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几点看法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
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了,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
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
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摆正好通用技术教育与高考的关系
通用技术教育与高考并不矛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普通高中不仅要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还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具有一定技术素养的公民。
但是,能够上大学的学生毕竟是少部分,大部分学生将走上社会参加工作,这些学生如果没有一定技术素养与技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能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很多高校也普遍感到录取的新生动手能力差,缺乏足够的创造精神。
而且就普通高中学生参加高考而言,由于随着全国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高考试题中考查考生基本素质与能力的题目比重逐年增多,单纯的教师灌输、学生死学的教学式不可能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而通用技术教育由于自身的实践性,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能力培养的有效补充。
而且,通用技术课教学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美学等学科内容,也是对这些学科内容的补充与拓宽,对学生也会起到开阔视野,有利于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基
本能力的提高。
况且,开设通用技术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的一个亮点。
因此,抓技术教育与抓高考并不矛盾。
二、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
通用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努力使学生通过技术课程的学习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以更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姿态和一定的科学精神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对技术的决策,参与技术创新的实践。
课程的特色是由技能本位转向能力本位,由单纯的技术、技能的学习,转向设计与操作相结合、技术能力与共通能力相协调的学习模式。
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管理技术、选择技术、理解技术和使用技术的四种能力,学生技术素养水平的提高是衡量通用技术课成效、水平的主要指标。
当然,也不能机械地死守技术素养目标。
一方面我们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学生,在合适的机会、可能的情况下有责任进行思想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另一方面,通用技术课学生为了提高技术素养的学习过程中,需要相关的各种能力的支持,如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等,如要求学生写“试验报告”就需要学生的写作能力来支持,要进行“技术交流”就需要学生的普通话会话能力等。
同时,通用技术是高度综合的学科,其中会有许多涉及其他学科的多种能力,包括跨学科能力。
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的同时,通用技术课不仅应该继承劳技课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继续帮助学生养
成好的劳动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生产、生活劳动技术,利用技术开展为人民服务活动等,还应该结合通用技术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计算能力等各种能力进行有力地促进,还应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研究能力。
三、注意做好知识整合
通过自己的授课经历,深切体会到通用技术课程涉及面非常广,涵盖了物理、化学、美学、信息技术和工艺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初次教授通用技术,在经过简单培训后,就走马上任教授通用技术。
在讲授过程中,面对这个新生事物,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可以说基本上需要从头学起,要求教师更新知识理念,随时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以充实自己。
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了。
学生必须掌握很多学科知识,并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传统的教材只要求教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只要求学生掌握课堂传授的知识,对于教材和教学任务来说,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
很多教师、尤其是一些老教师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要求他们发挥主体能动性,去选择去创造去应用,他们反而不知所措。
新教材的选文不再是封闭性的,不论是以主题设计还是以单元设计,都呈现出较大的弹性和开放度。
要教好新教材,首先要研读国家新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改革的实质,领会教材意图。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半,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第一步。
另一半则要从当地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把位定准确。
这一点尤其重要。
离
开了具体环境和条件下的学生实际,是教不好的。
四、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
信息技术是一种重要而又普遍使用的现代技术,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教和学的方式,降低学习技术的难度,提高学习技术的效率。
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工具解决技术问题的意识和基本能力;要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技术合作与交互式技术学习,以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要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打破对新技术的神秘感、惧怕感,形成对新技术的亲近感。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崭新的课程,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和碰到书本上没有的新问题,同时也没有多少由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可借鉴和参照,所以要求技术教师应该是一个技术教学的研究者,成为“科研型”的教师。
教师一旦以研究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景中,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则对已有的理论会更愿意思考,对于新的问题也会更敏感,更有创见,其教育教学质量也就随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