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言语理解总结

言语理解总结

言语理解之复习总结(By Plucky)序言言语理解一般主要考查两种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中理解能力主要通过片段阅读和篇章阅读来考查,而表达主要通过逻辑填空和语句表达来考察。

时间上,我们一般控制在30-45秒/题,40题一共用20-30分钟。

具体说来,言语理解部分一共可以分为三大模块:一、片段阅读二、语句表达三、逻辑填空接下里我们看一下上述题型分别包括什么题型。

一、题型综述(一)片段阅读题主要包括以下题型:1,主旨概括题2,意图判断题3,细节理解题4,态度观点题5,词语理解题6,代词指代题7,标题填入题其中前三种题型是必考题型,后四种题型是选考题。

(二)语句表达题主要包括以下题型:1,语句排序题2,结语推断题3,语句衔接题其中语句排序题一般是2-3题,语句衔接题1题,结语推断题偶尔会出现。

(三)逻辑填空题主要包括以下题型1,虚词辨析题2,实词辨析题3,成语辨析题题型看完了,那么接下来我们说一下做题顺序:二、做题顺序1,审题干2,读题面3,看选项先审题干的原因是我们先看一下题干,可以了解我们要做的题目是什么题型,从而有针对性的阅读,采用相关的技巧,从而快速解题。

三、正确答案的标志正确答案一般是对原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替换,替换可以采用2种形式:1,同意替换比如是否=也许,差异=不同2,精简压缩了解了上述基本内容后,接下来,我们对上述题型逐一进行一个分析,首先看一下片段阅读。

第一部分片段阅读通过之前的分析,我们知道片段阅读里有其中题型,其中主旨阅读题是最重要的,也是做其他题的基础,那么我们首先分析一下主旨概括题。

一、主旨概括题(一)主旨概括的辨别标志1,这段话主要讲述(谈论、强调、说明、阐明、阐述、分析、介绍等)的是?2,这段文字的主旨、关键词、中心议题、旨在说明?3,对这段文字概括(复述、归纳、总结)最准确的是?通过上面的辨别标志,我们可以发现,主旨题主要让我们对原文进行概括,主要、主旨、概括等是这种题型的显著标志。

(二)做题原则1,找重点,即文章的主题句2,对比选项进行转换(同义替换或精简压缩)3,通常为对策或核心观点4,优选忠于原文的选项(三)解题技巧宏观(行文脉络)+微观(关联词语)宏观上主要是文章结构,微观主要是逻辑标志。

接下来,我们就将对微观方法进行一个剖析。

(四)微观法1、递进复句递进复句的典型关联词是:不但…而且…,这是一重递进,在考试过程中我们还经常遇到二重递进,即:不但…而且…甚至…。

在关联词语上,还有如下的对等词语:不但=不仅=不单=不独=不只=不光而且=并=并且=也=还甚至=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上述同义替换是必背的。

总结:1,递进复句重点在递进之后2,一级递进和二级递进同时出现时,二级递进是重点。

穿插技巧1:反面论证法反面论证的作用是论证正面的观点。

主要有2种类型:1)正+反(否则、不然)2)(正)+反(如果不/没有,就/则)其中第2种类型省略了正面论证,我们可以从正面论证推出反面论证。

注意:围绕反面论证的论述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观点引导词:显示、表明、指出、说明等常引导观点句。

穿插技巧2:表达倾向法1)正确答案的倾向性要与原文保持一致2)积极的倾向性一般可以从文中看出3)消极的倾向性一般会用到如下词:看似、好像、似乎、看上去、听起来、所谓的、遗憾的是等词汇。

注意:“所谓的”是消极倾向,“所谓”是中性词。

穿插技巧3:援引援引之后引出作者的观点,援引之后语句很重要。

援引有正向援引和反响援引两种。

正向援引:正如反向援引:有一种看法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有些人认为、人们以为、传统认为穿插技巧4:排同求异法1)几个选项意思相同,都不选2)两个选项意思相反,答案很可能在其中,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这对矛盾选项必须和文章相关联。

2、因果复句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第一句的重点在“所以”之后,即结果之后,第二句的重点在“是因为”之后,也即是说这两句话的重点都是在后半句。

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可见=看来=导致=造成=使得=致使=总之=故而=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概而论之=由此可见=照此看来总结:1)正常语序,原因为结论服务,结论是重点2)“之所以…是因为…”通过倒装强调原因,符合汉语的核心语意置后的3)注意不要因果倒置穿插技巧5:例子1)例子的作用是证明前后的观点,例子本身不重要2)例子可以由数据、年份、故事、事例、人名、地名、术语等来充当3)标志词:例如、比如、以…为例、…就是一个例证等4)围绕例子的选项不是主旨题的答案穿插技巧6:主体排除法选项主体要与原文保持一致穿插技巧7:背景铺垫法1)时间状语:近年来、改革开放、目前、近日、日前、当下2)形势分析:随着…变化、提高、降低、进步、日益突出等穿插技巧8:选项差异法1)二分法:四个选项中排除二个,还剩二个时,应首先比较二者的差异2)提炼动宾语3、条件复句只有…才…“只有”引导的是必要条件,“才”引导的是结果。

