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背诵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背诵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背诵是英语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是知识输入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背诵方法和技巧。

本文主要探讨了指导学生背诵单词和课文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背诵;单词;课文古人云:“数诵以贯之,思索以通之。

”意思是背诵能帮助思考,思考需借助背诵。

背诵是学习英语的一种有效方法,是知识输入的一种有效途径,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英语基础知识,而且可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其进行听、说、读、写等各项活动。

英语背诵主要是指单词和课文的背诵,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背诵方法和技巧,进行提高其学习效率。

一、背诵单词的方法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英语单词的背写。

背单词是学生学英语的一个薄弱环节,那么,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最高效率地牢牢记住所学的单词呢?(一)让学生发挥奇特的想象奇特有趣的事物,往往能使人经久不忘,记单词也是同理。

比如教师在教seal(海豹)这个单词时,怎么让学生又快又准地记住呢?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想象:“l”来到大海变成海豹,就是“seal”。

背诵输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者:作者:陈华华来源:医学期刊/大学学报收藏本文章【关键词】语言输入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语言输入;背诵输入;负迁移在汉语作为母语的非自然语境中学习第二语言,目的语输入的不足使得很多学生在英语表达时往往摆脱不了汉语思维的影响,遣词造句处处留下了汉语的痕迹。

这种负迁移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

输出质量不高,表达交际困难也使得很多习得者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有些甚至产生了过高的焦虑感。

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交际能力已成为当前教学界探讨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角度探讨背诵输入在英语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强调背诵输入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应给以更多的重视。

一、背诵输入的理论基础背诵输入是以Krashen的输入理论为基础。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著名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该理论以五个假说为基础:①习得、学得假说(the Acquistion/Learning Hypothesis);②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③监视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④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⑤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iter Hypothesis)。

其中输入假说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

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必须通过语言输入来完成,因此教学的主要精力应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以促进语言习得。

最佳的语言输入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可理解的;②密切相关的;③不以语法为纲的;④大量的。

其中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因素,是语言习得的至关重要的条件。

这就是Krashen著名的语言输入论。

二、选择合适的语言输入为背诵材料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说,语言习得必须通过语言输入来完成。

没有大量的输入,习得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语言输入中,他还强调了“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即:“i+l”的输入量。

也就是说,从难度上讲,所选输入材料应略高于学生现有的外语水平且是学生能理解的,过深过浅均不适合。

再从所涉及的题材看,背诵材料应当注重内容的趣味性、现实性和实用性。

这样的材料能够吸引学生,容易调动其背诵兴趣。

还有,背诵材料不应过长,应循序渐进,否则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材料应以英美原文为佳,确保学生学到的是地道的语言。

综合这几点考虑,笔者认为,学生所学的大学英语每一个单元的课后练习要求学生熟读以至背诵的段落是合适的输入材料。

例如∶笔者现所用的教材是郑树棠教授主编的《新视野大学英语》。

这套教材均选自英美原文,在选材上注重趣味性和信息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如“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等文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兴趣,被他们接受和认同。

又如“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roughout the World”、“The Battle Against AIDS”等文章,具有强烈时代感,易引起学生共鸣和兴趣。

摘自课文的段落,难度适中,且是老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过的,内容自然为学生们所熟悉和理解。

背诵的段落里也包含了很多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短语和固定搭配等。

因为有着上下文语境(context),学生们会更容易记住和掌握地道得体的表达。

背诵课文实在是学生们加强和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好方法。

三、背诵输入的作用(一)背诵输入可降低学生的情感焦虑,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情感状态或态度,如动机、自信、焦虑可影响习得所必须的输入(Krashen and Terrel,1983)。

焦虑水平过高对学习是十分不利的。

因此,教师应设法降低学生的焦虑程度,尽量用熟悉的方法向学生提供可理解输入。

背诵是我国学生十分熟悉的方法,他们从小就有背诵的经历,加之所背内容也是他们所熟悉的,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因而乐于接受这一输入方法,并会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终于可以把课文流利地背诵出来,这使学生具有某种征服感和成就感,焦虑程度自然也就降低了,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更强的自信心。

实践也证明了这点:在提议背诵后,笔者所执教的学生大多对背诵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在课间和课后争先恐后地背诵课文,这无疑对他们的整个英语学习是十分有利的。

(二)背诵可增强语感,促进语言习得加拿大语言学家Bialystock(1978)的第二语言学习理论模式将外语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分为显性语言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语言知识(implicit knowledge)两种。

显性语言知识指学习者意识层中的所有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等。

这些知识存在于学习者的意识层中,他们可将这些知识清晰地表达出来。

隐性知识指那些内化了的语言知识,它们存在于学习者的潜意识层中,学习者不一定能清晰地表达出来,但能够不加思索地流利地使用语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感(language awareness)。

随着背诵输入的不断增加,学生的隐性语言知识不断得到扩展,语感不断增强,势必能促进其语言习得。

(三)背诵可强化语言输入,巩固所学语言知识许多研究表明,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母语负迁移的现象,其根源在于目的语输入不足。

他们大脑中所储备的语言信息极为有限,学生在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情况下进行交际,必然产生大量不规范的语言输入,从而严重影响了语言输出的质量。

由此可见,加强语言输入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必要条件。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及外语教学都十分重视背诵输入,这是因为背诵输入材料源于教材,易于学生理解和吸收。

通过背诵,学生能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过的语法知识,牢记常用词汇、句型及固定表达形式,增强语言知识的积累,强化语言输入,为语言输出奠定扎实的基础(陈,1998:3)。

(四)背诵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避免负迁移现象要流利地把课文背诵出来离不开反复的朗读。

在老师和同学的检查帮助下,学生的语音、语调和一些不良的口语习惯都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纠正和提高。

大量的朗读和正确的语音语调无疑对英语口语的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通过背书,学生又掌握了大量的词汇、短语和惯用表达。

在口语交际和写作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把这些内化了的知识加以运用、活用。

地道、得体的语言表达必定能增强其口语和写作能力。

由于目的语语言输入严重不足,再加之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国学生在英语使用过程中难以摆脱汉语的负面影响。

他们在使用英语交际时往往用汉语思维,生搬硬套汉语的句型和语法规则,这种负迁移现象在口语表达和写作方面尤为突出。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老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的语言输入和监控意识。

根据Krashen的监控假说(monitor theory),第二语言习得者有意识学到的语言知识能起到监控和编辑的作用,它能被用来检查和修正习得的输出。

背诵是一种有意识的语言输入活动。

通过背诵输入,学生可以逐步积累交际中所必需的语言知识和构建技巧,在此基础上可加强对其英语使用过程中的母语负迁移进行监控和修正,从而逐步排除母语干扰,更好地用英语进行交际。

四、结语由于我国学生是在母语为汉语的非自然语境下学习英语,背诵有着其特殊的意义,不失为一种最佳输入。

通过背诵输入,可弥补学生脱离目的语语境的不足,可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增强语感、扩展学生的隐性语言知识,强化语言输入,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克服口语表达和写作中的负迁移现象,进而提高其英语实际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1]Bialystock E.A treoretical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Language Learning,1978,(28).[2]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Pergamon,1982.[3]Krashen S.&Terrel D.The Natural Approach: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Classroom[M].Oxford:Pergamon,1983.[4]陈怀文.背诵和掌握外语[J].大学英语,1998,(3).(广东药学院外语部,广东广州51024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