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试题三一、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40分)1.储集层中的毛细管孔隙直径在( )㎜之间。
A、1.0~0.50B、0.2~0.0002C、0.5~0.0002D、0.02~0.00022.储集层的绝对孔隙度越大,只能说明岩石中的( )空间越大,而不能说明流体是否能在其中流动。
A、孔隙B、毛细管孔隙C、超毛细管孔隙D、微毛细管孔隙3.岩石中所有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称为( )孔隙度。
A、有效B、绝对C、相对D、总4.. 在储集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中,一般( )增高,渗透率增大。
A、孔隙度B、绝对孔隙度C、有效孔隙度D、总孔隙度5.在相互连通的孔隙中,油气能够在其中储存,并可在其中流动,这种孔隙称为( )孔隙。
A、连通B、有效C、总D、无效6.液体在岩石表面的铺展能力称( )。
A、润湿性B、铺展性C、扩张性D、吸附性7.在岩石孔隙中同时有两相以上的流体时,岩石孔隙允许某一相通过的渗透率,称为某相的( )。
A、渗透率B、绝对渗透率C、有效渗透率D、相对渗透率8.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
A、小于B、等于C、大于D、接近于9.含油饱和度是指在储油岩石的( )孔隙体积内,原油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A、有效B、绝对C、相对D、总10.油层的广义概念是( )内凡是含有油气的岩层都叫油(气)层。
A、储集层B、岩浆岩C、变质岩D、碳酸盐岩11.断层的几何要素是:( )、断层线、断盘和断距。
A、断裂面B、断层面C、层面D、油水界面12.有效厚度与有效渗透率的乘积叫( )。
A、采油指数B、采液指数C、压缩系数D、地层系数13.编制油田开发方案时,必须以( )为基础。
A、油藏研究B、开发原则C、注采系统D、储量计算14.油田开发的第一步程序是要在见油的构造带上布置探井,迅速控制含油( )。
A、构造B、储层C、面积D、储量15.把油田内性质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一套井网进行开发称为( )。
A、开发方式B、开发层系C、开发原则D、注水方式16.对于独立的开发层系必须具有一定的( ),保证油井具有一定生产能力。
A、采收率B、储量C、采油速度D、采出程度17.刚性水驱和弹性水驱合称( )驱动。
A、刚性压力B、弹性压力C、压力D、水压18.驱动类型中( )水压驱动油藏,采收率是最高的,可能达到25%~60%。
A、刚性B、弹性C、溶解性D、露头性19.依靠油层中气顶的压缩气体的能量将原油驱向井底的驱动方式称( )驱动。
A、溶解气B、气压C、重力D、弹性20.溶解气驱动一般用于( )采油中。
A、一次B、二次C、三次D、后期21.我国油田目前主要采用( )开发方式进行开发。
A、注水B、天然能量C、注聚合物D、注热油22.油田开发方案中有油藏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 )等内容。
A、地面建设工程B、供配电系统C、集输流程D、队伍配置23.油田开发方案调整前,要依据收集的资料,绘制有关的图件和( )。
A、井位图B、油砂体图C、关系曲线D、统计表24.油井进行分层压裂、酸化、堵水措施时,应及时编制调整注水井( )注水量方案。
A、日B、月C、全井D、分层25.累积采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的百分数叫( )。
A、采油速度B、采出程度C、采收率D、采收比26.注水井吸水指数是单位注水压差下的( )。
A、总注水量B、日注水量C、月注水量D、累积注水量27.某油田累积注入水10×104m3,累积产油5×104m3,累积产水量8×104m3,则注水利用率为( )。
A、80%B、50%C、20%D、30%28.地下亏空表现在注采比上,注采比应( )。
A、大于1B、小于1C、等于1D、等于029.若导体两端的电压提高一倍,则电功率是原来的( )倍。
A、4B、2C、8D、130.电阻器的规格通常是指( )。
A、导体截面积B、最大电流C、储存电能量D、功率及阻值31.电容通用的符号是( )。
A、B、C、D、32.电感线圈通常有( )接头与电路相连。
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33.电工常用的必备绝缘保护用具有绝缘手套和( )。
A、电工钳B、验电器C、绝缘棒D、熔断器34.电流表分为直流电流表和( )电流表。
A、大功率B、交流C、高压D、低压35.MF2型灭火器质量为( )㎏。
A、2.0±0.04B、4.0±0.04C、6.0±0.04D、8.0±0.0436.MFZ8型储压式干粉灭火器有效距离为( )m。
A、2.5B、≥3.5C、≥4.5D、≥5.537.机械伤害是指由于机械性( )的作用而造成的伤害。
A、磨损B、操作不当C、破坏D、外力38.对安装在室外的电气装置的带电体进行屏障防护时,遮栏或栅栏高度不应低于( )m。
A、2.0B、1.7C、1.5D、1.239.井身结构是由导管、( )、技术套管、油层套管和各层套管外的水泥环组成。
A、表层套管B、配产器C、、配水器D、油管40.采油树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和调节油井( )。
A、结蜡B、温度C、压力D、生产41.防喷管安装在采油树的( )。
