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支架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第1章工程概况某地铁车站位于民田路下,呈南、北向布置,北端位于民田路与福华路口交叉路口,南端位于民田路与福华三路交叉路口,民田路道路红线宽为15m。
车站西侧主要建筑有中海大厦、中海华庭,东侧为Coco Park购物公园。
车站为地下三层岛式站台无柱车站。
车站全长148m,标准段宽19.1m,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处底板埋深为30.6m,顶板覆土厚度平均约为3.5m。
车站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矩形框架结构。
车站主体结构主要尺寸的设计如下:顶板厚500mm,中板厚分别为300mm和700mm,底板厚1000mm+990mm,衬墙厚度300mm,且与连续墙形成叠合结构。
地下一、二层无衬墙。
主要构件尺寸见下表:1、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1)《地铁龙岗线西延段工程某地铁车站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图》(及相关设计文件)。
(2)本工程土建工程相关合同文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
(3)国家现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规则、质量技术标准,以及地区在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规定。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02)。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
(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30-2001)。
(7)我单位在地铁工程结构方面的施工经验。
(8)《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
(9)江正荣编《建筑施工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
2、模板与支架系统设计检算说明2.1 设计检算围标准段主体结构工程包括:顶板、中板、侧墙、横梁等容。
由于底板采用直接在垫层施作结构砼,底板的模板与支撑形式相对简单,根据施工经验进行模板与支撑施工,不再做设计检算。
本方案仅对顶板、中板、梁、侧墙的模板及支架进行设计检算,确保模板与支架系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等满足要求。
2.2 设计检算原则1)在满足结构受力的前提下考虑挠度变形控制。
2)综合考虑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
3)采取比较符合实际的力学模型进行计算。
2.3设计参数1)水平板模板支架本工程顶板和中板有300、500、700三种,统一采用Φ48×3.5的钢管搭设满堂模板支撑系统,步距1200,立杆纵横向间距800×800,100×100木方间距300mm,双钢管大横杆,支撑托节点,最大搭设高度8m,以700厚顶板为验算对象,考虑到施工时荷载不均匀计算时按800mm。
计算参数: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8.0米,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b=0.80米,立杆的横距l=0.80米,立杆的步距h=1.20米。
2)梁模板支架本工程梁宽和梁高都小于1400的有:800×1200、1000×1000、1000×1200、1200×1000、1200×1200五种。
统一采用Φ48×3.5的钢管搭设满堂模板支撑系统,步距1200,100×100木方平行于梁截面布置,间距250mm,梁下每排设4根立杆,横向间距400,沿梁长度方向纵距800,双钢管大横杆,支撑托节点,最大搭设高度8m,以1200×1200梁为验算对象。
本工程梁宽和梁高都不小于1400的有:1200×1500、1300×1500、1400×1200和1500×1500四种。
统一采用Φ48×3.5的钢管搭设满堂模板支撑系统,步距1200,100×100木方平行于梁截面布置,间距250mm,梁下每排设5根立杆,横向间距400,沿梁长度方向纵距800,双钢管大横杆,支撑托节点,最大搭设高度8m,以1500×1500梁为验算对象。
本工程中最大的梁是1500×2700,采用Φ48×3.5的钢管搭设满堂模板支撑系统,步距1200,100×100木方平行于梁截面布置,间距250mm,梁下每排设5根立杆,横向间距400,沿梁长度方向纵距400,双钢管大横杆,支撑托节点,最大搭设高度8m。
2.4模板变形值的有关规定为了保证结构表面的平整度,模板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验算时其变形值不超过下列规定:1)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为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400。
2)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为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250。
3)支架的压缩变形值或弹性挠度,为相应的结构计算跨度的1/1000。
3、模板与支架材料力学性能3.1 木枋(松木枋)3.344.1 第一种梁的检算计算依据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30-2001)。
计算依据2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杜荣军)。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8.0米,基本尺寸为:梁截面B×D=1200mm×1200mm,梁支撑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 l=0.80米,立杆的步距 h=1.20米,梁底增加4道承重立杆。
梁顶托采用100×100mm 木方。
800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计算中考虑梁两侧部分楼板混凝土荷载以集中力方式向下传递。
集中力大小为 F = 1.20×25.500×0.800×0.500×0.250=3.060kN 。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5。
具体计算结果见附件1.4.2 第二种梁的检算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30-2001)。
