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当代经典作品赏析

现当代经典作品赏析


3. 文学的经典化问题

20世纪80年代初,当人们逐渐摆脱了政 治决定一切的标准,还文学以文学本来面目 以后,当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逐渐失去了显学 地位而成为一种纯学术研究以后,文学经典 化问题开始成为学术界思考的一个问题。

世纪之交,以经典化为主要内容,在海峡 两岸都开展了文学经典的评选活动。中国 大陆出现了多种“百年文学经典”选本,如 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百年百种优秀文 学图书”;台湾《联合报》评出“台湾文学 经典30种”等。香港《亚洲周刊》更组织 全球知名华人专家、作家,评选出“20世纪 中文小说100强”。
远处的风景向两侧闪避。近处的风景, 躲不及的,反向挡风玻璃迎面泼过来, 溅你一脸的草香和绿。(《咦呵西 部》)

所谓 “质料” ,是指构成全篇散文的 个别的字或词的品质。 这种品质几乎在先 天上就决定了一篇散文的趣味甚至境界的 高低。

散文语言应该“有声、有色、 有光。应该有木箫的甜味,釜形大 鼓的骚响,有旋转自如象虹一样的 光谱,而明灭闪烁于字里行间的, 应该有一种奇幻的光”。
我们的白豹追上去,猛烈地扑食公路。

经典化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如推 出普及性、鉴赏性的读物,对名著的 影视改编,等等。

中华经典诵读也是经典化的一种 方法和途径。
二、现当代经典作家作品案例分析

毛泽东: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 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 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 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 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 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 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在中国历史上,
胡适被称为新 文化运动的主 将之一、中国 自由主义的先 驱。
蒋介石评价胡适: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 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
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 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 称
这首诗是以时间的变化、推移来组织全文
的,全诗共四节,对应的是四个人生阶段: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诗 人为这四个人生阶段分别找了一个最能表 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 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 浅的 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 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
“我向油门狠狠踩下,立刻召来长长的 海风,自起潮的水面”。 “把一个幻想的半岛推向户外,向山和 海,向半空晚霞和一夜星斗”。


所谓 “密度” ,是指这种散文在一定 的篇幅中(或一定的字数内)满足读者对 于美感要求的分量;分量愈重,当然密度 愈大。
《听听那冷雨》: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 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 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 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 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 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 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 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 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 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 思想。因此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 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 宣传民主、科学才能救中国,毕生倡言 “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言必有 证”的治学方法 。
胡适名言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
严肃的做人 。 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 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 不疑 。 读古人的书,一方面要知道古人聪明到怎 样,一方面也要知道古人傻到怎样 。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 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 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 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

张爱玲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 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 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 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 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 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 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 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 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 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 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 保姆》《艾青诗选》等。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 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 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 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 “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 尽的旋律。
“香港的地形千褶百皱,不可收拾。蟠蟠而
来的山势,高者如拔,重者如压,瘦者欲 削,陡者欲倒,那种目无天地的意气,令 人吃惊。这是一个没有地平线的海港。天 地之间只有一弯弯不规则的曲线,任何美 学都插不了手。那一层套一层的淡紫浅青, 起起落落,参参错错,一直交叠到边境。 那许多令人迷乱的曲线,怎么得了。山色 是千古不解的围局,无论哪一个方向有了 缺口,立刻有更多的青山从远处围来,务 必不让这翠环中断。”(《飞鹅山顶》)

胡适与鲁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手, 两人都曾经希望用“新文化的力量”改变四万万 国人的旧国民性,然后在国民性改造的基础上, 改变中国的政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初, 鲁迅与胡适有着比较一致的思想主张,即:反对 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道德旧礼教,提倡 科学与民主。在反对旧文化、倡导新文化的过程 中,胡适首先发难,鲁迅紧紧跟上,配合作战。 但在随后的日子里,两人却渐渐从隔阂到生疏到 分道扬镳,直至近乎敌人。

1963年,余光中将“革命”的火种引 向散文领域,发表了倡导“散文革命”的 纲领性文献《剪掉散文的辫子》。在这篇 文章中,余光中援“现代诗”之例提出 “现代散文”概念,称这是“讲究弹性、 密度和质料的一种革新散文”。

所谓“弹性”,是指这种散文对于各种 文体各种语气能够兼容并包融和无间的高 度适应能力。文体和语气愈变化多姿,散 文的弹性当然愈大;弹性愈大,则发展的 可能性愈大,不致于迅趋僵化。
2. 经典的标准

首先,作为衡量经典的标准,我们理 应坚守“文学是人学”的原则。

其次, 文学作品是艺术作品,审美 性和艺术价值应是衡量经典的主要标 准。
韦勒克: “文学研究不同于历史研究, 它必须研究的不是文献,而是具有永远价值 的文学作品。”


再次, 经典要有原创性。一部作品 成就高低、影响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它是否对前人有突破,有超越,是否 有原创性。
现当代经典作品赏析
江苏师范大学
方忠
一.
现当代经典作品的内涵、价值 和意义
二.现当代经典作家作品案例分析
一.
现当代经典作品的内涵、价值 和意义
1. 何谓文学经典

文学经典指的是具有丰厚的人生意蕴和 永恒的艺术价值,为一代又一代读者反复阅 读、欣赏,体现民族审美风尚和美学精神,深 具原创性的文学作品。它们是文学史的支 架和龙骨。
恩格斯:“任何一个人在文学上的价 值都不是由他自己决定的,而只是同整 体的比较当中决定的。”


经典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流 动的。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文学经典是一 个民族重要的艺术财富,它艺术地反映着民 族的历史、文化、生活。在一个民族的发 展史上,生产出的文学作品可谓汗牛充栋,但 能称得上文学经典的不会很多,而正是这些 文学经典构成了民族的一个个艺术原型和 精神家园。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 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 。被 誉为20世纪中国诗文双璧的大作家。
表现乡愁的诗: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 《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 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 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张爱玲堪称民国奇女子,她以一 篇篇瑰丽精美的佳作,去探寻灵魂的 奥秘,使读者领悟到一个个悲怆的人 生之谜。《爱》便是一篇用心灵去体 验人生的灵魂绝唱。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给自己的生命 感悟套上了一件精美的外套。她通过 一个无奈而凄艳的爱情故事,一个失 之交臂而抱恨终身的人生片断,告诫 读者,爱需要把握,需要珍惜,否则 只能成为永远的痛,只能成为遥远人 生中的一个残缺的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