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连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管理暂行办法

大连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管理暂行办法

大连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快推进我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以下简称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公共服务体系,根据《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大政发〔2011〕44号)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共实训基地主要承担政府和社会组织委托的职业技能实训、鉴定、竞赛及师资培训等任务。

公共实训基地应面向全社会开放,突出公共性、公益性和示范性,突出高端、新兴和前瞻性职业(工种)的技能实训和开发。

第三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应立足我市产业发展实际,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技术先进、资源共享的原则,依托现有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及培训设施,加大职业培训资源整合力度,建立以市级公共实训基地为核心,以区市县(先导区)特色主导产业公共实训基地和行业(企业)实训基地为补充的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体系。

第四条鼓励企业、院校参与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企业可以通过设备捐赠的方式在公共实训基地中命名实训生产线,并享有优先使用权,也可以自行申报建立公共实训基地。

院校可以通过教师选派、技术转移等方式与公共实训基地联合办学,也可以自行申报建立公共实训基地。

第五条建立公共实训基地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基地定位应突出专业性特色。

开设专业具有先进的培训理念、国内领先的教学设备和技能实训设备,教学质量在大连市行政区域内处于领先位置,有较高的就业率和社会声誉;(二)具备满足教学要求的自有办学场地;
(三)有充裕的办学资金;
(四)基地建设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和环保要求;
(五)有符合培训要求的师资队伍。

第六条按以下程序开展公共实训基地选拔工作:
(一)申报推荐。

申报参加公共实训基地选拔的单位通过自荐,报经单位所在区(市)县,先导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初审后,在规定时间内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报送以下材料:
1.《大连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项目申请书》,可登录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下载;
2.实训大纲及实训基地运行方案;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法人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银行开户证明、税务登记证(公办职业院校无需提供)、院校办学许可证、物价收费许可证等证件正副本原件及复印件2份(A4规格)。

(二)综合评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组织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按照材料审阅、实地考察、集中评议、投票表决等程序,提出公共实训基地候选名单。

(三)命名授匾。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候选名单在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对公示无异议的单位,授予牌匾。

第七条对获得公共实训基地称号的单位,市政府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两年后经考核合格保留称号的,继续给予资金补贴。

补贴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八条公共实训基地每两年选拔命名一次,每次评选名额一般不超过5个。

已获得公共实训基地称号的单位两年后经考核合格,可继续保留称号。

第九条公共实训基地通过承担政府职业培训项目、对社会开放实训场所等方式,取得政策性补贴。

第十条大中专院校、技工院校应首先选择公共实训基地建立合作关系。

第十一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对公共实训基地实施动态管理,对其运作情
况进行跟踪检查,对不能承担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未能履行对社会开放承诺、连续两年考核评估未达到标准的公共实训基地给予通报,取消其基地资格,收回牌匾。

第十二条公共实训基地应在以下方面加强使用与管理:
(一)公共实训基地应面向社会开展实训服务,承担政府指定的实训任务。

(二)公共实训基地应制定教学管理、安全管理和设施设备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保证教学实训场地、设备、仪器、材料、指导教师及时到位,认真实施实训计划。

安全操作规程要在实习场所公开警示。

(三)公共实训基地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实训人员的安全管理实行专人负责。

实训前,公共实训基地应与实训单位签订《实训安全协议》。

接收学员参加实训,公共实训基地应与学员签订《实训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同时,应加强学员安全教育。

参训学员必须参加意外伤害保险。

第十三条公共实训基地应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实行规范化运作。

每年1月31日前应将上年工作总结和当年工作计划报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