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综合实践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作法与特征的基础上,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实际应用。

在利用多媒体迅速准确的作图的同时,共同观察,分析折线统计图所传达的信息。

在制作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与优点。

感受折线统计图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课堂注重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及网络,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广阔空间,提供思维的大场,使学生能主动建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考,能获取大量的信息并对此能加以概括和整理的读图能力和自由猜想质疑并能合作验证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查找筛选信息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在众多的信息中比较、分析从而理解、感悟数学现象。

结合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特点,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突出信息技术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中的作用,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

在课堂中打破传统的实际应用以做题为主,学生手不离笔的机械练习状态,让学生经过读图不仅读出数学信息,还能读出地理,社会等各种信息。

从而体现出折线统计图的价值性和实用性。

同时通过对一些社会信息的了解,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人格得到升华。

(三)教学环境分析
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
1.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够进行交流。

2.根据具体内容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二)技能:
1.会读图能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能从不同角度来解决问题。

2.能用电脑作图提高学习效率。

能利用媒体寻找学习资源进行探究学习。

(三)情感:
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读图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
1.利用Excel的插入图表功能作图,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及在生活中的实效性。

2.应用搜索的一些文字材料及互联网,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究的空间和丰富的研究材料。

使新的知识从不同途径不断的生成,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独特的体验,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五、《折线统计图》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