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法治文化建设方案(乡村农村)

村法治文化建设方案(乡村农村)

XXXX村法治文化建设方案
XXX村位于XX县XXX乡,因一条两岸长满麻柳树的小溪纵贯全村而得名,当地村民大多沿河而居。

全村辖有8个村民小组,365户,1286人,少数民族占98%以上,是XX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XX族村民聚居地。

共有耕地面积1137亩,其中茶园1650亩,林地24816亩。

茶叶、旅游为主要经济来源。

XX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三面环山,小流域气候特性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3℃,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平均降水量1136毫米,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麻柳溪至小村公路线村中穿过,交通便利。

全村有普法对象1100余人,占全村总人口95%。

这里乡风文明,人民朴实善良。

"六五"普法以来,XX村在XXX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开展民族特色村寨创建工作的同时,开展法制宣传、法治文化创建活动,实现村级社会管理和法治建设双丰收。

一是培养普法宣传骨干,掌握好与农村和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普法工作能力,引领广大村民学法、守法、用法、知法,推进法治村建设工作。

二是编排
法治文艺节目,广泛开展法治文艺演出,用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效地防止黄、赌、毒等不良风气的侵袭。

三是建起了法律图书角、法制宣传栏,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开展尊老爱幼、助残扶贫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无吸毒、贩毒、赌博人员及其他治安案件发生。

形成了村民平时学法,遇事用法,解决问题靠法,村干部带头遵纪守法、依法办事逐渐成为风气。

通过几年的努力,麻柳溪村获得了"XX省十佳民族特色村寨"称号。

全村实现了无信访上访案件,无重大刑事和治安案件,绝大部分的家庭达到了夫妻和睦,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努力提高村民的道德素质,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稳步推进,从而形成一个公平公正、文明向上、和谐一致、健康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法治宣传牌
(一)法治宣传展版
1、安置地点:村广场
2、数量:14块
3、制作要求:规格:版面(长X高)200X110CM,材质,不锈钢架,铝塑板背板,户外写真。

4、版面安排:
第一版:麻柳溪村简介,(文字、图片)
第二版:法治示范村标准
第三版:农村普法三字经
第四版:社会公德
第五版:文明礼仪
第六版:法治文化建设
第七版至十四版:XX说法
二、路边宣传牌:
安置地点:入口至广场公路旁
数量:12块,
制作要求:规格待定,镀锌钢管做汽车漆。

内容:
学法人人学法,和谐共赢,依法办事,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是每个公民的一门必修功课;尊重法律,守卫法律,是每个公民应该恪守的基本原则。

知法知法铭心智、懂法正言行、守法创和谐。

人人知法晓理,家家幸福安康。

懂法学法懂法,心明眼亮;不学不懂,迷失方向。

人民懂法理,天下呈太平。

信法。

信任法律、尊重法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法不容情、法不阿贵。

守法人民之法,法之人民,人民守法,法亦爱民。

船借风帆顺行万里,人守法律平安一生。

用法学法用法,自觉做法治社会的践行者和捍卫者,当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或面对矛盾纠纷时果断选择拿起法律武器,寻求利用正当司法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尊法人人尊重法律,对法律常怀敬畏之心,自觉遵循,奉公守法,才能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一个不尊重法律的人,在社会上就没有人格和尊严可言。

护法维护法律权威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违反法律都应当依法追究其责任。

三、灯笼
大红灯笼940个,10个串、6个串各10对。

从入口至广场上200米沿公路边人家,户平4个。

1、大红灯笼:940个(直径60CM,挂100多户农户、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