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出版物出版和互联网出版

电子出版物出版和互联网出版

第十章电子出版物出版和互联网出版旧考试大纲的比照原教材的章名是“电子出版物出版和网络出版”,而教材的章名是“电子出版物出版和互联网出版”。

这说明,网络出版的提法还是有不同意见。

的考试大纲与旧大纲相比,本章没有太大的变化。

要留意的是,第四节《电子出版物的编辑》从原来的了解变为现在的把握,这是由于今年教材改写后,这一节的内容写的角度不一样了,虽然也有技术方面的内容,但是主要论述作为一个电子出版物的编辑,人员有什么要求,工作有什么要求,虽然格外重要。

本章的重点:1、国家关于电子出版物的治理规定2、电子出版物编辑人员和编辑工作的总体要求3、原创性电子出版物编辑制作流程4、纸质图书转化为电子书的工作流程5、电子出版物自投稿的审核要求6、引进出版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工作要求7、国家关于互联网出版的规定第一节电子出版物出版和互联网出版的进展概况一、电子出版物出版和互联网出版的国际背景二、我国的电子出版物出版和互联网出版其次节电子出版物的概念、类别和特点一、电子出版物的根本概念〔了解〕“电子出版物,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电、光、磁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读取使用的出版物。

与纸质出版物相比较,它们在信息的记录方式、存储介质和读取方法上,是完全不同的。

二、电子出版物的类别〔了解〕1、从载体不同分类2、对读者操作的反响状况不同分类3、所包含的信息表现形式不同分类4、、按根本用途不同分类5、所含的传播媒体特征不同分类三、电子出版物的几种主要载体〔了解〕1、软磁盘2、只读光盘3、、可该录光盘4、集成电路卡目前最常用的载体〔主流载体〕是:CD-ROM 类只读光盘四、电子出版物的特点〔生疏〕六大内在特点:储存信息量大;检索便捷;具备多媒体的表现方式;交互式构造可实现读者的参与;超链接设置拓展读者视野;可实现按需打印。

六大外表特点:阅读方式与纸质出版物不同;体积小;能长期保存;发行渠道有所不同;版本更灵敏便利快速;复制本钱低廉。

对这些内在和外表特点的理解应当没有困难,但要背下来也不是件简洁的事。

我想,不必死记硬背,可以从区分电子出版物与纸质出版物、音像出版物的不同的特性特点动身,来理解它。

第三节国家关于电子出版物的治理规定〔把握〕我国有关电子出版物治理的标准性文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2023 年 12 月国务院公布的《出版治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另一个是国家闻出版署于 1997 年 12 月公布的《电子出版物治理规定》。

依据大纲中“出版法律法规”的要求,这两个法规是属于应把握的范围,学员应当重点把握。

一、关于制作电子出版物的规定1、国家对经营电子出版物制作业务的制作单位实行备案制治理;2、设立经营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的程序是:(1)向所在地工商行政治理部门登记;(2)60 日内向所在地省级闻出版局申请备案;(3)由省级闻出版局报闻出版总署;(4)未经备案者不得经营该类业务。

3、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可以将自行制作的作品交由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审定出版;4、电子出版单位可以制作电子出版物,也可以托付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制作;5、制作单位可以承受出版单位托付制作电子出版物原版盘;6、制作单位承受托付时:(1)应当与托付的出版单位签订托付制作合同;(2)必需验证托付方是否有“电子出版物经营许可证”;(3)必需承受托付方盖章的电子出版物制作托付书。

7、制作单位不得擅自制作或者承受非出版单位托付制作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方面内容的重大选题电子出版物;8、承受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台湾地区、外国组织及个人制作电子出版物或者合作制作电子出版物时:(1)制作单位应事先将有关内容资料和托付方的背景资料报所在地省级闻出版局审批;(2)经批准前方可制作。

二、关于出版电子出版物的规定1、国家对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实行许可证制度;2、电子出版物单位的设立程序:(1)由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级闻出版局提出申请;(2)经省级闻出版局同意后,报闻出版总署审批;(3)闻出版总署批准后,主办单位准时向所在地省级闻出版局登记,领取《电子出版物出版经营许可证》;(4)持许可证向所在地工商行政治理部门登记,依法领取营业执照。

3、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可以自行制作、出版电子出版物,也可以托付制作单位制作后自行出版,还可以将制作单位自行制作的作品经审定后予以出版;4、出版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必需按规定使用中国标准书号;同一内容、不同媒体、格式、版本的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应当安排不同的中国标准书号;5、出版连续型电子出版物:(1)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者年、月挨次编号,连续出版的电子出版物及协作报纸、期刊出版和销售的电子出版物〕;(2)必需向出版所在地的省级闻出版局提出申请,经省级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报闻出版总署审批;(3)获得批准前方可出版并按规定使用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6、电子出版物的中国标准书号,专用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只能用于出版与其出版物类型相对应的电子出版物,不得用于出版纸质图书和其他类型的出版物;7、电子出版物附属的使用手册,其内容应是关于电子出版物的说明和操作指导,不具有脱离电子出版物单独使用的有用价值,并不得单独定价另行销售;8、必需在电子出版物及其装帧纸的显著位置载明出版单位名称、地址、书号〔连续出版物号〕及条码、出版日期、著作权人姓名以及其他有关事项;9、以著作权贸易方式引进出版的电子出版物,还应当载明引进出版许可证号和著作权授权合同登记证号;10、出版单位承受或者间承受我国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台湾地区或者国外的著作权人授权出版电子出版物:(1)将著作权授权合同报出版单位所在地省级版权局登记取得登记证明文件;(2)将证明文件、审读报告、内容资料、样品及著作权授权合同登记证明文件报所在地省级闻出版局审核;(3)省级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报闻出版总署审批(4)出版单位获得批准文件前方可出版。

