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及病因推断
4、民族、种族 因行为习惯、遗传因素、文化差异、居住环境 等原因,疾病可有民族、种族差异。
5、气质、性格、精神状态
因社会环境、经济地位、遗传因素、文化差异、 居住环境等原因,疾病可有差异:
有人报告:A型人(指那些好与人争执、有竞 争性、有抱负、对时间有急迫感):冠心病患 病率高。 B 型人(与 A 型相反):冠心病患病 率低,
B. 环 境 因 素
1.生物的 病原体、感染动物、媒介昆虫、食入的动植物 2.化学的 营养素、天然有毒动植物、化学药品、微量元素、重金属 3.物理的 气象、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水质、大气污染、电 离辐射、噪音、振动 4.社会的 社会人口(密度、居室、流动、都市化、交通、战争、灾 害)、经济(收入、财产、景气)、家庭(构成、婚姻、 家庭沟通)、饮食习惯、嗜好兴趣(烟、酒、茶、运动、 消遣)、教育文化、医疗保健、职业(工种、场所、条件、 福利劳保设施)、政治、宗教、风俗
2、求同法:
求同法 ( method of agreement ) 又称“异中 求同法”。对不同的场合或事物,找它们的 共同点—共性。 如果不同情况下或不同的场合的病人均具有 类同的因素时,则这种因素有可能是该病的
病因。
3、共变法:
共变法(method of concomitant variation)某因素
二、宿主
1、遗传因子
2、免疫状况
3、年龄与性别
4、民族/种族
5、人的性格、气质和精神心理状态 6、人的行为因素
1、遗传 现已证实,很多遗传因素可以增加或减少某 些疾病的易患程度。与遗传无关的疾病是很 少的,只是关系程度不同而已。 1)单基因遗传病:几乎不受环境的影响,而取 决于遗传(血友病、色盲、先天性耳聋)。 2)多基因遗传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恶性肿 瘤等。 3)更多的疾病受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作用。
4、环境因素的变化加强了病因的作用,造成 平衡失调,导致疾病发生。
宿主
环境
例如连雨之后又遇高温,促进蚊的孳生和病毒的繁 殖而引起乙脑的流行。
5、是环境的变化,破坏了人的抵抗力 而引起疾病。
环境
例如,被大雨淋后,过度疲劳而引 起大叶性肺炎。
(二)轮状模式——流行病学环
1 、对于大多数疾病来说,病因来自于宿主及环境两
1)充分病因(sufficient cause):是指相应 疾病发生最低限度的因素或条件,换言之, 有其存在一定(100% 出现)发生相应的疾病。 2)必要病因(necessary cause):是指相应 疾病发生必不可少(100% 出现)因素或条件, 但有其存在不一定发生疾病。如发生各种传 染病时相对应的病原微生物。 3)条件病因或辅助病因(auxiliary cause) = 充分病因—必要病因。
三、 环境
环境是人类生活于其中的各要素的总和。 人不能脱离环境而生存,无时无地不受着 环境的影响。环境包括: 1、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ment)
2、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ment)
1、 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ment)
1)日照
2)气候
3)海拔 4)地理因素 5)自然灾害
2、免疫 宿主的免疫反应对疾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免疫又分为非 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
异性免疫的作用如下:
1)有利的方面——传染病的预防:预防接种。
2)不利的方面:有时免疫有不利于机体的异常
作用——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病。
3、年龄与性别
因暴露机会、免疫状态、生理解剖特点等原因, 疾病可有年龄差异;因暴露机会、遗传因素、 免疫状态、生理解剖特点等原因,疾病可有性 别差异。
第二章 病因与病因推断 (causes and causal inference)
[教学内容]
一、病因的概念、疾病发生的三要求 二、病因的分类 三、关于病因的学说(单因论、多因论) 四、研究病因的方法、步骤
五、因果联系判断的原则
[目的要求]
掌握 病因的概念及因果联系判断的原则 熟悉 病因的分类、病因研究的方法
量的改变,引起疾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变化,则
此因素为可能的致病因素。是求同法的特例。
某一个因素的量变引起某病发病率变化时,则这 种因素有可能成为该病的病因。
4、类推法:
一种病因不明的疾病与另一种病因清楚的疾
病在分布上一致。那么,后一种疾病的病因
就可能是前一种疾病的病因。
如地方性甲状腺肿与地方性克盯病;克山病
6、行为因素
