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背包旅行心理动机的访谈研究专业:应用心理学姓名:黄伟强指导老师:郑一筠摘要立足于背包客这一特殊群体,以心理动机为切入点,本研究自编访谈提纲,选取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社会职业的共18名背包客进行了现场访谈与网络访谈,在心理学层面探索回答这些背包客背包旅行心理动机的理论问题。
研究发现,背包旅行的心理动机可分为以满足自己利益需求的工具性动机和以热爱旅行、关怀生命的价值性动机;影响背包旅行的性格因素主要有敢为性、独立性、乐群性,影响背包旅行的情绪因素主要为负性情绪,做好出发准备的意志也是影响背包旅行的重要因素;背包旅行心理动机经历了形成性动机和持续性动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具性动机向价值性动机转化并最终发展成为价值性动机。
初次背包旅行或者仅有少数几次背包旅行经历的背包客以工具性动机为主;多次背包旅行或者有过多次背包旅行经历的背包客由工具性动机引起,由价值性动机主导。
关键词背包客, 旅行, 心理动机AbstractBase on this special of backpackers and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s, the study prepares interview outline, selects a total 18 different ages and social and professional backpackers, conducts on-site interviews and network interviews. The study explores and answers the problem of these backpackers backpacking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theory in psychologylevel. The study founds: the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backpacking tools to meet their interests needs motivation and love of travel, care for the value of life motivation; personality factors that affects the backpacking dare, independence and sociability, emotional factors affects backpacking negative emotions and to do the departure preparations also affects the backpacking; backpacking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s experiences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motivation and sustained motivation,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in this process transforms to the value of motivation and eventually develops into value of motivation; first backpacking or only a few backpackers backpacking experience mainly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and several backpackers backpacking experience caused by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and led by the value of motivation.Key word:backpacker, travel,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一前言(一)问题的提出背包客以低碳、环保、自由的清新姿态出现在国内昌盛的旅游市场,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与人们的普遍喜欢。
它的兴起紧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
风靡欧美的背包旅行随着国门的打开,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完善,随着基础建设的突飞猛进,迅速流行起来。
背包旅行的发展是时代的产物。
一方面,现代物质文明的发达在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物质需要的同时,也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精神需要,背包旅行就是其中的一种。
另一方面,时下社会竞争激烈、生活成本高,人们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背包旅游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被当作人们减压释放的方式发展起来的。
笔者在读大学期间也曾有过背包旅行的经历,在国内很多地方都能遇上背包客,在路上认识了一些背包客,他们大多有过不止三次的背包旅行经历,而且每一次出行的时间至少一个月。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背包旅行、成为背包客?背包客有怎样的精神需要?是什么使背包客有不止一次的背包旅行?又是什么使背包客能够坚持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旅行?本次论文就此展开,研究背包客背包旅行的心理动机,在心理学领域对背包旅行的心理动机做客观的全面的探讨,期望通过本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对背包客有着更全面的认识,帮助人们正确的认识背包旅行的内在需求,以使背包旅行可以规范的开展起来。