11、图书出版社、期刊社和音像制品出版单位出版协作本版出版物的电子出版物:(1)须向所在地省级闻出版局提出申请;(2)经所在地省级闻出版局审核后,报闻出版总署审批;(3)申请书须写明本版出版物的名称、制作单位、主要内容、出版时间、复制数量和载体形式等内容;(4)申请获得批准后,持批文到省级闻出版局领取《电子出版物复制托付书》;(5)经批准出版的协作本版出版物的电子出版物,其名称须与本版出版物全都,并须与本版出版物配套销售,不得单独定价销售。

12、举办全国性的电子出版评奖活动,须经闻出版总署批准。

三、关于复制电子出版物的规定1、国家对电子出版物的复制实行许可证制度;2、出版单位托付复制电子出版物,只能托付持有《电子出版物复制经营许可证》的复制单位并签订合同;3、出版单位托付复制电子出版物:(1)必需提交有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的《电子出版物复制托付书》和著作权人的授权证书;(2)《电子出版物复制托付书》由省级闻出版局核发;(3)出版单位开具〈电子出版复制托付书〉后应直接送交复制单位,并保证托付书内容真实、准确。

4、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不得承受非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和个人托付复制电子出版物,不得擅自复制电子出版物、计算机软件、电子媒体非卖品;5、复制单位应当自完成出版物复制之日起的两年内,留存一份电子出版物样本和有关证明文件备查;6、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复制光盘类电子出版物的SID 码:(1)必需依照有关规定压印激光数码储存片来源识别码〔SID码〕;(2)SID 码是由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的编码,压制在光盘外表;(3)持有〈电子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或〈音像制品复制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才可以从事 CD-ROM 复制业务,才会有SID 码;(4)这些单位的每一条光盘复制生产线,均具有闻出版总署核发的全国统一编制的SID 码,其所生产的每张光盘的内圈都压有SID 码;(5)例 SID 码为IFPI R200:其中IFPI 是国际唱片业协会英文名称;前二位R2 为厂名代码;后二位 00 为模具挨次编号;假设一个复制单位的生产线不止一条,则各条生产线的模具挨次编号依次递增;(6)非许可单位没有SID 码。

四、关于发行电子出版物的规定1、国家对电子出版物的进口、发行实行许可证制度;2、从事电子出版物发行业务,必需持有出版行政部门批准颁发的〈电子出版物发行经营许可证〉;3、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可以总发行、批发本单位出版的电子出版物;4、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批发电子出版物,应当向进货单位供给发货凭证;5、发货单位和进货单位应当在自发货或者进货之日起的一年内保存发货、进货凭证和电子出版物名目。

以备查验。

第四节电子出版物的编辑一、电子出版物编辑人员和编辑工作的总体要求〔把握〕1、生疏并娴熟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对人员的要求〕电子出版物编辑人员面对的是一种高科技的型出版物,编辑工作根本上要依靠使用多媒体计算机来完成,所以应当对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应用软件以及局域网有比较好的把握。

2、具备框架构造设计和艺术创意力气〔对人员的要求〕(1)框架构造设计:就是确定出版物将具有哪些功能以及各种功能的使用场合,规划产品的模块、层次、安排各种媒体的比例,设计模块与层次之间、各种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等。

(2)艺术创意:是在预定构造的根底上进展的,包括美术、动画创意、音响效果设计和音乐创作等。

其中美术创意又包括界面元素、背景图片、文字版式、整体包装和宣传品的创意设计。

3、进展范围较广的质量治理〔对工作的要求〕电子出版物的质量治理,在根本原则上和方法上与对纸质出版物的要求是全都的,但其范围和具体要求较之纸质出版物要更加广一些,主要是:(1)国内选题质量治理的要求:国内的选题不仅要考虑到市场需求、制作本钱和销售方式,还要考虑到选题是否适宜多媒体的表现方式。

(2)国外引进版选题的质量治理要求:其一是选题的选择上要符合国家规定,有学问性、科学性、消遣性,技术上有先进性,版税额及支付方式符合本出版单位的支付力气;其二是内容要严格审核,特别是审查隐含的文件和供给的全部文字脚本;其三是汉化的质量治理。

(3)设计和制作质量治理:依据设计筹划的要求,对界面设计、图文影像资料作全面的检测,确保其正确无误。

(4)使用性能及兼容性的质量治理:要对程序进展测试、排错和修改。

全面检测图文、声音、影像资料的显示和播放,确保完整无缺。

(5)复制质量治理:要选择优质的CD-ROM 刻录发稿的原版盘,并且留有备份。

托付技术力气强、有阅历、信誉好的光盘单位制作母盘和压片,还要作好产品验收工作。

(6)技术文档的治理:上述设计、制作、测试、排错、修改和复制的状况均需要准时记录,留下技术资料。

这不仅有利于各部门工作的连接,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削减过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