显性:只有=必须=需要=应该=应当=务必=除非=如何=怎样等隐性:才只有A才B=B必须A=不A则不B=A是B的必要条件(必备要素、不可或缺、必不可少、前提、基础、保证、保障)=B是以A为必要条件(必备要素、不可或缺、必不可少、前提、基础、保证、保障)4、并列复句并列复句包括显性并列复句和隐性并列复句显性并列复句既A又B1)表示相关的几种情况并存单用:而=又=同样=同时=与此同时=另外=此外=再说=并且=加上等双用:也…也…,又…又…,既…又…,一边…一边…,有的…有的…,一方面…另一方面2)表示两种相反或相对的情况不是…而是,有的…有的…并列复句的表现形式如下:1)通过关联词语2)标点符号:顿号、分号、逗号(句式一致)3)表达并列内容的分句关系(隐性并列藏于句中)总结:1)并列复句没重点,主旨应概括全文,不可偏颇2)并列复句没语序要求,分句间可以调整前后顺序3)注意分句间的并列关系,及标点符号的使用5、杂糅复句文章结构如下(适用于文中出现多个关联词)阐述现状/背景铺垫+观点对策+补充说明其中背景铺垫一般是时间状语/形势分析,观点对策句可能是递进/转折/因果/必要复句等,补充说明一般是举例子/解释原因/反面论证6、承接复句关联词语:首先…然后…、便、就、于是等1)承接有次序要求,并列无次序要求2)于是有时表承接有时表因果。

用因此来替换于是时,如果语句通顺、逻辑合理,则此处的于是表因果,否则表承接。

7、转折VS让步虽然…但是...,表示已然性的,即使…也…,表示未然性的即使=就算=纵然=哪怕等8、递进VS取舍不但…而且…,肯定前并且强调后,宁可…也…/与其…不如…,重点在后,肯定一个否定一个。

(五)行文脉络法行文脉络的类型:1、总——分——总点明观点——阐述原因/举例论证——重申观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举例论证——解决问题2、总——分3、分——总4、分——总——分5、分——分注意:1)总论点中关联词重要,但并非总在首尾句2分论点关联词不重要,常为现状阐述或解释说明穿插技巧9:指代引导法文中出现的代词指代上文概况,其后引导的句子往往是主题句,“这”可能引导一个观点句。

注意:如果“这”指代一个单一、独立的对象,那么引导的不是观点句。

穿插技巧10:设问设问引出一个话题或重点,常用于文章开头或发语词。

设问之后的语句进行提炼概括,往往这句话就是主题句。

穿插技巧11:辅证辅证主要有如下方式:1、背景铺垫2、援引观点3、举例论证4、阐述原因5、反面论证背景铺垫和援引观点,重点看后面的内容,举例论证和阐述原因,要瞻前顾后,反面论证要重点看前面的内容,围绕辅证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不选。

二、意图推断题(一)辨别标志1、这段文字意在说明(阐明、强调)的是?2、通过这段话,作者想表达(说明)的是?3、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4、这段话告诉我们?5、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的是?6、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二)做题原则1、通读原文,把我作者说话的意图2、首选对文段言外之意的准确引申3、次选主旨类型的答案4、故事寓言类优选寓意深刻的哲理项5、排除隐身过度、表意肤浅、不符合生活规律和社会主旋律的选项注意:1,并非呼吁的声音一定选2,并非原文出现的文字一定不选一个原则:把握作者说话的意图。

三、细节观点题(一)辨别标志1、下列说法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表达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下列理解正确/有误的一项是?(二)做题原则1、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2、正确答案(1)原文部分语句的复述(2)原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3、错误选项(1)各种偷换(2)无中生有(3)曲解文意(4)概念混搭其中偷换又有如下类型:1)偷换时态已然:已、已经、曾经、了、过、虽然…但是…等未然:将、要、立即、马上、如果、即使…也…等进行时:正、正在、在…中、着、现在等注意:任何时态上的越级偷换均为错误选项2)偷换数量较多量:较多、很多、许多、大量、大部分、大多数、广泛、一片、不少等较少量:较少、很少、少量、少部分、少数、少许、不多等中间量:某些、一些、部分注意:首选同级替换,次选中间量向两级的替换,较多量与较少量之间为偷换。

3)偷换逻辑关系a,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混淆b,因果倒置c,并列混淆成条件或因果关系4)偷换概念a,偷换b,扩大c,缩小5)偷换确定性表述和不确定性表述不确定性表述:预测、断言、推测、可能、未必、也许、大概、大约等。

常见于说明文。

注意:命题新趋势,正确答案往往是对原文的理解与归纳穿插技巧12:相对绝对法相对的一般是正确的,绝对的一般是错误的相对:也许、可能、大概、往往、一般、常常、是否、未必等绝对:所有、一切、全部、都是、总是、绝对、完全、永远、任何、各个、一定等四、态度观点题(一)辨别标志1、作者对XXX所持的观点/评价/看法是?2、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二)做题原则1、明确观点:提炼引导词(笔者认为、XX认为,我希望等)2、隐含观点:提炼倾向性(关联词语、设问、含有倾向性的词汇)3、没有观点:仅为客观陈述或引述他人的观点,没有任何评价。

注意杂糅观点的特殊句式:1、笔者认为A,至于B就见仁见智了。

对A有观点,对B无观点2、无论A怎样,B都怎样对A无观点,对B有观点五、词语理解题(一)辨别标志1、文中“XXX”如何理解?2、“XXX”指代的是?(二)做题原则1、定位原文,有效利用冒号、破折号及关联词语2、根据上下文、前后句的小语境推测词语含义3、排除字面意思的选项六、代词指代题(一)辨别标志文中“XXX”指代的是?(二)做题原则1、定位原文,确定代词在文中的位置2、根据就近原则,提炼前后句的主宾语3、区分类型,人称代词与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一般做主语,指示代词一般作宾语。

4、有效利用提问中的提示性的信息(这一切、这两点、后者、这个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