A、上端B、下端C、左端D、右端42.关于采油树上的小四通,( )说法是错误的。
A、连接生产阀门B、连接回压阀门C、连接测试阀门D、连接总阀门43.采油树大四通是油管、套管汇集( )的主要部件。
A、输油B、加压C、分流D、控制44.自喷采油的动力来源于( )。
A、渗滤阻力B、饱和压力C、油层压力D、油层气45.自喷采油是指依靠油层压力将石油举升到地面,并利用井口( )压力输送到计量站、集油站。
A、回压B、套管C、油管D、剩余46.通过井下深井泵往复抽吸作用,将油层内的液体不断抽出地面是( )的采油原理。
A、自喷井B、螺杆泵井C、抽油机井D、电动潜油泵井47.注水井就是往( )注水的井。
A、套管B、油管C、配水器D、油层48.自喷井采油不属于( )采油方式。
A、抽油机B、螺杆泵C、机械D、电动潜油泵49.抽油机由电动机供给动力,经减速箱将电动机的高速旋转变为抽油机( )的低速运动。
A、驴头B、抽油杆C、游梁D、曲柄50.管式泵井和杆式泵井,在检泵时( )需要起出油管。
A、两者均B、两者均不C、杆式泵井D、管式泵井51.双游动阀深井泵,两个游动阀装在( )。
A、活塞上端B、活塞下端C、活塞中间D、活塞两端52.在深井泵两个冲程中,深井泵应完成( )。
A、一次进油和一次排油B、一次进油和两次排油C、两次进油和两次排油D、两次进油和一次排油53.. 深井泵泵效的高低反映了泵性能的好坏及( )的选择是否合理等。
A、排量系数B、地质因素C、抽油参数D、设备因素54.合理选择深井泵和油井工作参数,可以( )泵效。
A、稳定B、降低C、保持D、提高55.管式泵和杆式泵相比,( )具有内外两层工作筒。
A、管式泵B、杆式泵C、两者均D、两者均不56.杆式泵内工作筒装有衬套和( )。
A、卡簧B、活塞C、压帽D、阀座57.抽油杆型号CYG25/2500C中2500表示( )。
A、抽油杆直径B、短抽油杆长度C、材料强度D、抽油杆代号58.光杆是用高强度的( )制造的。
A、40号优质碳素钢B、50~55号优质碳素钢C、20号铬钼钢D、15号镍钼钢59.电动潜油泵装置井下部分的( )常为一个整体。
A、潜油泵与电动机B、潜油泵与保护器C、潜油泵与分离器D、保护器与分离器60.电动潜油泵装置的分离器将井内液体吸入,实行( )分离。
A、油气水三相B、油气C、油水D、气液61.电动潜油泵装置的保护器,可保证( )在密封的情况下工作。
A、电动机B、电动潜油泵C、分离器D、单流阀62.电动潜油泵井电源电路保护有( )、电压、短路、延时等。
A、相序B、欠载C、过载D、电阻63.电动潜油泵井在启动投产前必须确定过载值,其值一般为电动机额定电流的( )。
A、120%B、100%C、130%D、110%64.螺杆泵井井下泵部分主要由抽油杆、( )、接头、转子、接箍定子、尾管等组成。
A、导向头和油管B、井下螺杆泵C、防蜡器D、光杆扶正器65.螺杆泵转子、定子副是利用摆线的多等效动点效应,在空间形成封闭腔室,并当转子和定子作相对转动时,封闭腔室能做轴向移动,使其中的液体从一端移向另一端,实现( )和压力能的相互转化,从而实现举升作用。
A、电能B、机械能C、效能D、动力66.螺杆泵的理论排量m3/d计算公式是( )。
A、Q=eDTnB、Q=1440eDTnC、Q=576eDTnD、Q=5760eDTn67.空心转子螺杆泵井,可采用( )或热洗车进行热洗清蜡。
A、掺油热洗B、掺水热洗C、化学热洗D、机械68.井间(站)双管集油流程系统中,单井流程主要有( )两大类。
A、扫线、加药B、生产、洗井C、计量、洗井D、单管生产、双管生产69.抽油机井正常生产时,应控制井口( )阀门。
A、掺水B、直通C、套管热洗D、生产70.双管掺水生产的抽油机井在正常生产时,井口的生产总阀、生产阀、( )阀门是全部打开的。
A、直通B、回压C、洗井D、油压71.抽油机井热洗时,热洗排量应由小到大,( )。
A、逐步升温B、迅速升温C、逐步降温D、迅速降温72.抽油机井憋压时,首先应关闭( )阀门。
A、生产B、回压C、油压D、掺水(油)73.. 抽油机井井口憋压时井口压力一定要根据井口( )和泵径大小而定。
A、憋压时间B、井口压力表C、停抽时间D、设备耐压情况74.抽油机井井口憋压结束后,需要换回原来的压力表,打( )阀门,恢复正常生产。
A、套压B、油压C、回压D、生产75.游梁式抽油机平衡方式中,最常见的是( )平衡。
A、游梁B、曲柄C、气动D、复合76.油井出蜡受( )的影响最大。
A、温度B、深度C、压力D、含气量77.抽油机井对结蜡采取的措施是( )。
A、清蜡B、防蜡C、先防蜡后清蜡D、先清蜡后防蜡78.抽油机井( )不是含气高。
A、原油混气严重B、有间喷能力C、易发生气锁D、泵充满系数高79.造成油井出砂的地质因素有:岩石的地应力状态、岩石的胶结强度、原油( )。
A、粘度B、物性C、密度D、摩擦阻力80.多井配水间注水流程最突出的优点是( )。
A、压力表少B、适用于任何井网C、管损小D、操作方便二、判断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1.( )流动孔隙度是各油田开发实际需要提出的概念,即在一定条件下,流体可以在岩石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与该岩石(样)总体积的比值,称为该岩石(样)的流动孔隙度。
2.( )有效渗透率与岩石本身性质有关,而与孔隙中的流体性质和它们的数量比例无关。
3.( )当岩石受力发生断裂后,断裂面两侧岩体沿断裂面不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4.( )油田开发原则就是编制油田开发方案时,依据国家和企业对石油的需求,针对油田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开采政策和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