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虞美人》及《浪淘沙》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
中国历从来不缺乏不务正业的皇帝,有些喜爱女色,有些喜爱男色,有些喜爱花鸟虫鱼,有些喜爱书法,有些喜爱木匠,还有些喜爱
诗词歌赋。
李煜就是最后一种。
作为一个皇帝,李煜是不称职的,终
日忙于诗词歌赋,风花雪月,对国家政治基本上一窍不通。
而作为词人,李煜是及其成功的,他的词意象奇特,用词别致,
意境长远,在文学有极的高地位。
虞美人是李煜的流传最广的一首词,也是李煜最后一首词。
所以读起来哀婉凄凉,十分能引起人的共鸣。
所谓苦难出诗人,假如李煜不亡国,假如李煜有唐宗宋祖的伟业,或许他就做不出这样缠绵悱恻的词了。
词中开头就是问句,抒发了对
往日美好生活的怀念,一个问句又表现出对如今现实的无可奈何。
接下来的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仍是对往日生活的怀念,
此时的李煜已经有了悔改之心,可惜大势已去,就算东风再温柔迷人,李煜也没有福气享受了。
这句十分能引起人的共鸣,虽然我们不是一
国之君,没有体会过亡国的苦难,但对往事的回忆,对昔日美好事情
的追忆是每个人都有的。
“雕阑玉砌应犹在,仅仅朱颜改”,读到这里,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不禁让人想起叶芝的当你老了那首诗。
时间荏苒,无论你贵为天
子还是一介平民,谁也逃不过时间。
于是李煜最后无奈的自问自答。
这句自问自答,是句千古名句。
把愁思比作江水,而且是春水。
春天之水意味着勃勃生机,可是李煜的生命就要结束,这样强烈的反
差给读者造成剧烈的冲击。
李煜《浪淘沙》赏析
熟悉李煜的人应该能知道,李煜的作品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
期是他还是南唐君主,享受着软玉温香的时候,第二个就是南唐灭国,
他被宋朝囚禁,整日神伤的时期。
而《浪淘沙》,就是他作于后半生
的作品。
要赏析《浪淘沙》这首词,我们要从词上下阙慢分析它。
我们可以看出词的上阕用了倒叙。
在这里,李煜忘记了他现在的
困境,也忘记了他俘虏的身份,享受着只属于他的安静的时间。
但这
毕竟是梦境,而梦,总是会醒的。
窗外开始下雨,散进来的丝丝寒气
惊醒了他的美梦。
他再也不是梦中那个金光闪闪的君主,而是流落异
乡的囚徒。
这种反差是巨大的,也是现在和之前的生活的一种反映。
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全词并没有出现愁,怨,等字眼,却满满的全都
浸透着苦涩。
词的下阕写“莫凭栏”透着一股心酸的味道。
不要凭栏,是怕远
眺会看到已经沦为别人国土的故都,又徒增难过。
投落宋朝后就被带
到汴京,离开自己的旧都金陵,难舍之情跃然纸上。
这首词的风格带有悲壮的意味,如同他其他的词一样,意境深邃,充分表达了亡国之后李煜心中的苦闷,家国俱毁,是多么残酷的事情。
真可谓是字字诛心。
说起来,李煜词的特色应该是清丽的,他就是善
于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感抒发出来。
他的这些词让读者们产
生了共鸣,其中,他的《浪淘沙》就是代表之作。
扩展阅读:人物简介
李煜(937年—978年),初名从嘉,字重光,璟第六子,九六一
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
九七五年,宋曹彬破金陵,煜落宋,封违命侯,改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
据宋人王铚《默记》,盖
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
煜善为诗词,著作甚多,惟已散逸。
后人
辑存,仅诗词数十篇而已。
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
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
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落
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落
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
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相见
欢》等,皆成于此时。
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
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故有人说:
李煜不是个好皇帝,但是个好的诗人。
李煜在中国词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
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
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
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