研究实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的积极的手段,去分析那些手段实践的障碍,而致力于情势的改进(杜威:《哲学的改造》,许崇清译,商务印书馆1958年第一版,第96页)。
行动是解决问题情境的手段(杜威:《确定性的追求》,傅统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247页。
)。
通过实际控制所获得的安全远比理论上的确定性更为珍贵。
单纯的活动、盲目的奋斗史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的,只有通过行动才可能控制结果所依赖的条件,而这种行动是需要理智来指导的。
(评第一部分004)自然科学和人类事务之间的这种明显的差别导致了一种分歧,导致了一种彻底的分裂。
在关于物理现象的那些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观念和方法,和人类活动的那些重要的观念和方法之间,似乎没有任何共同基础。
因为自然科学的命题涉及的是事实与实施之间的关系,所以人们就不可避免的会问以下这个问题:指导人类行为的科学命题是否可能?(评第一部分071)那些已经产生并且现在是物理学、化学乃至生物学的实质内容的那些命题,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就能在处理人类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信念和观念中引起变化。
只有自然科学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水平,一种能够作为方法调控的经验主义的评价理论才有可能。
只有当表达了欲望和兴趣的活动,通过与物理条件的相互作用而在环境中见效时,欲望和兴趣才展现出结果。
没有关于物理条件的充足的知识,没有关于这些条件相互联系的有充分根据的命题,就不可能预测出各种条件下和环境下所可能导致的后果。
一些人所设想的那一道存在于“情感”语言和“科学”语言之间的严格而无情的界线,是如今存在于人类关系和人类活动中的理智和情感之鸿沟的反映。
(5)科学本身带有一种实验主义的特质,应该把科学的实验方法引入价值哲学和人文事务的研究。
{评038}杜威把科学的实验方法引入价值哲学和人文事务的研究。
杜威指出,实验方法的本义就是一切要通过试验。
实验经验主义继承了古典哲学为人类追求智慧的宏大理想,但与古典哲学不同的是,实验经验主义认为追求智慧的方式,不是掌握永恒的和普遍的实在,而是应用科学方法和最好的科学知识结论。
实验经验主义主张把应用在物理现象上的科学实验方法推广到社会和人生事务上去,主张用操作性的思维去评判社会和人类事物。
将实验方法引入人文领域,这时杜威所创立的实验主义的研究理念。
这一理念的核心内容就是:我们站在沼泽地里,我们没有也不需要坚如磐石的基础,但这正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普特南《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崩溃》,应奇译,东方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128页)。
另外,普特南在他的著作中也提出标准必须和实践一起发展。
这与杜威对实验方法的阐释二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