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九)伴性遗传[学业水平合格练]1.下列有关人体性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男性的性染色体可能来自其祖母和外祖父B.性染色体上基因表达产物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C.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X、Y染色体会发生联会行为D.人体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只含一条X染色体[解析] 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Y染色体一定来自祖辈中的祖父,而X染色体来自外祖父或外祖母;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能够在体细胞中表达;X、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会发生联会行为;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含两条X染色体。
[答案] C2.蜜蜂种群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下图显示了蜜蜂的性别决定过程,据图判断,蜜蜂的性别取决于( )A.XY性染色体B.ZW性染色体C.性染色体数目D.染色体数目[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卵子受精后形成的合子发育成的蜜蜂为雌性,染色体数目为32条;卵细胞没有和精子受精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为雄性,染色体数目为16条。
可见,蜜蜂的性别与染色体数目有关。
[答案] D3.某人及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不是红绿色盲,但其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那么红绿色盲基因的传递过程是( )A.祖父→父亲→弟弟B.祖母→父亲→弟弟C.外祖父→母亲→弟弟D.外祖母→母亲→弟弟[解析] 此人的祖父、外祖父、父亲均正常(X B Y),因此A、B、C三项均被排除。
此人的弟弟是色盲(X b Y),其中X b基因来自其母亲(X B X b),而其母亲的X b基因来自外祖母。
[答案] D4.一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给孙子的概率为( )A.12B.14C.0 D.18[解析] 男子的X 染色体只传给其女儿,Y 染色体传给其儿子。
[答案] C5.如图为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B .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C .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D .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解析] 由图谱可知,Ⅱ5为男色盲(X b Y),推出Ⅰ1为携带者(X B X b ),Ⅱ4为正常男性(X B Y),Ⅱ3是X B X b 的概率为12,是X B X B 的概率也为12。
Ⅱ3与正常男性结婚,生育女孩全部正常,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X B X b ×X B Y→=X b Y ,即12×14=18,B 正确。
Ⅱ4与正常女性结婚,若该女性为X B X B ,则后代正常,若该女性为X B X b ,则后代是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所以C 、D 错误。
[答案] B6.在人群中男性血友病患者多于女性,男性患者的外孙50%发病,则血友病的遗传方式是(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 .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D .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 [解析] 据题意可知,血友病男性患者较多,且遗传与性别相关联,故血友病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答案] C7.抗维生素D 佝偻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疾病,且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以下不可能的是( )A .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致病基因传给儿子B .患抗维生素D 佝偻病的父亲把致病基因传给儿子C .患抗维生素D 佝偻病的父亲把致病基因传给女儿D .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致病基因传给女儿[解析] 设抗维生素D 佝偻病由显性基因D 控制,则携带致病基因的母亲的基因型为X D X d ,患该病父亲的基因型为X D Y 。
那么携带致病基因的母亲的基因X D 既可以传给儿子,也可以传给女儿;而患病父亲的染色体Y 一定传给儿子,而基因X D 一定传给女儿。
[答案] B8.人类遗传病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
甲家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
从优生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 )A.男孩、男孩B.女孩、女孩C.男孩、女孩D.女孩、男孩[解析] 已知甲家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其基因型为X A Y,妻子表现正常,其基因型为X a X a,因为女性的X染色体可以传递给儿子,妻子没有致病基因,所以这对夫妻只要生育男孩就可以避免该遗传病在后代中出现;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因为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此可以判断妻子有可能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生男孩有可能患病,所以这对夫妻最好生女孩。
[答案] C9.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为ZW)。
正常家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由隐性基因a控制,A 对a是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
以下杂交组合方案中,能在幼虫时期根据皮肤特征,区分其后代幼虫雌雄的是( )A.Z A Z A×Z A W B.Z A Z A×Z a WC.Z A Z a×Z A W D.Z a Z a×Z A W[解析] Z a Z a(雄性油蚕)与Z A W(雌性正常蚕)交配,子代幼虫中皮肤不透明的个体为雄性(Z A Z a),皮肤透明的个体为雌性(Z a W)。
