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的工作原理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技术,其工作原理如下:
1. 污水进入活性污泥池:废水首先被引导进入活性污泥池,其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活性污泥)。
这些微生物能够通过吸附、吞噬、分解等方式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
2. 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通过与废水中的有机物接触,利用有机物作为能源进行生长和繁殖。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主要过程包括:好氧降解和厌氧降解。
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需氧进行有机物的分解;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可利用硝酸盐、硫酸盐等物质进行有机物的分解。
3. 混合与搅拌:为了保持污泥颗粒的悬浮状态,活性污泥池通常会进行混合与搅拌。
这有助于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微生物中,使其能够正常生长和降解有机物。
4. 沉淀和分离:经过一段时间的降解后,污水中的微生物和其它固体悬浮物会逐渐沉淀到底部形成污泥。
然后,通过调节沉淀污泥与水的比例,可以将污泥分离出来,从而使净化后的水体流向下一个处理单元。
5. 污泥处理:将分离出来的活性污泥送入消化池或污泥浓缩池中进行进一步处理。
消化池用于进一步降解活性污泥中的有机物,而污泥浓缩池则用于将污泥的固体含量提高,减少处理所需的体积。
6. 净化水体排放:经过活性污泥法处理后,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得到了有效去除,达到了排放标准。
因此,净化后的水体可以安全地排放或进一步处理,达到再利用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