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系统动力学讲义
1.4 车辆动力学的工程意义
• 车辆系统动力学来源于车辆的运用实践,服务于运用。 其主要目的是: 1. 从理论角度解释车辆系统的动力学现象; 2. 解决运用中的动力学问题; 3. 提出新的方法和设想; 具体表现在:车辆系统动力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车辆参数优化、动力学性能预测、新型转向架和车辆 的研究等诸多方面。车辆动力学是现代车辆设计、运 用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车辆动力学理论又 是其基础。
6) 系统参数的识别
正确和准确的参数是动力学仿真的必要条件。动 力学仿真中很多参数都是先由试验获取,再经过简化 或统计处理得到的。
不准确的参数可能对动力学现象产生误导,从而 得出错误的结论。
车辆动力学的参数主要包括:
(a) 各部件质量、转动惯量和重心等参数;
(b) 各弹簧和减振器的位置、刚度和阻尼值;
3)车辆动力学模型 (a) 垂向和横向模型(下图) 模型简单,横向和垂向模型相似,定性分析。
(b)横向稳定性模型 用于传统的稳定性分析,现在一般都建立横、垂耦合 模型或横、垂、纵向耦合模型用于稳定性分析。比单 独的横向和垂向模型考虑的自由度增加,增加了计算 时间,尤其是参数优化时,稳定性计算所占的时间很 长 。对动车组的稳定性一般分单车稳定性和列车稳定 性。
车辆系统动力学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9年12月
•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车辆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 • 第四章 列车系统动力学 • 第五章 车辆系统动力学的工程应用和发展
第1章 绪论
• 主要内容 1. 车辆动力学的发展 2. 车辆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 车辆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4. 车辆动力学的工程意义
基础
• 运动稳定性
• 运行平稳性
常规
• 曲线通过性能(运行安全性)
• 轮轨磨耗
• 噪声 • 结构弹性振动
前沿
• 控制等
1.3 车辆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 试验方法 1 线路试验:试验线路试验、正线试验 2 试验台试验:滚动台、振动台、滚动振动台等
• 理论分析方法:线性、非线性等简化或局部模型
• 仿真分析方法 1 传统的计算机数值仿真:主要针对某一方面 2 虚拟现实技术:大系统和复杂模型的仿真 3 半实物仿真:半实物半仿真的混合仿真
较小; • 不考虑空气动力学的影响; • 不考虑结构弹性振动。 • 弹簧和减振器均简化和线性化处理。
2)车辆运动形式的定义(Simpack动画)
• 伸缩 • 横移 • 沉浮 • 侧滚 • 点头 • 摇头
轮对的滚动称为:旋转。车体的横移和侧滚运动一般 耦合为:上心滚摆和下心滚摆;构架的横移一般以横 摆的形式出现。
模型验证的方法主要是仿真结果了试验结果的对比。 模型验证只需比较和所建立模型目的相关的结果或 中间结果。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所研究的目的需要选择 合适的比较统计量、合适的容许误差和判据。
一般商业软件的建模方法和计算方法都是经过验证的, 而自己编写的程序需要大量的调试。商业软件的模型 验证只需和试验结果比较。
1.1 车辆动力学的发展
• 车辆动力学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发展依靠科学 技术和研究手段的进步。至今仍有大量问题没有解决。
• 60年代以前的传统方法
• 轮轨蠕滑理论的提出和应用
• 计算机技术的大量采用
• 大系统方法和复杂动力学模型
1.2 车辆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验证
2.2 铁道车辆模型
1)铁道车辆系统是一个由多个部件组成的复杂系统,每 个部件有6个自由度,再加上各体之间有复杂的非线性 力和几何约束关系,故传统的方法仍是采用多刚体动 力学理论,简化影响较小的因素,根据研究的目的不 同建立各种简化模型。
• 一般不考虑各车间的耦合,只建立单车模型; • 一般不考虑车辆-轨道的耦合,认为轨道是刚性的; • 一般不考虑车辆与接触网的耦合振动,其对车辆影响
(c) 曲线通过模型 用于分析车辆曲线通过时的动力学性能。现在的曲线
通过模型一般也采用横-垂耦合模型。
4) 列车动力学模型 传统的列车动力学模型主要研究列车状态下车辆之间 的动力学作用,例如车钩力分析。现在的列车动力学 也有向大系统、复杂模型发展(尤其是动车组)。传 统模型包括:
(a) 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 (b) 列车横向动力学模型 (c) 列车垂向动力学模型
由于列车动力学研究的车辆数目一般较多,对车 辆都做了大量简化。由于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列车系 统的影响,所以一般都能取得较满意的精度,没有必 要建立复杂的模型。
5)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验证 建模和模型验证是仿真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正确
的模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 模型的结构必须是可靠的 • 模型的各个参数必须的准确的
第2章 车辆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2.1 振动理论的简单回顾
• 基本分类: • 线性振动、非线性振动、随机振动 • 自由振动、受迫振动、自激振动 • 多刚体系统、多柔体系统
• 动力学一般方程:
M x C x K F x (x ,x ,t)
其中:M为质量矩阵;C为阻尼矩阵;K为刚度矩阵; x为系统状态向量;F为非线性的力和外界作用等。
(c) 车轮踏面和轨面形状和相对位置;
广义的讲,还包括仿真的线路条件、天气情况等。
2.3 车辆动力学性能
常规的车辆动力学性能主要包括:运行平稳性、 运动稳定性和曲线通过动力学性能。这几方面都比较 成熟了,它们包含了我们最关系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 问题。当然,车辆动力学性能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 例如结构弹性振动、噪声、空气动力学等,这些都还 处于研究阶段,不是常规动力学计算的任务。
更一般的可Hale Waihona Puke 写为:xAxBuF(x,t)
yCxDu
其中:u为外界线性输入。
求解方法(常微分方程组、微分代数方程组) • 理论解:符号计算、公式推导 • 数值解:
1 显示方法: 中差预测法、梯形迭代法、龙格-库塔法等。 2 隐式方法:
houbolt法、威尔逊-q法、纽马克法、派克强稳定法等。
现在在以上方法的基础上还发展了大量的积分方 法,用于不同的领域。运用较多的还是龙格-库塔法。 微分代数方程的求解较困难,所以完全基于计算多体 系统动力学的软件求解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