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调研测试卷

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调研测试卷

【六年级语文试卷 共6页 第1页 】 【六年级语文试卷 共6页 第2页】学校: 班别: 座号 姓名:密 封 线第二学期六年级学力调研测试语文试卷(100分钟完卷,满分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积累。

1、根据拼音写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qīng pén dà yǔ mù bù xiá jiē tiān yá hǎi jiǎoA 、倾盘大雨 目不暇接 天涯海角B 、倾盆大雨 目不瑕接 天崖海角C 、倾盆大雨 目不暇接 天涯海角2、下列《西游记》中的人物,按字母表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唐僧 ②猪八戒 ③ 孙悟空 ④观音 ⑤白骨精 A 、②①③④⑤ B 、⑤④③①② C 、⑤④②①③3、“这是……电影院”中的“电影院”有五个修饰词语,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座 ②现代化的 ③吴川市 ④唯一的 ⑤新型A 、③①④②⑤B 、①⑤②③④C 、③④①②⑤ 4、下面句子中的“自然”意思相同的两句话是( )①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自然也不会有人类。

②我们要热爱大自然。

③他上神态自然地讲起来。

④风、雨、雷、电都是自然现象。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 5、与“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守信用。

”这句话意思不一样的是( ) A .答应了别人的事能不守信用吗? B .答应了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 C .答应了别人的事要守信用吗?6、下面的广告词都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两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山之青,水至清;源之静,水至净;雾之轻,水至淳。

(千岛湖纯净水)B.我饿了,喂喂我吧!(青岛城市垃圾箱上的广告)C.一握农行手,永远是朋友。

(中国农业银行)7、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三种耐寒植物特别受到赞美,被称为“岁寒三友”, 这 三种植物指的是( )A 、松、梅、菊B 、松、竹、梅C 、梅、兰、菊 二、阅读。

(一)阅读《草船借箭》选段,回答8-10题。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 )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 )就要交战,十天造好,( )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8、根据课文内容,在文中括号内加上适当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A、当然 既然 必然 B、必然 既然 当然 C、当然 既然 必然 9、当诸葛亮说要三天造好箭时,周瑜高兴是因为( )A、时间能提前,为早日和曹军交战做了必要的准备。

B、诸葛亮能帮助周瑜造箭,周瑜很感激。

C、周瑜料想诸葛亮无法在三天内造好箭,到时可以加害于诸葛亮。

10、诸葛亮愿意立下军令状是因为( )A、他已经识破周瑜的诡计,对挫败周瑜的阴谋已经胸有成竹。

B、诸葛亮很守信用。

C、说明诸葛亮有大将风度,能顾全大局。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0分) 三、积累和运用。

(10分)11、默写下面诗句的前句或后句。

(4分) ⑴轻风扶细柳, 。

⑵洛阳亲友如相问, 。

⑶ ,何人不起故园情。

⑷莫愁前路无知己, 。

12、按要求改写句子。

(4分)⑴秋天,果子成熟了,向日葵却 地低下了头。

(将句子补充完整, 构成拟人句)⑵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改为肯定句)⑶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改为直述句)⑷为了避免不发生感冒,学校要求同学们要注意保暖。

(改病句)13、妙语连珠。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

爱尔兰剧作家谢里登是个有名的雄辩家。

有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两个贵族。

这俩人一心想挖苦谢里登,就问:“大作家,我们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您是无赖还是傻瓜?”谢里登微笑着走到两人中间,说:“ !”两个贵族自取其辱,灰溜溜地走了。

(15字以内) 四、阅读。

(20分)(二)阅读《凡卡》选段,回答14-18题。

(10分)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

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

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

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

吃的呢,简直没有。

早晨吃一点儿面包( )午饭是稀粥( )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 )至于菜啦( )茶啦( )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①……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

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②……”14、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分)15、这部分是从、、三方面写出凡卡痛苦的学徒生活,主要写了这一情节。

(2分)16、老板、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找出文中表示动作的词。

(“打”字除外)(2分)答:17、简要写出凡卡两次挨打的原因。

(2分)⑴昨晚挨老板打是因为。

⑵拿着鱼嘴直戳我的脸是因为18、把选段中①②两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2分)①②(三)阅读《寂静除夕夜》选段,回答19-23题。

(10分)(1)每当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20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2)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

(3)消息传来,母亲当即昏厥,待醒来已神志不清,语无伦次。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个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

(4)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

(5)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一天可挣得5工分。

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

她有个怪癖,平时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后来由她误会成枪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

(6)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7)春节临近了,按乡村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早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夕夜吃年夜饭放鞭炮则是来年好运的预兆。

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母亲接二连三的发作,我实在是怕了。

”(8)于是,姐姐带着我们出发了。

(9)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

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人便一字儿排开,齐齐下跪,告诉她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

就这样我们不过走了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了。

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10)“苦命的孩子,我们都晓得,不用磕头了,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

”(11)我牢记着姥姥的叮嘱,拼命忍住泪水,然而,我却分明看见,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12)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13)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准备即将面临的灾难。

先是将乡亲们偷偷援助的家什一一转移到母亲够不着的地方,然后让年幼的我上床休息,他们四人则和衣而坐,围着小火炉静静地等候鞭炮声给这个家带来的灾难。

(14)那一夜好长好长,躺在被里的我怎么也睡不着。

只听姥姥轻声吩咐8岁的二姐守前门,11岁的哥哥守后门,她和姐姐则设法招架母亲,二姐和哥哥的任务是坚决别让母亲跑出屋。

(15)时间一分一秒地慢慢过去,我终于熬不住睡着了。

(16)也不知过了多久,公鸡的啼鸣声将我唤醒。

那一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始终未曾响起,整个村庄一夜鸦雀无声。

好心的人们为了不让我们这个风雨飘摇之家雪上加霜,摒弃了几千年来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也没放鞭炮。

(17)以后的日子好过得多,被判刑15年的父亲只关了一年便得以平反昭雪。

父亲出狱前母亲奇迹般康复了。

再后来政府又补发了父亲的工资,并将我们全家迁居城镇,就此我们告别了那一方乡土,告别了那些善良的人们。

(18)20年过去了,岁月的流水冲淡了许多记忆,但是,那个寂静的除夕夜却令我永生难忘,乡亲们善良的义举时时感染着我。

熟识的人都说我特富同情心,因为我被乡亲们关爱过。

我深深懂得,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也会给别人带来终生的慰藉,一如我,一如我们全家。

(19)我再次遥望远方,默默祈祷:(20)愿乡亲们永远平安。

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叙述的主要事件。

(2分)20、第(13)段画线句“静静地等候鞭炮声给这个家带来的灾难”。

这个灾难是指什么? (2分)21、造成母亲精神失常的原因是什么?导致母亲对“破败之家”进行“毁灭性的摧残”的原因又是什么?(2分)22、文章的题目是《寂静除夕夜》,作者却用较多笔墨记叙了小年那天的事情,这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2分)23、第(18)段写“我深深懂得……”我懂得了什么道理?(2分)【六年级语文试卷共6页第3页】【六年级语文试卷共6页第4页】密封线五、写作。

(40分)读了《寂静除夕夜》一文,你一定被朴素的乡亲们的善良、爱心所感动,请你结合本文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把真实的感受写下来。

要求:⑴题目自拟;⑵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

⑶中心突出,感情真实;【六年级语文试卷共6页第5页】【六年级语文试卷共6页第6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