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性感冒病人的护理

流行性感冒病人的护理

流行性感冒病人的护理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

典型的临床特点是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

冬春季节高发。

本病具有自限性,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易发,且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
流行性感冒病毒属正黏病毒科,是一种有包膜的RNA病毒,根据病毒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抗原性不同,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甲型流感病毒易变异,常引起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变异缓慢,多引起小流行;丙型流感病毒较稳定,常散发。

流感病毒在人体外的抵抗力很弱,在一般室温下只能生存数小时,加热至56℃时30min或100℃时1min即被灭活,对干燥、紫外线照射及常用消毒剂都很敏感,但在低温环境下,病毒较为稳定,4℃能存活1个多月。

流感病毒借助血凝素侵入呼吸道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内,并在细胞内进行复制。

受感染的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脱落、露出基底细胞层,出现临床症状。

病毒复制导致细胞病变是主要的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
1.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染期从潜伏期到发病后1周左右。

尤其是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空气飞沫传播。

也可通过污染的生活用品接触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同型免疫力不超过1年,一般仅能维持6~8个月,各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由于病毒不断发生小的变异,故可引起反复发病。

4.流行特征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流行过程短是流感的特点。

流行常沿交通线蔓延,大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小流行或散发以冬春季多见。

【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2d,短的为数小时,长的为3~4d。

1.症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单纯型流感:最常见。

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

开始出现寒战,继而有高热(39~40℃)、头疼、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发热多于1~2d 达高峰,3~4d内退热,其他症状也随之缓解,但乏力、呼吸道症状可持续1~2周。

(2)肺炎型流感:发病初与单纯型流感相似,1~2d后病情迅速加重,持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急促、发绀等症状,病程可长达3~4周。

严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本型常见小儿、老人、体弱多病或免疫力低下者。

(3)中毒型流感:主要为神经系统及全身血管系统损害,临床上有明显脑炎或脑膜炎症状,如:高热不退、嗜睡、昏迷等症状。

此型病死率较高。

2.体征呈急性面容,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充血水肿,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呼吸音减弱。

但无肺实变体征。

3.并发症继发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细菌性肺炎等。

【治疗要点】
本病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采取支持和对症治疗,但仍要求早期应用抗病毒药,金刚烷胺对甲型流感有效已较为肯定,应及早用药,发病24h用药最佳。

并发细菌感染者用抗生素。

【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询问周围是否有流感病人,与其是否有接触史,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等。

2.身体状况评估有无寒战、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有无肺炎及脑炎的症状。

3.心里-社会状况病人是否因高热、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而情绪低落。

肺炎型流感或中毒型流感患者是否因症状太重,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反应。

4.辅助检查主要评估①.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并发细菌感染时出现白细胞计数增多。

②病原学检查:起病3d内用咽部含漱液、棉拭子或痰液进行病毒分离,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③血清学检查:抗体滴度4倍或以上者,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④.x线检查:双肺呈絮状阴影,散在分布。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或继发性细菌感染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失调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感染引起呼吸面积减少有关。

3.急性疼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与病毒感染有关。

4.潜在并发症:细菌性肺炎、气管-支气管炎。

【护理目标】
1.体温恢复正常,躯体不适感减轻或消失。

2.气促、发绀缓解,分泌物减少。

3.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缓解。

4.病情缓解,无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隔离: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

患者应安排单人病房,保持通风、舒适的温度和湿度,环境要安静,执行呼吸道隔离1周或主要症状消失。

(2)饮食护理:急性期给予清淡的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

(3)心理护理:关心病人,解除紧张情绪,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有利于早期康复。

2.病情观察主要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症状和体征的变化。

注意观察有无继发性感染的表现。

3.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金刚烷胺可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老年人及有血管硬化者慎用,孕妇及癫痫者禁用。

4.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的指导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流感的相关知识,使患者知道实施家庭隔离和消毒的必要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

老人、儿童、免疫力低下者等易感人群应在每年秋季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基本措施。

(2)生活指导平时多锻炼身体,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流感期间尽量不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出门带口罩。

房间要保持空气流通,注意卫生。

(3)药物指导遵医嘱用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护理评介】
1.体温是否降到正常范围。

2.呼吸困难是否缓解。

3.头痛是否减轻,全身不适症状是否减轻。

4.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