计算依据2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杜荣军)。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8.0米,基本尺寸为:梁截面 B ×D=1500mm ×1500mm ,梁支撑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 l=0.80米,立杆的步距 h=1.20米,梁底增加5道承重立杆。
梁顶托采用100×100mm 木方。
计算中考虑梁两侧部分楼板混凝土荷载以集中力方式向下传递。
F = 1.20×25.500×0.500×0.500×0.250=1.913kN 。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5。
具体计算结果见附件2800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4.3 第三种梁的检算计算依据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30-2001)。
计算依据2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杜荣军)。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6.8米,基本尺寸为:梁截面 B ×D=1500mm ×2700mm ,梁支撑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 l=0.40米,立杆的步距 h=1.20米,梁底增加5道承重立杆,梁顶托采用100×100mm 木方。
6750图1 梁模板支撑计算中考虑梁两侧部分楼板混凝土荷载以集中力方式向下传递。
集中力大小为F = 1.20×25.500×0.500×0.500×0.250=1.913kN。
钢管类型为Φ48×3.5。
具体计算结果见附件35、水平板的模板支架设计与检算计算依据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30-2001)。
计算依据2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杜荣军)。
本工程顶板和中板有300、500、700三种,统一采用Φ48×3.5的钢管搭设满堂模板支撑系统,步距1200,立杆纵横向间距800×800,100×100木方间距300,双钢管大横杆,支撑托节点,最大搭设高度8m。
考虑到施工时荷载不均匀,以800厚板为验算对象,计算参数: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8.0米,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b=0.80米,立杆的横距l=0.80米,立杆的步距h=1.2 0米。
图1 楼板支撑架立面示意简图具体计算结果见附件46、侧墙模板支架设计与计算侧端墙尺寸:侧墙厚300mm,侧墙计算净高取7.6m。
侧墙采用18mm厚胶合板组合拼装。
模板背侧设10cm×10cm的方木楞(间距0.3m),外侧设φ48双钢管外楞,采用中(顶)板施工时的扣件式φ48钢管满堂红支架大横杆和加密水平杆作为水平受力支撑杆件。
纵向间距与板支架纵向间距同,竖向间距为步距0.6m。
具体计算结果见附件5。
7、剪刀撑布置方法本支架设置竖直纵、横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
在外侧周圈设置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间隔5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为4~5跨,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中部设置水平剪刀撑。
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之间增加之字斜撑。
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
第3章结构工程模板与支架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1、模板与支架施工准备工作1.1 技术准备组织现场管理人员熟悉、审查施工图纸,重点对侧墙模、柱模、梁模板、板模板结构施工等分项工序的技术、质量和工艺要求进行学习,并将其质量和工艺要点向作业班组作详细的交底,并做好文字记录。
1.2 物资准备按照施工机具计划和主要材料计划,施工平面图的要求,组织好所需的材料、机具按计划进场,在指定地点,按规定方式进行储存、堆放,确保施工所需。
1.3 劳动力组织准备根据项目经理部架构,按照劳动需要量计划,组织劳动力进场,并对其进行安全、防火、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教育,向施工班组、工人进行施工方案、计划和技术交底。
并建立、健全各项现场管理制度。
2、模板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2.1 模板施工规要求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的要求,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位尺寸及相互位置的正确性。
模板安装、预埋件、预留孔允许偏差见表2-1。
表2-1 模板安装、预埋件、预留孔允许偏差表2.2 模板施工要求1)顶板、中板采用胶合板,模板下方铺方木进行衬垫,提高板模刚度,保证板面平整度要求,并且相邻两块胶合板横向拼缝保证在同一根方木上进行搭接,并固定牢固,避免出现错台。
2)侧墙采用胶合板,各板之间设置3mm厚胶布,保证模板接缝拼贴平密,避免漏浆。
3)模板用于结构施工前,先进行清污处理。
胶合板板模在模板拼装校正完成后、板梁钢筋绑扎前进行脱模剂涂刷,侧墙钢模板在模板支立前涂刷脱模剂,脱模剂采用专用水性脱模剂均匀涂刷,保证后期脱模效果。
结构混凝土浇筑前,对侧墙、板梁模板所有拼缝进行一次细致检查,对可能造成漏浆的拼缝采用玻璃胶在模板外侧进行密封,以保证模混凝土面的光滑平顺。
混凝土浇注前,对模板表面进行彻底清洗润湿,清除焊碴、杂物,保证模板表面清洁干净,以提高混凝土表面颜色一致性,控制好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
4)模板安装后仔细检查各构件是否牢固,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是否有所遗漏,安装是否牢固,位置是否准确,垂直度采用吊锤控制,要求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是否在规允许值以,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是否良好,不留施工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