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依法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
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表决,授权国务院在北京、上海、江苏等10个省、直辖市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并同意国务院组织开展药品注册分类改革。
对于一项试点和一项改革,社会舆论和市场普遍给予了正面反馈。
这次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目的,正如国家食药监总局局长毕井泉所表述的,一是鼓励药品创新,二是提升药品质量。
鼓励药品创新,推动药品企业升级整合,提高药品质量水平,一直是我国药品领域政策,甚至是整个医改政策的重点,但当前我国药品行业小、散、乱、差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新药中原研创新的药品很少,绝大多数是仿制药。
关于国产药尤其是仿制药的质量,虽然舆论有不同观点,但很多患者存忧是不争的事实。
药品创新不足,有药品企业规模相对小、研发投入不足的原因,也有研发激励不足的原因,尤其是对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
药品质量问题,有生产技术水平的原因,也有监管力度和标准不高的原因。
这次试点,允许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取得药品批准文号,既鼓励了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创新的积极性,也使得研发一方全程参与到药品生产过程,有利于保障药品质量。
而药品分类注册改革,对仿制药提出达到原研药质量和疗效的要求,质量门槛提高,也是质量监管上的重大突破。
当然,改革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对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对药品质量承担相应责任,是试点的重点和难点。
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以自己的名义将
药品推向市场,并对药品全生命周期承担相应责任,这是非常严苛的责任承担机制。
不过,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是否有能力承担相应的责任?是否还得签订协议由生产企业承担主要责任?那样会不会导致只有生产企业才有能力持有药品批准文号,实际上并未改变格局?对于药品分类注册改革,原研药质量和疗效的标准制定和检验,也将是实施过程中很大的挑战。
我认为,这次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除了内容本身,改革方式也值得关注。
一是由人大授权批准进行改革试点,符合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的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精神。
在医药领域,这可能是首次,也体现了药品制度的重要性。
二是授权决定中明确对实践证明不宜调整的,恢复原有规定,也就是容忍试点可能失败,体现了包容试错的改革新风。
改革也是创新。
如果试点都不容失败,在执行过程中就可能出现扭曲,违背试点本义,即使表面上成功,也无法全面复制推开。
时事评论:"永不行贿",让企业在
阳光下竞技
近日,在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浙商总会首任会长马云倡议,浙商永远不参与任何行贿。
此言一出,在商人群体中激发共鸣,也引起了整个社会对构建健康政
商关系的思考。
放在几年前,这样的倡议很可能被理解为站着说话不腰疼不打点官员、不经营关系,别人凭什么给你办事?但时至今日,打虎拍蝇不断给力,不找关系也能办成事成了很多商人的共同感受,也让永不行贿变得切实可行。
商人群体行为模式、心理预期与自我定位的改变,背后是社会风气的深层变化,官员不敢受贿、权力不能寻租的制度正在不断完善,交往有道的新型政商关系正在逐步形成。
政商关系一向是中国社会的敏感话题,有人曾提出适度腐败有益的歪理,认为利益是政商关系的润滑剂。
其实,无数事实已经有力地反驳了这一理论。
靠拉关系、搞钻营起家,即使能风光一时,终将行之不远。
不论刘志军羽翼下的丁书苗,还是刘铁男腐败案中的裙带商人,最终结局有目共睹。
而一个贪官绊倒一群老板的怪象,也足以提示人们:政商关系健康有序,双方都会产生稳定的心理预期,政治环境和商业环境都将优化;政商关系扭曲,不仅给企业增加了额外的运营成本,也让社会风气变得污浊。
改变正在发生。
有人发现,过去跑项目至少要折腾半年,现在只要找到一站式业务窗口,3个半月就拿下;有人感慨,现在很多事项网上就能办,省时省力还省钱,再也不用到处找关系托门子。
简政放权优化办事流程、惩治腐败规范权力运行,为政商关系划定了明确的行为边界。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利益不是政商关系的润滑剂,腐败更不是为了发展的必要的恶,只有纯洁的政商关系、健康的市场环境,才是激发活力、赢得未来的根本。
而那些还需要把利益作为政商媒介的地方,恰恰是因为改
革不到位,需要对症下药深化改革。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并不是让政府官员与企业家群体绝缘,而是要在法治框架内保持交往有道的健康关系。
如果说永不行贿是企业家应有的商道精神,那么永不受贿则是政府官员必守的政治伦理,也是制度设计的价值指向。
唯有如此,政府官员才不能随意将权力变现,商人也无法通过行贿取得特权,这样的市场才能有朝气和锐气,才能真正形成创新和创业的土壤。
一位政协委员说,中国不缺少大企业,但缺少真正的企业家,尤其是企业家精神。
目前,中国企业占世界500强的比例不断攀升,但品牌力量、核心优势依然是致命短板,由大而强也面临着艰难的一跃。
没有哪个企业,能够依靠贿赂获得核心竞争力;也没有哪个企业,能够凭借行贿成长为世界级企业。
行贿换来的特权是对公平的践踏,唯有健康的市场环境是对所有企业的普惠。
在这样的环境里,企业家不需要把精力浪费在庸俗的厚黑学、关系学之上,而可以集中精神去探索未知、大胆冒险,真正激发企业家精神。
高尚的竞争是一切卓越才能的源泉。
形成健康的政商关系,让权力的归权力、让市场的归市场,让所有企业在阳光下同台竞技,经济社会的发展潜力才会充分涌流。
《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9日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