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煤厂煤质分析与技术检查
第一章煤样的采取与制备
采样: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从大批(或一批)煤中取出有代表性的一小部分进行检测,这种按有关规程采取一小部分煤的过程称之煤样的采取,简称采样。
煤的品种:以不同方式加工成不同规格的煤炭产品。
煤样:为规定煤种、性质以及某些特性耳聪煤流或煤堆中采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煤。
商品煤:规格、质量符合一定要求进入市场的煤。
原煤:从毛煤中选出规定粒度的矸石(包括黄铁矿等杂物)以后的煤。
精煤:经过精选生产出来的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中煤:经过精选后得到的灰分介于精煤和矸石之间的产品。
筛选煤:经过筛选加工的煤。
粒级煤:煤经过帅选或精选生产的粒度下限大于6mm并规定有下限率的产品。
限上率:筛下产品大于规定粒度上限部分的质量分数。
限下率:筛上产品下雨规定粒度下限部分的质量分数。
矸石:采掘过程中从顶底板或煤层混入煤中的岩石。
夹矸石:夹在煤层中的矿物质量(中煤中)。
含矸率:煤中大于50mm矸石的质量百分数。
采样单元:从一批煤中采取一个枞阳的煤量。
一批煤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采样单元。
分样:有若干个子样构成,代表整个采样单元的一部分的煤样。
总样:从一个采样单元取出的全部子样合并成的煤样。
子样:采样器具操作一次或截取一次煤流全断面所采取的一份煤样。
分析煤样:将煤样按规定缩制到粒度小于0.2mm,并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可用于进行大部分物理和化学特性测定的煤样。
系统采样:按相同的时间、空间或质量间隔采取子样,单第一个子样在第一间隔内随机采取,其余子样按选定的间隔采取。
随机采样:对采样的部位或时间均不施加任何个人意志,能使任何部位的物料都有机会采出。
煤组成中的不均匀性的原因:(1)按粒度的分聚作用破坏了煤的均匀性;(2)按密度不同的自然偏析现象破坏了煤的均匀性;(3)按破碎时煤的坚固性的分聚作用破坏了煤的均匀性,使小块煤和大块煤具有不同的成分。
煤的不均匀程度取决于存在偏析程度、粒度范围和煤是否经过精选加工,其不均匀性随煤中游离灰分的增大而增大。
采样:是指从特定量的煤中取出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总样,以供确定该特定量煤的质量的过程。
采样目的:为了采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以样品的品质、特性推断整批煤的品质、特性。
煤层煤样:在采掘工作面、探巷或坑道中有一个煤层采取的煤样称为煤层煤样。
煤层煤样包括分层煤样和可采煤样。
可采煤样:代表一个煤层的开采部分的平均质量的煤样(包括应开采的全部煤层和厚度大于0.30m的夹石层)。
分层煤样:每个分层则代表相应的煤分层和夹石层的质量。
采取煤层煤样的目的是鉴定各煤层和夹石层的性质及核对可采煤样的代表性。
代表煤样有代表性,主要是子样数目、字样质量、采样方法、采样特点及采样工具。
生产煤样:在煤矿正常生产条件下,每一个整班在采煤过程中,从一个煤层采出的能够代表该煤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工艺特性的煤样。
采取生产煤样的目的和用途:(1)了解工作面生产煤的质量,制定工作面煤的质量指标,控制工作面生产煤的质量;(2)了解供给筛选厂原料煤的质量,为帅选厂编制帅分产品数量、质量指标提供依据。
(3)了解矿井原煤的质量,作为设计选煤厂和选煤厂编制作业计划的依据。
分析煤样:将煤样按规定缩制到粒度小于0.2mm,并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可用于惊醒大部分物理和化学特性测定的煤样。
采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落铲准确;下铲应有一定角度(采样入铲角度应在50°左右,在车角可小于50°,在车厢的其他部位应≥50°);落铲后遇阻后不回铲,除非特大块矸石;提铲后不得抖。
影响采样精密度的主要因素:煤炭本身愈均匀,采样精密度就愈高;子样点的布置;子样点的采取方法;子样数目;子样质量越大,采样精密度越高;采样工具的尺寸。
选煤厂生产检查煤样的采取:中煤、矸石煤样包括最终中煤煤样和最终矸石煤样和中间环节煤样,通常在中煤和矸石式脱水机卸载出或带
式输送机的煤流中采取。
误差: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分类:系统误差/可测误差(有某种固定原因形成的使测定结果系统偏高或偏低的误差,具有单向性);偶然误差/随机误差(由随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是可变的,有时大有时小,又称不定误差,是无法避免的)。
