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使检验员形成良好的工作方式。
1.2使全员对“首件”的作用增加认识。
1.3加强操作者和检验员的工作互动,降低检验风险。
1.4预防和减少不合格品发生的发生,降低生产成本和质量成本。
1.5为下一步统计过程质量控制的实现。
1.6防止出现批次性超差、返修、报废。
2范围
适用于生产车间已定型产品的首件检验。
3首件制度
3.1产品实现中的首检,分为操作者自检和检验员首检俩种方式。
所在区域内的首检必须在一小时内完成。
3.2操作者自检合格后,于工件上做出自检标识、方可报检验员首检。
检验员确认合格后,方可转入批量生产。
3.3操作者首检的项目仅指在生产现场可以直接检验的项目,实测数据记录在首检记录相应检验项目内。
检验员必须对所有图标要求项目进行首检。
3.4首检时,必须按生产顺序进行,不得错乱,并确保操作者和检验员检验顺序一致。
同时,不得错检、漏检或不检。
3.5生产过程中,按五要素:操作者、设备、材料、工艺方法、检验方法和环境,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改变,则需要首检或重新首检。
3.6首检动作执行过程中,必须做好书面的检查记录,每件产品的所有检验值应该记录其中。
首检记录表格应保留在生产现场指定位置,以便随时核查和追查原因,直至首件发生改变为止。
3.7若操作者首检不合格,立即送检验员首检并采取纠正措施,纠正到位后并重新首检;检验员首检不合格时,操作者应该立即将以生产产品隔离并全检,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首件合格。
3.8判定为合格的首件必须有检验标识(√、并工序卡上注明首检时间),并存放在首件区域,直至生产完成或突发性改变,产品方可取走。
3.9工序如果是按工步分别进行生产时,则每个步骤都需要首检,但所有工步的记录均填写在一张记录表中。
4巡检制度
4.1检验员应按检验文件严格执行巡回检查,不得漏检、不检或误检。
4.2执行巡检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检验频率执行。
4.3检验频率是指间隔一个时间段后的对当时的时刻生产的5件进行检验。
例如10:00对某产品进行检验,则仅对此时刻前的连续几件进行检验,如果此时刚好做完一件,则这件产品仍需要检验。
4.4操作者生产时,必须按时间顺序依次将产品排列整齐,不得混乱,以免影响巡检的质量
和效果。
4.5巡检过程中,如果发现1件不合格,检验员应通知操作者将该时间段的产品全部隔离,操作员需针对不合格项目实行全检;全检后,检验员需及时对全检出的合格品和不合格品进行抽检:若抽检不合格,则操作者再次全检,直至检验员抽检合格为止。
在全检过程中,不得生产。
4.6所有巡检都必须留下检验记录,且应留下数据,以方便随时核查和追查原因。
4.7生产现场必须有合格品、不合格品的指定位置,方便对相应产品状态的存放,避免混乱、重复检验、浪费时间等。
5自检制度
5.1操作者应按工艺卡等相关文件规定频率实施自检,不得漏检、不检或误检。
5.2检验频率是指在规定检验频率内,按检验件数计算平均每件需要的间隔时间,按此间隔时间进行检验。
5.3自检中,若发现不合格,则立即停止生产,先将隔离并对该时间段的产品实行全检,全检完毕后,考虑是否需要对设备进行调整;找到原因后方可再次生产。
5.4所有产品的外观,操作者必须全部检查。
5.5自检中,必须留下记录,但不用记录具体数据。
编制审核批准
定州市三维模具加工厂质保部
201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