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与模型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与模型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1.052 1.081 1.123 1.119 1.150 1.212 1.254 1.315
1.420
1.440
30
习题与思考题
• 2.某城市小区有四家工厂,他们排放的废水的 水质、水量如下表所列。确定主要污染源和主 要污染物。
项目 甲厂 乙厂 丙厂 CODCr 1500 850 620 BOD5 Cd Hg 污水量
1.环境指数的基本形式 2.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数
24
一、环境指数评价法
1.环境指数的基本形式
环境质量指数就是这样一个有代表性的数,是质量好坏的表征, 既可以表示单因子的,也可以表示多因子的环境质量状况。
1.1 单因子指数
环境质量指数是无量纲数,表示污染物在环境中实际浓度超过评价标准的程度, 即超标倍数。Ii 的数值越大表示该单项的环境质量越差。因此对溶解氧和 pH值 而言, 其单项水质参数具有不同的定义式. Ci Ii Si
试用等标污染负荷法确定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17
解:1).计算等标污染负荷
COD 1 2 3 BOD SS 总等标污染负荷
75000 88000 40000
432000 140000 200000 772000
12000 12000 12000 36000
519000 240000 252000 1011000
目前它是以:是否适于人类生存和发展(通常是以 对人类健康的适宜程度)作为判别的标准资源质量来自就自然环境而言, 可用
生物资源 人群健康 人类生活 的尺度来衡量
标准——是否适合于人类生存和发展。
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
为制定城市环境规划、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制 定区域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法规、环境标准 和搞好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同时也是为比较各地区所受污染的程度和变化 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资源质量、生物质量、人群健康、人类生 活等尺度、污染状况等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对环境质 量进行评价。
32
mg/L
0.26 0.16 0.19 0.08 0.11 0.25 0.5 0.15 0.18 0.08 0.09 0.16 0.15 0.2
I DO O s C DO O s S DO
C DO S DO
对于
对于
C DO S DO
C DO S DO
I pH
7 . 0 pH 7 . 0 pH
d
对于
pH 7 . 0
I DO 10 9
I pH
pH 7 . 0 pH
u
7 .0
对于
pH 7 . 0
大气的环境质量评价
水体的环境质量评价 要 素 土壤的环境质量评价 单要素 综合评价
噪声、光、热、磁等评价
噪声的污染:飞机、施工、学习环境
光污染
热岛效应:城市、地面 高压电器下:磁场等的评价
四 、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污染源的调查和评价 找出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二)环境质量指数评价 用无量纲指数表征环境质量的高低 (三)环境质量的功能评价 确定环境质量状况的功能属性
续发展的结果
万元产值预测法 生活污染量的定额预测法 弹性系数法 (Elastic Coefficient Method) *
在对一个因素发展变化预测的基础上,通 过弹性系数对另一个因素的发展变化作出预测 的一种间接预测方法。
21
弹性系数法 (Elastic Coefficient Method)
1
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环境质量评价
?
