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建建造师公共课复习指南

一建建造师公共课复习指南

公共课复习指南公共课包括法规、管理、经济三门科目,虽然涉及内容各不相同,但由于其历年真题(全为客观选择题)知识点重复概率较高(据不完全统计可以达到50%以上),加上以我个人经验来看,其总体学习方法是通用的——看视频和做真题。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阐述下公共课如何有效地复习。

1、公共课的复习时间如何安排?实务复习时间一般要占到60%左右。

这就意味着公共课复习时间总和大约占了总时间的1/3。

有些学员把公共课全部集中到五六月份复习甚至更早,后面全力主攻实务。

结果导致到考前公共课忘的差不多了。

我的建议:1:比如每天看三个小时,可以两个小时看实务,一个小时看公共课。

(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比例)2:看完一遍实务,或者实务每看1周或2周,复习一门公共课,然后接着复习实务。

我考一建时,公共课第一遍复习用的方法一,因为开始时单轮复习周期长。

到第二、第三遍用的方法二,因为速度已经上来了,短时间可以干掉一门。

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减少公共课知识点遗忘时间。

这里打断一下。

公共课看视频切记要加速看。

打个比方,假设四门课正常速度复习一轮要3个月,改用1.5倍速度则可缩短至2个月,这不仅仅是速度加快了,更加减少了1个月的遗忘时间。

所以我强烈建议即使少看一点,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让自己形成这种复习的节奏后,记忆的效率会让你信心大增。