许多不良行为与疾病密切相关,如: 1)不良嗜好——吸毒、吸烟、酗酒等; 2)不良饮食习惯——高盐、过热、过硬、过快、不规 律、偏食、暴饮暴食等; 3)不良生活习惯——熬夜、就坐、缺乏锻炼等; 4)不良性行为——卖淫、嫖娼、同性恋、婚外恋等; 5)不良医疗、卫生习惯——滥用药物、有病不及时求 医、有病乱投医等; 6)不良心理因素——绝望、恐惧、焦虑、孤独、压抑、 消极等 7)不遵守交通规则—— 8)不遵纪守法——
三、病因发生的几个学说
(一)三角模型——流行病学三角 (二)轮状模式——流行病学环 (三)病因网学说
(一)三角模型—流行病学三角
该模式认为:在一个等边三角形上病原体、宿 主、环境三者各占一个角,三者处于相互影响
的关系。
用三角模式解释疾病发生,它的优点是同时考
虑疾病发生的三要素,是比较全面的,优于单
2、 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ment)
1)家庭 2)职业 3)社会制度 4)战争 5)灾害 6)宗教 7)人口
8)经济 9)都市化、交通
10)饮食习惯
11)宗教信仰 12)教育文化、 13)医疗保健、 14)居住条件
第三节 病因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病因研究的基本步骤
1、按疾病实际分布,分析流行因素; 2、根据流行因素,提出病因假设; 3、用流行病学方法检验病因假设; 4、以八条标准推断病因。
Mill准则
差异法、 求同法、 共变法、 类比法、 排除法
1、求异法:
求异法(method of difference)又称差异法、 “同中求异法”。这是指在相似的事件(或事 物)之间找不同点(重要的差异) 如果两组人群某病发病率有明显不同,而两组 人群在某种因素上也有差异, 则这种因素很 可能成为该病的原因。
衡状态,一旦平衡失调,就会引起疾病。
病因
病因三角模型
环境
宿主
一、 致病因子
致病因子——必要病因 1、生物致病因子(biological agent) 2、物理致病因子(physical agent)
3、化学因素(chemical agent)
寻找病因的指南清单
A. 1.先天的 基因、染色体、性别差异 宿 2.后天的 年龄、发育、营养状态、体格、行为类型、心理特征、获 得性免疫、既往史 主 病 因
了解病因的学说
研究病因的意义
1、早期诊断某些疾病 2、合理治疗某些疾病 3、预防某些疾病 4、控制某些疾病 5、消灭某种疾病 6、促进人类健康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一、人类对疾病病因的认识简史
示意图 鬼神、上帝、天意 ↓ 人 ↓ 阴阳五行学说 金目水火土 ↓ 活的传染物 人 (病原微生物) ↓ 病原物 说 明 迷信阶段
3、化学因素(chemical agent) 1)三大营养素摄入过多或过少; 2)矿物质摄入过多或过少; 3)维生素摄入过多或过少; 4)食品添加剂; 5)农药; 6)工业三废; 7)化学药品; 8)误服(药物)或接触(化妆品)有毒化学物品; 9)机体代谢物质过高或过低等。 数千种物质可以致病。致癌作用的有1100多种。
朴素唯物主义 生物学病因萌芽
三角模式
环境 ↓
宿主(人)
强调病原体、环境及人三方面关系 轮状模式 强调环境与人(机体)二者的密切关系、 环境的多样性以及机体内有遗传因子。 有不少病并无病原体而言
↓ A、 M、 Lilienfeld 关于疾病病因的定义
“那些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子, 既是病因……”
二、病因概念
病因研究的一般步骤及其方法
1、描述流行病学 (分析疾病分布 找出流行因素) ①常规报表 ②横断面研究 ③纵向研究 ④疾病监测
2、根据流行因素提出病因假设
3、检验病因假设 1) 分析流行病学 2)实验流行病学
4或5种方法
①病例对照研究 ②队列研究 ③干预试验
4、 病因推断
八条标准
第四节 建立假设的方法
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John Hopkins大学著名 的流行病学家A、M、 Lilienfeld教授指出: “那些能使人们某病发病概率增加的因子, 就可以认为该病的病因;当它们之中一个或 多个不存在时,疾病频率就下降”。 这个概念的提出是从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角 度提出的, 有利于人们实施疾病的预防与控 制。
与大骨节病?
5、排除法:
排除法,又称剩余法(method of residues)对某
复合结局事件( A,B,C ),已知它的有关(暴露)
因素在特定的范围内(a,b,c),通过归纳又知道
b 说明 B , c 说明 C ,那么剩余的 a 必定说明 A 。剩
余法可以看成是差异法的特例此。
第五节 验证病因假设的方法
一、病例对照研究
这种方法比较容易实现,可以一次回顾性调查
多个因素,对于发病率较低的疾病来说,这种
方法可能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由于这种方法是回顾性的有果追因,因此这种
方法只能是寻找统计学上的联系,不能证明因 果关系,但对病因的进一步研究或证明提供了 有力的线索
二、队列研究
这种方法是前瞻性的、由因到果的、观察自然 暴露因素对人群的影响。由于这种方法能证明 自然暴露因素引起的疾病,所以这种方法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