[答案] D[学业水平等级练]10.下图为某家系红绿色盲遗传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9号个体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于2号B.7号个体不携带色盲基因的概率为1/4C.10号个体的产生可能与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有关D.7号与9号婚配生出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8[解析] 由于5号个体为色盲患者,所以9号个体的色盲基因来自于1号或2号,A错误;由于4号个体为携带者,所以7号个体不携带色盲基因的概率为1/2,B错误;由于5号个体为色盲,其儿子都应为色盲,而10号个体正常,其产生可能与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有关,产生了X B Y的配子,C正确;7号(1/2X B X b)与9号(X b Y)婚配生出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1/2)=1/4,D错误。
[答案] C11.关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某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不考虑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患病B.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C.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D.表现正常的夫妇,X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相应的致病基因[解析] 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为患者,而儿子的性状与父方无关,只取决于母方,A错误;女性患者的基因型有两种,为X D X D或X D X d,其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可传向女儿或儿子,当基因型为X D X D时,女儿和儿子都患病,B错误;显性遗传病患者的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正确;由于其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表现正常的夫妇,X染色体上不可能携带相应的致病基因,D错误。
[答案] C12.控制芦花鸡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芦花对非芦花是显性,芦花母鸡和非芦花公鸡杂交,其后代羽毛的色彩是( )A.公鸡和母鸡都有芦花和非芦花B.公鸡全为非芦花,母鸡全为芦花C.公鸡和母鸡全为芦花D.公鸡全为芦花,母鸡全为非芦花[解析] 本题易错之处是对ZW型性别决定和XY型性别决定方式区分不开。
芦花母鸡(Z B W)和非芦花公鸡(Z b Z b)杂交,F1公鸡全为芦花(Z B Z b),母鸡全为非芦花(Z b W)。
[答案] D13.如图是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2的双亲肯定不是色盲患者B.图中6的色盲基因不可能来自4C.图中1、4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D.图中2、7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解析] 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2号正常,基因型为X B Y,其中X B来自其母亲,Y 来自其父亲,因此其母亲一定不是色盲患者,但其父亲的表现型不能确定。
6号基因型为X b X b,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3号,另一条来自4号,即其色盲基因来自3号和4号。
4号基因型为X B X b,5号为X b Y,1号为X B X b,1号和4号都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2号和7号基因型都是X B Y,不携带色盲基因。
[答案] C14.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对d完全显性)。
下图中Ⅱ2为色觉正常的耳聋患者,Ⅱ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
Ⅱ4(不携带d基因)和Ⅱ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色盲、既耳聋又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 )A.0、1/4、0 B.0、1/4、1/4C.0、1/8、0 D.1/2、1/4、1/8[解析] 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的基因型为Dd,Ⅱ4不携带d基因,后代男孩中不可能出现耳聋患者;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患病(X b Y),Ⅰ3为携带者,所以Ⅱ4的基因型为1/2X B X B、1/2X B X b,Ⅱ3正常(X B Y),Ⅱ4与Ⅱ3婚配,后代男孩色盲的概率为1/2×1/2=1/4。
[答案] A15.如图为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图解,色盲基因用b表示,图中除男孩Ⅲ3和他的外祖父Ⅰ4是红绿色盲外,其他人色觉都正常,请回答下列问题:(1)Ⅲ3的基因型是________,Ⅲ2的可能基因型是________。
(2)Ⅱ中与男孩Ⅲ3的红绿色盲基因有关的亲属基因型是________,与该男孩的亲属关系是________。
(3)Ⅳ1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 (1)首先确定遗传方式。
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所以Ⅲ3的基因型是X b Y 。
(2)因Ⅱ1和Ⅱ2表现型正常,所以Ⅱ1为X B Y ,Ⅲ3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X b来源于Ⅱ2,所以Ⅱ2的基因型为X B X b 。
(3)因为Ⅱ1基因型为X B Y ,Ⅱ2的基因型为X B X b ,所以Ⅲ2的基因型为X B XB 或X B X b ,各有12的可能性。
因此,Ⅳ1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2×12=14。
[答案] (1)X b Y X B X b 或X B X B (2)X B X b 母子 (3)14[应用创新综合练]16.实验设计:桑蚕生产中发现,雄蚕产丝多、质量好。
为了在幼虫时期能及时鉴别雌雄,以便淘汰雌蚕,保留雄蚕,人们根据伴性遗传的原理,设计一个杂交组合,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现提供以下资料和条件:(1)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 型(即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ZZ ,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为ZW)。
(2)正常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是由显性基因A 控制的,“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如油纸(能看到内部器官),是由隐性基因a 控制的,A 对a 是显性,它们都位于Z 染色体上。
(3)现有正常蚕和“油蚕”两个品种雌雄幼虫各若干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