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

为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服务首都外事工作科学发展,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外事工作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特制定本纲要。

序言首都外事人才是指在北京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领域,从事涉外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中方复合型人才。

外事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积极推动力量。

长期以来,首都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在推动首都外事工作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首都日益增长的国际交往等方面做出了应有贡献。

随着北京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活动日益增多,国际资源加速聚集,对首都外事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以下简称“五个之都”)的战略任务需要,首都外事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外事人才整体布局不够合理,数量、质量有待提高,优秀拔尖人才相对匮乏,专业结构有待改善;外事人才培养、选拔渠道不够畅通,人才发展和保障机制需要健全;外事人才工作政策措施不够系统完善;外事人才的成长环境有待优化。

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开拓创新,着力打造一支相当规模的立场坚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复合型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开创首都外事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和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首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外事人才工作为国家外交大局服务、为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为首都日益增长的国际交往服务,主动适应首都建设“五个之都”的新任务、新形势,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有力的外事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紧紧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明确外事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任务,加快培育服务于高端城市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的外事人才,全面推进首都外事人才工作科学发展。

——面向国际,整体提升。

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外事人才队伍为出发点,加大各类高端外事人才的选拔培养力度,充分发挥高端外事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市外事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提升。

——创新机制,优化环境。

更新外事人才工作的思想观念,探索建立外事人才培养、选拔、评价、激励等机制,加强外事后备人才培养,增强外事人才队伍活力,努力营造优秀外事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统筹协调,分步实施。

整合首都外事人才资源,确立外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协调各领域、各层次的外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明确各项任务,分步实施推进重点人才工程,确保外事人才队伍建设目标的实现。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培养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外事人才队伍。

基本形成工作机制完善、项目运行良好、保障支持到位的全市外事人才发展工作体系,全面提升服务国家外交大局、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日益增长的国际交往需求的水平。

1.外事人才队伍规模稳步扩大。

适应首都外事工作科学发展的外事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紧缺人才得到有效补充,人才结构更加趋于合理,高层次外事人才脱颖而出。

2.外事人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

各领域外事人才的基本素质明显提升,外事管理、高级翻译等专业类人才的工作能力显著增强,外事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3.外事人才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构建较为完善的全市外事人才工作机制,外事人才培养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外事人才交流途径得到明显拓宽,市区两级外事人才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4.外事人才发挥作用持续增强。

外事工作贴近民生、服务社会和城市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加强,领事保护、公共外交和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等领域的外事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外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

二、重要任务(一)服务首都外事工作大局,大力加强高水平的专职外事人才队伍建设1.统筹“大外事”格局下的外事人才队伍。

加快统筹首都地区外事人才资源建设,全面覆盖市属委办局、区县、高校、人民团体以及重点国有企事业单位专职外事人员;拓宽国际组织、大型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等领域外事人才的联系渠道,形成有效的工作纽带;建立全市统一的外事人才数据库系统。

2.提升专职外事人员的整体素质。

进一步完善市区(县)两级专职外事人员的培训机制,实现专职外事人员培训的全覆盖。

对专职外事人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提高专职外事人员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信息技术、保密和服务意识等综合业务素质,进一步提升外事窗口行业的服务水平。

3.加大对国际组织的人才输送工作。

发挥北京市国际化人才聚集优势,选拔一批适应国际组织工作的高端外事人才,向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推荐,争取国际话语权,提升国际影响力。

(二)服务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大力加强各领域专业外事人才队伍建设1.完善国际友城框架内的专业人才交流机制。

依托北京市国际友好城市关系网络,搭建实践平台,通过互派交流、项目合作等渠道,推动友城间经济、社会、文化等重点领域人才全方位的交流合作。

2.构建各领域专业外事人才队伍。

组建服务国际组织的专家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环境,协助国际组织落户北京,支持在京国际组织的发展。

建立服务全市大型国际活动的人才队伍,提升举办大型国际展会、赛事、会议的专业化水平。

加强中关村、商务中心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际化要素集聚的重点区域的外事人才培养工作。

支持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残联、市友协、市民交协等组织开展民间对外交流的人才培育与项目开发。

3.培养既懂专业又懂外事的高层次人才。

加强对经济、文化、公共外交等领域高端人才的外事培训工作。

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青年交流、国际活动等重点领域建立外事人才交流机制,搭建广泛的人才交流和实践平台,增强各领域专业人才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能力,提升外事工作促进首都各项事业发展的贡献力。