准确度:表示检测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误差越小,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越高。
精密度:表示数值接近的程度,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检验结果相互接近程度,越接近表明所用方法精密度较高。
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采样原则:采样方法不能有系统偏差;样品必须有一定数目的字样组成;所采字样的质量必须合乎要求;采样时要注意安全;经济效益的权衡。
采样方案的设计:确定煤的批次和赋存状态;确定采样的目的;确定要测试的煤的品质指标;确定采样单元和最小采样数;确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采样器具;确定采样位置或采样间隔;确定分样或总样的组合方法;进行偏差试验。
煤的自燃:在有空气存在的情况下,煤的温度一旦达到着火点就会燃烧,这就是煤的自燃。
煤堆温度的测试可用长 2.5~3.0m,内径25~30mm的钢管一端堵死,并打尖,插入煤堆,把温度计放入管内,10~15min的时间就能测出堆内温度。
当堆内温度>60℃时,应迅速采取措施,或迁散煤堆或大量注水。
检验值:检验单位按国家标准对被检验批煤进行采样。
制样和化验所
得的煤炭质量指标值。
报告值:被检验单位出具的被检验批煤的质量指标值,包括被检验单位的测定值或贸易合同的约定值、产品标准(或规格)规定值。
质量指标允许差:被检验单位对一批煤的某一质量指标的报告值和检验单位对同一批煤的同一质量指标的检验值的差值在规定概率内的极限值。
质量评定指标:原煤、筛选煤和其他选煤产品包括非冶炼用精煤,以干基高位发热量(或干基灰分)和干基全硫作为质量评定指标。
冶炼用精煤,以全水分、干基灰分和干基全硫作为质量评定指标。
第二章煤的加工工艺性质试验方法
泥化比:是指矸石泥化后,小于500um筛下物所占百分数。
煤炭快速浮沉试验注意事项:应经常校验重液的密度;要经常清除重液桶中—0.5mm的煤泥;快速浮沉试验过程中要注意氯化锌溶液的回收,要注意人身防护,以免腐蚀皮肤或伤害眼睛;煤样称量是在湿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要将水分控干净,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第三章煤质分析试验方法
空气干燥状态:在室温下于空气中连续放置1h,直到煤样质量变化不超过0.1%。
分析试验项目符号
空气干燥基:以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为基准,符号为ad
收到基:以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符号为ar
干燥无灰基:以假想无水、无矿物质状态为基准,符号为dmmf
干燥基:以假想无水状态的煤为基准,符号为d
数据修约:凡末位有效数后边的第一位数字大于5则进1,小于5则舍去;奇进偶舍。
26.375→26.38;26.374→26.37;26.3751→26.38;
26.3750→26.38;26.3850→26.38.
最高内在水分:煤样在温度30℃,相对湿度96%下达到平衡时所含有的水分,用MHC表示。
测定要点:将已知质量的煤样放在一定温度下干燥至恒温,以煤样水分蒸发后质量损失计算煤的水分。
注意事项:全水分煤样制样要迅速、煤样不宜破碎过细,以防制样中水分损失;煤样应保存在密封良好的容器内;煤样送到实验室后应尽快测定;称量前煤样一定要混合均匀,称量时动作一定要迅速。
缓慢灰化法采用分段升温:①在500℃停留30min就可以使硫化铁和有机硫氧化并有足够的时间排除避免生成硫酸钙②炉温升至(815±10)℃并保持1h就能使硫酸钙完全分解。
煤在隔绝空气下加热分解情况:<100℃煤中吸附的气体和部分水逸出,<100℃内水逸尽,至200℃化合水逸出,250℃第一次热解开始,有气体逸出,>350℃有焦油产生,550℃~600℃焦油逸尽,>600℃第二次热解开始,气体再度逸出冷凝得高温焦,900℃~1000℃分解停止,残留物为焦炭。
挥发分测定:打开炉门迅速将放有坩埚的架子送入恒温区并关上炉门,必须在3min内使炉温恢复至(900±10)℃,否则此次试验作废,准确加热7min。
不熔融黏结:用手指使劲压才裂成小块,焦渣上表面无光泽,下表面稍有银白色光泽。
不膨胀熔融黏结:焦渣形成扁平的块,煤粒的界线不易分清,焦渣上表面有明显银白色金属光泽,下表面银白色光泽更明显。
第四章选煤厂的计量
盘点制度:每个生产班应对本班的入选原料煤、选后产品的数量进行记录,并根据各种计量器具和仪表进行校核。
选煤厂计量器具:电子胶带称、核子秤、轨道衡、煤仓料位指示计、液位指示计。
一般轨道衡不准的原因:轨道衡技术状态不佳;同类轨道衡由于使用管理不善,不正确的操作引起的计量不佳;不同类型的轨道衡由于本身精度不一致所造成的量值不准。
煤泥水的浓度常用指标:液固比、固体含量、百分浓度。
第五章选煤厂技术检查
日常生产检查试验项目包括:快速测灰、快速浮沉、测流量、测浓度、计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