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摘要:开展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实施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
是当前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本文对新课标背景
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高中地理
教学带来一定启示作用。

关键词:新课标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是指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定的
教育社会背景之下,依据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结合高中地理课程的学科特点和
师生的实际,遵循现代有效教学的理论规律以及新课程教学理念,运用必要的中
学地理教学设施和最佳的教学方式,充分地实现地理新课程目标,满足社会和个
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笔者浅谈如下几点:
一、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整合和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的联系
近年来高考试卷的主体设计思想是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面临和关心的现实、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为素材。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引导学生
关注社会、关心生活、关注实际,以便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与
塑造。

一般认为,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是一个新旧知识联系的过程。

对于广大高
中生而言,他们普遍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相当一部分知识结构已开始在头脑
中内化为自有的认知结构体系,并且已开始着手将这一体系运用于日常的认知行
为中。

在现实教学中,“许多学习都依赖于教师提供的‘平台’,这就要求将学生安置在一种情境中,使他们有可能模仿、内化(比如,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并对可能的
认知过程做实践”。

所以,在新授课的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知识情境,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在学习新知识中的积极作用,注意挖
掘他们的潜能,以旧带新。

二、教学目标有效建立的策略
科学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实施的前提,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有效
教学的要素之一。

1.关注目标的整体性。

高中地理教师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以及新课程理念,科学制定全面的课堂教
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
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

从中学教育的基础性质角度,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性要求,是课堂目标制定的基点。

2.关注目标的针对性。

课堂教学是基于一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进行的,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教
材文本和学生状况分析为主要依据,这样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才能使教
学目标科学合理,指引课堂教学走向有效。

3.关注目标的明确性。

有效制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还要关注明确性。

现实表明,只有制定了清晰、明确、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才能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
以及和教学效果有效与否的检测作用,否则,虚空的教学目标会使地理课堂教学
成为“无源之流”、“无基之楼”,盲目而导致低效甚至无效。

三、教学内容有效处理的策略
高中地理教师对教材的有效研究,应首先从新课程目标、教材编制思想研究
开始,挖掘教材隐含的相应的教育功能,特别是地理学科独特的教育价值。

育人
功能其实是客观地与课程教材整合在一起的,涉及对知识来源的探索、知识结构
的解析以及知识应用的实践等等。

地理学科对于培养学生获得基础的地理知识、
技能和方法、地理思维、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具有特殊意义,教师应
善于将这些要素予以挖掘,而且应该是落实到每一章节、每一专题的分析,在整
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以及比较与其他章节的相关教育功能关系,融会贯通,发挥
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其次,新课程的地理教材同样体现了一定的学科知识呈现规
律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教师应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出教材内
容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过程,要能够“线索清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以渐进的
过程帮助学生在其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学得和习得教材中的相关知识
内容,也达到一定的要求,使得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还要正确把握教材内容的核心概念、重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等。

四、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的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关注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原则,积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新课程并不是完全抛弃讲授法,因为这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精彩的描述,可以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期待值;教师缜密的分析论证,有助于学
生严密思维的形成,准确把握学习要点;教师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在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
实际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如问题讨论、情境设计、实地考察、实验模拟、网络学习都可以运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学应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
结合,教法改革与学法发展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因
材施教相结合,传统的教育手段与现代化教育手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
相结合。

五、改革与创新作业,体现“个性化、多样化”
地理作业应成为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设计作业内容时,应
从多角度切入,体现“个性化、多样化”的改革与创新。

学生学习地理的程度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同,故作业的布置应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应关注学生
层次,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符合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为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
作业,对同一知识点设计出不同的题型等多层次的地理作业,满足不同层面学生
的要求。

新课程向学生生活及社会等广阔的时空开放,学生的作业也应由“可预见的、早已生成的、封闭型的”学科作业,走向“以师生共同建构,由新课程产生的
新知识为基础的、开放型的”作业,例如采用组建兴趣学习小组、进行社会调查、自出地理试卷、绘制图表、手工作业、口头作业、网络作业、小论文、小实验等等。

多样化的作业,能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得到更好的发扬和体现,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