(三)服务首都外事人才自身发展,大力加强外事人才发展机制的建设1.深化区域统筹的首都外事人才工作格局。

构建“市区区域统筹、行业系统延伸”的北京市外事人才工作体系。

建立各部门参与的全市外事人才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推进首都外事人才培训、发展、协调、保障等整体工作和高端外事人才培养专项工作。

各区县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区域内外事人才工作,建立区域内各部门、各系统、各行业外事人才的广泛联系渠道和有效服务载体。

2.构建机制完善的首都外事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集中培训、分片培训、境外培训等方式,加大外事人才培训力度。

进一步发挥北京市涉外机构多、外籍专家多的优势,大力开展交流培训。

积极开展纵向和横向外事人才的交流,选拔推荐外事人才到驻外机构、中央部委和基层单位挂职锻炼。

有计划地引进法律、经济、会展等专业人才从事外事工作,充实外事工作一线力量,优化外事人才专业结构。

3.建立外事人才发展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完善外事人才工作的保障机制,研究设立“首都外事人才发展基金”,为首都外事人才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探索建立推优荐才机制,积极向组织部门推荐优秀的外事人才,建立健全外事人才的表彰奖励机制。

(四)服务首都外事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加强外事人才后备力量建设1.支持青年参与和服务外事工作。

积极推动青年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以友好城市、青年组织为主题的青年人才交流项目,培养广大青年的外事意识和交流能力。

组建一支青年外事志愿服务队伍,服务在京举办的大型国际性会议、论坛、展览、演出和赛事等活动,为青年后备人才搭建实践平台。

2.推动多边交流项目和活动开展。

多领域推动国际多边交流项目和活动的组织实施,提高广大青少年和群众的参与度,在实践中提升国际化素质、意识和能力。

促进社会组织、社区组织、青年组织、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负责人的对外交往能力和水平。

3.营造良好的外事教育环境。

在全市营造一流的国际语言环境,推进青少年国际化素养培育项目的实施,推动国际礼仪、领事保护等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普及外事知识。

广泛动员和宣传公众人物参与公共外交活动,提高外事工作透明度,增进人民群众对外事工作的了解。

三、重点工程(一)高端外事人才聚集工程1.拔尖外语人才选育计划着眼于北京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对高端外语人才的迫切需要,加大对拔尖外语人才的选育工作。

以市政府外办为主体,制定拔尖外语人才选育标准,联合相关部门、机构和高校,面向首都外事系统,每年选拔10名左右拔尖外语人才,有计划地选送参加境内外知名培训机构和高校举办的高级语言进修班,进一步提升语言能力。

力争到2020年,培养100名左右高级翻译拔尖外语人才,覆盖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等语种,提供高端语言服务。

2.组建北京市外事人才联合会为形成全市外事人才工作的合力,整合各方力量,服务首都国际化城市发展需要,由市政府外办牵头,面向首都各类涉外优秀人才和代表,组建成立北京市外事人才联合会,建立各领域的外事人才专业委员会,团结凝聚科教文卫体等重点领域的优秀外事人才和代表。

到2020年,吸纳各领域优秀外事人才达到1000人,打造外事人才的服务交流平台,促进各领域优秀外事人才的交流与合作,为首都外事工作建言献策。

3.国际组织高端人才“蓄水池”计划按照统一部署,为国际社会输送优秀的高端外事人才。

在组织部门的支持下,探索在全市科教文卫体等重点领域选拔优秀外事人才,作为推荐参与国际组织运行保障和管理的后备人才。

到2020年,建立100人左右的外事高级专业人才库,为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推荐优秀后备人才,不断优化中国开展国际合作的空间和环境。

(二)实用外事人才素质提升工程1.专职外事管理人才培训计划每年组织境内专题培训班,有计划、分层次、有重点、分行业调训一定比例外事管理人才,进行专职外事人才、外事专办员的培训工作,选派优秀外事管理人才赴境外接受培训。

指导区县开展区域内专职外事人才的培训工作,探索区域内非公领域外事人才的培训载体和模式。

每年对首都外事系统100名左右外事部门负责人和100名左右新任外事专办员进行集中培训,并组织50名左右外事人才开展境外专题培训。

五年内实现所有专职外事人才轮训的全覆盖。

到2020年,市区两级实现对非公领域涉外工作骨干培训5000人次,整体提升专职外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2.外事人才推优荐才计划扩大外事人才的交流力度,通过系统内外的挂职锻炼、交流任职等多种形式培养干部。

积极与中央部委建立“部市”合作机制,畅通高端外事人才的交流渠道,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