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的成本核算工作,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公司财务通则》和《公司会计准则》、《工业公司财务制度》, 以及公司实际情况, 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成本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原则, 是提高经营效果的重要手段。

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消耗, 资金占用和经济效果进行计划、记录、计算、控制和分析。

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必须全面, 包括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 形成完整的核算体系。

第三条公司的成本管理工作是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 必须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其基本任务是: 经过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 反映公司生产经营成果, 挖掘降低成本潜力, 努力降低产品成本。

成本核算的基本工作要点是:
1、遵守财经纪律,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2、加强和完善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3、正确掌握成本和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 合理划分产品成本界限;
4、进行成本预测, 参与生产经营决策, 实行主要产品的目标成本管理;
5、编制切实可行的成本计划和增产节约计划, 组织制订降低成本的措施;
6、分解成本和费用指标, 控制生产耗费, 落实成本管理责任, 实行分级归口管理;
7、准确、及时核算产品成本, 控制和监督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执行情况, 进行成本和费用分析;
8、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 不断提高公司成本管理水平。

第二章成本核算组织与分工
第四条公司在公司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生产副总、总工程师、工程部经理的领导下组织各职能部门, 认真作好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

其主要内容是: 定额管理、原始记录、计量验收、内部价格体系、内部经济核算制。

第五条公司对各种原材料、工具、燃料动力的消耗, 以及
劳动工时、设备利用、物资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占用、费用开支等, 都要制订切实合理的定额, 并定期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修订。

第六条各项定额的制订, 需要在统一领导下, 由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进行。

在定额制订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 一) 要考虑公司生产发展、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要求, 同时兼顾公司当前的生产能力和管理现状, 使定额既切实可行。

( 二) 要保持定额相对稳定, 以利调动职工积极性, 使分析和考核建立在可比基础上。

但随着公司生产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对已不适应的定额应适时地进行补充和修订。

( 三) 要注意各种定额之间的内在联系, 防止相互脱节, 彼此矛盾的情况出现。

( 四) 要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 定期检查分析, 保证定额的贯彻执行。

第七条应根据生产和管理的实际情况, 建立、健全下列各项原始记录:
( 一) 材料物资方面的原始记录, 职能部门为仓库。

应能反映材料的收、发、领、退等物流过程。

包括: 材料、物资验收入
库单、领料单、限额领料单、退料单、材料物资盘点报告单等, 并作好五金仓库和原材料仓库台帐的记帐工作。

( 二) 劳动工资方面的原始记录, 职能部门为生产部。

应能反映职工人数、调动、考勤、工资基金、工时利用、停工情况、有关津贴等项记录。

( 三) 设计及工艺改动方面的原始记录, 应能反映产品设计改动、工艺路线变化、工时材料定额变动等项的记录, 如产品设计修改通知单、工艺路线变动通知单, 定额变动通知单等。

( 四) 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职能部门为生产部, 应能反映产品从原料投入至产成品验收入库的过程, 如工作命令单、半成品领用单、转工单、废品通知单、材料短缺报告单, 产成品交库单等, 并作好产品投入产出数量管理和工时统计工作及材料投入定额和实际投入量的统计工作并做好台账的登记。

( 五) 设备使用方面的原始记录, 职能部门为工程部。

应能反映设备验收、交付使用、维修、封存、调拨、报废的情况, 如固定资产验收单、固定资产调拨单、在建工程转固验收单等, 并作好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台帐的登记工作。

( 六) 动力消耗方面的原始记录, 职能部门为工程部。

应能反
映根据各计量仪表所显示的水、电、热汽的实际耗用量, 并作好能源消耗统计报表。

公司应指定专职管理原始记录的机构和人员, 统一规定各类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填写、审核、签署、传递、存档等要求, 保证原始记录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八条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的计量验收制度, 并保持计量工具的准确性, 对材料、五金配件、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的收发和转移, 都必须进行计量和质量验收。

( 一) 对于购入材料的计量验收分下列两种方式:
1、提货验收。

在提货时进行现场验收, 发现短缺、不足或破损等情况, 要及时查明原因, 其应由运输机构负责的, 要填写物资破损清单, 由运输机构签证, 明确交接双方的经济责任。

2、入库验收。

材料运达仓库后, 由仓库管理人员根据发票所列的品名、规格和数量, 分别采取点数、过磅等适用的计量折算方法, 准确计算数量, 经检验部门质量检定后, 按实际合格数量入库。

属于材料的定额损耗, 可在规定允许的损耗范围内点收入库。

对于数量和质量不符, 以及破损等情况, 要查明原因, 分清责任, 要求有关方面赔偿或扣付货款。

( 二) 对于在产品、半成品在车间之间或车间内部的转移, 应根据工艺流程记录的凭证, 经质量检验合格后进行点数、交接。

在产品报废或短缺, 应及时查清数量和原因, 填制有关的原始凭证, 以保证投入、产出数量记录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 三) 对于车间完工的产成品, 应由车间填制入库单, 经检验合格签证后, 送交仓库验收入库。

第九条公司内部各单位之间发生互相提供产品、材料或劳务等经济事项, 实行以货币形式进行等价交换的内部结算。

内部结算价格的制订依据为: 内部转移的材料物资等, 由仓库根据当时市场价格为基础, 制订内部计划价格, 编制价格目录, 经财务部门审核后, 作为内部结算价格。

第三章成本预测、计划、控制、分析
第十条公司必须经过成本计划管理和控制经济活动, 以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 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管理工作, 达到有效地降低成本的目的。

第十一条成本预测应包括: 制订计划阶段的成本预测和计划实施阶段的成本预测。

( 一) 制订计划阶段成本预测的基本内容是, 根据生产经营
目标确定成本预测对象, 收集整理成本数据和历史资料, 分析可能影响成本水平的社会因素, 按照技术经济分析提出降低成本的方案, 根据目标利润、生产发展及消耗水平, 测算目标成本。

( 二) 计划实施阶段成本预测的基本内容是, 分析上一阶段成本计划完成情况, 制订下一阶段生产技术经济措施, 调查市场物价等社会因素, 预计计划期内生产发展水平和降低成本计划的实施效果, 预测公司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

第十二条预测目标成本的方法
( 一) 根据市场调查制订销售价格, 在预测销售收入、应交税金和目标利润的基础上, 确定目标成本, 计算公式是:
1、按全部产品进行目标成本预测
目标成本=预计销售收入-预计应交税金-目标利润
对公司的目标利润, 可根据公司计划销售利润率或资金利润率, 结合期间费用水平计算确定, 也可按公司的方针目标测算。

2、按单项产品进行目标成本预测
单位产品目标成本=预计单位产品销售价格-预计单位产品税金-单位产品目标利润
单位产品目标成本=预计单位产品销售价格*( 1-产品税率)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