公共课根据学员们的经验,一般认真复习三遍,差不多能应付考试。

每看完一遍视频,然后做3-5年真题。

建议大家可以自行根据自己开始复习的时间,在精讲班出来之前复习完第一遍,第二遍等精讲班视频出来之后进行,一般在六月份,第三遍等冲刺班视频出来后进行,一般在八月份。

具体看哪个老师的课件,请详见各科老师介绍的日志。

建议三遍听不同的老师,可以互相补充。

每一轮开始复习前,制定复习计划。

谈谈我的方法:先把要听老师的精讲班总时间统计下,一般在30-40小时之间。

然后先试听下,可以用几倍速,折算出你看完这套视频需要花的总时间,再根据你每天能投入学习的时间,基本就能算出这轮看视频的天数。

对于真题,一份真题大概要做2小时,然后对答案,第一遍翻书或者看真题解析班消化要2-3小时。

这样一轮复习要用多少天,你基本心理有数了。

根据你现在所处的时间段,调整下与其它几门课的比例,或者加强每天复习的时间来调整复习计划。

2、公共课要不要买做题软件或习题集?我觉的没必要做习题集,真题都是一些专家苦思冥想出来的,岂是随便几个人就能模拟编写的。

即便模拟得极其接近真题了,那不如就直接做真题。

真题才是一建复习的葵花宝典。

那同学们又要说了,光听视频不做题心里没底。

视频里老师都会举历年真题中相应的例题,书上也有例题,把这些题目都理解会做了,基本这节的关键内容也掌握了。

各大网校也会有一些比较高质量的题库和总结,比如DL的一本通、YL的分章蓝皮书、朱建军的金色题库等。

我管理做的是金色题库,法规做的陈印的葵花宝典,用手捂着答案,把自己不会的、做错的、稀里糊涂蒙对的,做标识,考试前把这些在浏览一遍。

首先大家必须明确一点,一建的考题不是从什么所谓题库里面随机抽取的,而是每年都有专家在出题。

那这些高质量的题库的基础,必定是从真题中选取高频考点,要么直接原题,要么汇总提炼。

单科近五年的真题量也就500题(经济400题),所以我的建议,如果你是一年考四门,就不要再多花时间做其它题目,直接攻克2011—2017年真题(群里有下载)。

如果是第二年缺了1、2科的情况,时间多,做做也无妨。

3、公共课视频+真题如何复习?第一遍做真题只是大概有印象,很多题目是瞎蒙的。

做完后要好好翻书或者看真题解析视频来消化。

这个过程中你应该对书上哪类知识点要如何掌握会有个概念。

比如哪些内容会出单选,哪些内容会出多选,哪些靠理解就能做题,哪些需要记忆,可以用寻找关键词或者异同点的方法来记忆,以及知识点的考核深度。

这些是在消化真题的过程中要思考的。

这里我给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把时间花在后面做真题比看完每章做习题好。

这里并不是后者不好,而是前者更效率。

1、每章书看完后做题,做完后感觉良好,是因为都是刚学过的知识点,本身就熟悉,再者把题目单独挑出来,缺乏干扰性、迷惑性。

其效果只是把某几个知识点多看了几遍而已。

所以大家往往是,题目都会做,但啥都没记住。

2、真题不是考核不是把题目按照章节分好了考你,而是打乱了混在一起。

你做的时候会发现,这个知识点好像见过,那个知识点也差不多。

因此,做完之后,回过头去翻书极为重要——抓住相似知识点的异同点,捋清各知识点的结构层次。

有了第一遍的经验,第二遍看视频你会更具方向性。

所以在第二遍看视频时,讲到的一些在真题中出现过的内容要有意识的多关注、多理解。

当第二遍做真题的时候,很多题目会比较熟悉,还有一些概念仍然有点模糊。

第二遍做真题开始,需要把错误的题目挑出来,为了便于冲刺阶段强化训练。

这一次消化真题的目标就是要把所有靠瞎蒙做对题以及做错的题的原因找出来,全部搞懂。

第三遍看视频,两个任务。

1、查漏补缺。

我听到第三遍视频基本都是1.5倍以上的速度,有的甚至达到2.0倍速。

就是找自己模糊不清的概念或者漏掉的知识点。

2、找出需要背诵的内容,以供考前突击记忆。

虽然公共课基本以理解为主,但有点知识点容易混淆打架,在平时理解的基础上,只需考前强记即可。

比如法规中各种法律的归属、建设工程刑事责任的种类;管理中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和辅助性要素、各章节组织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的内容;经济中各合同条款适用的工期费用利润索赔内容、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组成等等。

第三遍做真题的任务:熟练掌握近3-5年所有真题的知识点。

有了前两遍真题,第三遍会很快。

但切记,是掌握知识点不是背答案。

不是说记得这道题选的是C,而是能一眼从题干中发现考核你哪个知识点的特征。

比如:法规的地役权、邀约邀约邀请,经济的各种计算等等。

这些题目抓住特征,随便怎么变化题干,都能轻松应对。

对于多选,不是说认识这个题干,我记得选ABC就行了。

多选题首先是看:题干要你选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这个习惯一定要养成。

其次,现在公共课多选的方向已经不是简单问你“下面哪些内容属于施工组织总设计”这样直来直去的问题,而是问你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然后ABCDE是一个小节里面的几个知识点。

这就要求我们做真题不能仅仅是把正确的找出来,更要掌握每个错误选项错在哪里。

真题最终能达到这个程度,基本上公共课也就差不多了。

最后冲刺阶段,公共课的各种押题多如牛毛,不用花太多时间,看到有极力推荐的,在书上划一下,把知识点过一遍,如果有之前没注意的圈出来。

到考前一天的晚上和之前挑出来做错的真题以及之前划出来要加强记忆的内容一起再强化一下,就没问题了。

时间充裕可以做1-2份质量高的押题卷。

4、三门公共课学习起来有什么不同?法规应该是最容易的了。

基本以理解为主。

需要记忆的内容不多。

很多的内容基本上在你理解之后,都可以通过常理来进行判断。

14年的法规很难,撂倒了一批人。

除了大大多于往年的超纲题之外,还有很多题考核的知识点过细。

这肯定不会是趋势,15年也证明了这点。

所以同学们还是按照原来的模式复习即可。

管理这门课个人觉得是一建里面最无用的一门课。

对实际工作指导意义小,各种概念和分类有时就像在玩文字游戏而无真正的逻辑关系。

但吐槽归吐槽,想要拿证,必须过这一关。

14法规异军突起,15经济独领风骚,16是不是就要轮到管理一枝独秀了呢?不可不防!管理记忆的内容还是很多的,还特别容易搞混。

各种风险的分类,各种编制依据,监理规划与监理实施细则,成本进度里面的各种措施,项目经理的职责、权限等等。

看得真是要吐,吐完还得继续背!比起实务总是简单的,不用一字一句背下来,只要强记那些按常规逻辑无法判断的内容。

一边背,一边写也是个好方法。

还有就是多花时间去熟练掌握真题的知识点。

经济有些人认为是三门里面最难的。

除了需要理解和大量的记忆之外,还要计算。

不过你要是把15年之前的真题都做一遍会发现,计算其实很简单。

基本跟书上例题一个模式,有的只是变化了数字。

其实还是考的理解记忆。

第一章的计算,有点难度,因为可以变化。

这里我提醒大家记住各个终值现值公式所对应的现金流量示意图模型。

后面两章的计算大多靠的是记住概念,把公式直接用中文来描述,理解其含义,并从题干中找到对应的数字。

经济其实要花时间的主要是各种归类。

这里我建议大家自己动手把书上讲的一层层内容归纳成框架体系,就像书上第一章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图那样。

你看5遍乃至更多遍老师或其他人归纳好的框架,不如自己动手做一遍。

所以我并不认同那些思维导图、懒人笔记等归纳总结好的内容以及精简版教材。

这些东西确实归纳总结的好,但取代不了你自己的学习。

15年的经济在计算题的题量以及题目设置的难度上也是达到了一个顶峰。

在近1-2年内应该不会再达到这种程度。

所以,还是把近几年的真题都熟练掌握了,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换取及格的分数。

祝大家18年都能身体健康,逢考必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