背包客是个值得关注的群体,期望通过本研究在心理学的应用性研究中丰富与背包客有关的研究,启发后来学者对背包客的研究。
(二)背包客的综述背包客的概念最初是源于自助游1。
自助游区别于跟团旅游,它强调线路的自助性和自由性,背包客也是自助游的一种,因此自助游是背包客最广泛的涵义,相比之下,背包客更强调自由和挑战。
[3]具体来说,背包客源自于英语,Backpacker,意思是背包旅行的人。
背包客就是以这么一个形象特征而得名的。
[3]他们往往背着一个大背包,里面塞满了生活必需品,背包客就是以背着大背包的“苦行僧”形象穿梭于各地风景名胜。
这是最为典型的背包客,只是到了后来人们对背包客的认识不再仅仅局限于身后的大背包,许多人或许没有背着大背包,但也可以归为背包客范畴。
[3]背包客在中国有另一个称谓,“驴友2”,这一名词在西方是不存在的,也找不到对应的原生词。
[3]“驴友”是背包客的中国化、本土化产物。
在中国,驴子吃苦耐劳,耐力出色,恰恰与背包客的特征相符合,它的内涵与欧美背包客概念基本一致,同样追求以花最少的钱走最多的路,去最美的地方获得最真实的人生体验。
[3]为了研究的需要,同时符合国内驴友、背包客的标准,笔者将背包客定义为低成本长距离的背包旅行,自主选择旅行路线看常人难以看到的风景,充分享受旅途的过程,随时准备迎接路上的各种挑战。
(三)研究的现状1保继刚在2006年4月的“首届中国(桂林)户外联盟群英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提到自助游是一个领域不同的旅游表现,本质上是人们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寻找身心的愉悦和精神享受、身体健康和各种素质的培养。
2黄天翼在其硕士论文《背包客的心理弹性研究》中还讨论了驴友在中国的发展,驴友一词在国内经历着这样的演变:史前驴——引路驴——逍遥驴。
目前有关背包客的研究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屈指可数,在所有文献中,发现国外仅有美国的一名临床心理学博士Weber的学位论文对背包客的心理研究较为体系化。
Weber认为个体如果无法与人建立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而单独旅行的背包客就是这类人,然而他们却没有产生心理问题。
[3]研究者围绕着这一主题,根据心理学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依恋理论以及亲密关系理论,作了一番质与量相结合的研究。
[3]此外,国内也仅有华东师范大学黄天翼的硕士论文《背包客的心理弹性研究》对背包客的心理学研究较为系统与全面。
黄天翼在相关心理弹性文献基础上,研究背包客这一特定群体,通过调查问卷、心理学量表以及半结构化访谈,质与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背包旅行经历对个体心理弹性的影响。
[3]本次研究也是针对背包客这一特定群体,与已有研究不同的是,研究的切入点是心理动机,在相关的动机理论基础上,通过半结构化的访谈法分析背包客背包旅行的心理动机。
二研究方法(一)确定访谈提纲本研究自编的访谈提纲主要涉及人口统计学变量,人格、情绪、意志影响因素,工具性动机与价值性动机,形成性动机与持续性动机四个维度。
其依据是对背包旅行心理动机做出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研究思路。
静态分析主要描述背包客背包旅行的工具性动机与价值性动机,以及分析其性格、情绪、意志等对动机的影响;动态分析主要讨论背包客背包旅行的动机是怎么形成的,以及背包旅行的过程是怎么持续下去的。
(访谈提纲见附录)(二)确定访谈对象以对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访谈对象为选取原则,将访谈对象确定为至少有过一次背包旅行且时间在14天以上的国内背包客。
访谈人数以15名为下限,访谈对象主要在青年旅舍寻找,访谈以现场访谈为主以网络访谈为辅。
(三)整理访谈资料对访谈对象提供的基本信息作数据统计处理,对个别访谈对象做详细的个案。
三访谈结果(一)本次共访谈了18名背包客,其中现场访谈12名,网络访谈6名。
被访者基本情况的具体信息如表1与表2。
表1.被访者基本情况性别学历年龄职业背包客1男本科26电子商务背包客2男硕士43文化传媒背包客3女大专25房地产评估背包客4女大专22待业背包客5男本科22学生背包客6男本科53地板设计背包客7男本科23学生背包客8男本科25杂志编辑背包客9男高中28广告设计背包客10女本科23学生背包客11女本科22学生背包客12女大专23公司文员背包客13男高中24现役军人背包客14男本科23学生背包客15男本科24学生背包客16男本科30销售主管背包客17女本科27中学老师背包客18男本科24学生表2.背包客背包旅行的人数统计在不同次数背包旅行经历上的人数1—3次4—6次7—9次9次以上9531最长一次背包旅行经历时间的人数1个月以内1—2个月2—4个月4-6个月6-9个月9个月以上672201(二)本次访谈结束后共整理了5个背包客个案,详情如下:个案一男,43岁,硕士毕业,目前在上海一家传媒公司任职,有过12次背包旅行的经历,最长的一次背包旅行有3个月之久。
该个案为旅行经验丰富的背包客,其背包旅行的动机由工具性动机引起,由价值性动机主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他最初背包旅行是渴望获得新的认知、新的实践,以不断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
用他的话说,“在已有的生活圈呆久了,新鲜的事物销声匿迹,我是个好学之人,已有的人生阅历始终没有新元素的注入,这让我的生活变得很贫瘠,所以我渴望旅行,去丰富自己已有的阅历。
”显然他把背包旅行当成了达成某种目标的手段,即为增长见识、丰富阅历而去背包旅行,因而他的动机是工具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