一 、概念
环境质量是环境素质好坏的表征
①是环境状态惯性大小的表示—从一种状态变化
环境质量 到另一种状态的难易程度
②是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的表示
实质:对具有不同环境状态的品质进行定量的描述与比较
一般意义的理解: 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 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 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例7-1
某地有3个污染源,废水量和污染物含量如下表 所示:
污染源编号 废水量/m3s-1 COD/(mg/L) BOD/(mg/L)
1 3000 250 720
SS/(mg/L)
200
2 3
1000 2000
880 200
700 500
600 300
各污染物排放标准为COD=10 mg/L;BOD=5mg/L; SS=50mg/L,
6
三、 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
1、按时间分类有三种类型: ⑴、回顾性评价:根据历史资料进行 ⑵、现状评价:一般近2~3年环境检测资料进行 ⑶、预断评价:区域今后开发活动对环境质量变化影响 2、按环境问题的空间范围划分有:
局域的环境质量评价 区域的环境质量评价 流域的环境质量评价 全球的环境质量评价
3、按环境要素划分有:
合计 203000
18
2).计算污染源的污染负荷比
污染源 编号
1 2 3 COD 14% 36% 16% BOD 83% 58% 79% SS 2% 5% 5% 主要污染物
BOD COD、 BOD COD、 BOD
3).计算全区主要污染物
K总COD= 203000/1011000*100% = 20% K总BOD= 772000/1011000*100% = 76% K总SS = 36000/1011000*100% = 4%
Cij —— 第 j 个污染源第i 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C0i —— 第 i 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12
2、等标污染负荷: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污染物 排放总量的表示。
Cij Pij = —— Qij Coi
Pij~第j个污染源中第i 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Qij~第j个污染源中含第i 种污染物的介质的排放量;
i
Ii
W
i 1
i
1
3.N.L.Nemerow (内梅罗)指数
内梅罗指数是一种突出最大值的计权型多因子环境质量指数
I ( MaxI ) i
2
( AveI 2
) i
2
26
例7-3 试按下表给定的数据计算某处的大气质量指数
评价因子 飘尘 SO2 NOx CO
日均浓度 评价标准 计权系数
0.22 0.25 0.2
环境质量变化的特征
1、 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质量变化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作用, 而环境质量影响则具有正负反馈效应和时滞性。 2 、环境质量的变化是一个自然过程,在环境演变过程中出 现的环境质量的变异,可能是缓慢的,也可能是灾变性的。 3 、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质量变化,通常分为人为作用、环 境参数变化、环境质量变异三个阶段。
Gj-第j种污染物的排放量;Q-介质流量; βj-第j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
11
第二节污染源评价和预测
污染源调查
3.污染源评价-等标污染评价法 1 、等标污染指数:所排放的某种污染物超过该种 污染物的评价标准的倍数——超标倍数。
Cij Nij = —— C0i
Nij —第 j 个污染源第i 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指数;
25
1.环境指数的基本形式 1.2 多因子指数
1.均值型多因子指数
I 1
n
n
Ii
1 n
i 1

n
Ci Si
n
i 1
2.加权型多因子环境质量指数
• 加权型多因子环境质量指数的基本出发 点是认为各种环境因子对环境的影响是 不等权的,其影响应该计入各环境因子 的权系数。
I
n
W
i 1
0.32 0.25 0.5
0.13 0.15 0.2
5.20 6.70 0.1
1).计算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 评价因子 Ii 飘尘 0.88 SO2 NOx 0.87 CO 0.78
1.28
27
2).计算均值型、加权型和内梅罗多因子 环境质量指数
指数类型 均值型指数 加权型指数 内梅罗指数
指数数值
31
• 3.某市大气环境监测网设有5个监测点,测得冬季大 气质量数据如下表所列:计算均值型、加权型和内 梅罗多因子环境质量指数。
项目 1 2 3 4 5 评价标准 计权系数 TSP 0.32 0.18 0.25 0.12 0.09 0.25 0.2 SO2 NOX CO 10.02 12.15 8.40 7.65 9.20 6.70 0.1
全区主要污染物为BOD 、COD
19
4).计算主要污染源
1号污染源: K=519000/101000*100%=51% 2号污染源: K=240000/101000*100%=24%
3号污染源: K=252000/101000*100%=25%
20
4.污染源预测
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的基本假设是未来系过去和现在连
m
m
Cij
P = Pij = ——Qij
i=1 j=1 i=1 j=1 C0i
n m
n m Cij
3.污染负荷比: 是指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的等标污 染负荷在总的等标污染负荷中所占的比重, 是确定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对环境污染 贡献顺序的特征量。
第j个污染源内,第 i 种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比为: Pij Kij = —— Pi 一个地区中某个污染源的污染负荷比可以计算如下: Pj Kj= —— P 一个地区中某种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比可以用下式计算: Pi Ki= —— P
0. 93
1.07
1.12
28
2.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数
• 简单叠加法 • 算术平均值法 • 加权平均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