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发布日期:2013年4月实施日期:批准之日起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识别、评价影响公司职业安全健康的危险源,确定、更新《重大危险源清单》,为公司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制定和危险源的控制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在各项管理、生产和服务过程中风险评估与控制。
3编制依据和术语
3.1编制依据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及代码》
(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4)《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
(5)《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6)其他依据
3.2术语
(1)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它损失的意外情况。
(2)事件:造成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3)危险源(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4)相关方:关注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状况或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5)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6)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允许的全过程。
(7)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风险的状态。
(8)可容许的风险:组织根据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4.机构与职责
4.1组织机构
(1)设立风险评估小组
组长:经理
副组长:分管安全生产副经理
成员:安全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生产管理部门、技术管理部门、工会有关人员。
4.2职责
1)各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进行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确定和更新,并将结果填入《危险源辨识及评价表》,书面报送安全管理部门。
2)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公司的危险源做进一步辩识、汇总、登记及评价。
3)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熟悉工艺、设备、电器仪表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风险评价。
4)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确认重大危险源清单。
5详细规定
5.1评价时机
(1)常规活动每年一次(一般不超过12个月)。
(2)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及遇有下列情况应在开始之前:
1)新建、改建、扩建项目;
2)技术改进项目;
3)生产设施的变更项目。
5.2评价依据
(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5.3风险评估方法
(1)安全评价表法,该评价方法,适用于所有部门及分厂员工。
(2)风险的定量评价采用《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4.3条款和LEC评价法进行,LEC评价法适用于安全管理部门及危险辨识人员。
风险级别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见表1)。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因素中的频繁程度(见表2)。
C——如果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见表3)。
D——评价危险性大小(见表4)。
D值越大,说明危险性越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
当风险评估的最终危害性分值D≥160时,评价为重大风险,必须加以整改。
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表2 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表3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C)
表4 风险评估的最终危害性分值(D)
(3)安全管理部门根据以上表格中的数值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打分,记录到《危险源辨识及评价表》中。
(4)安全管理部门将评价出的高危险性的危险源(即显著危险、高度危险、极其危险)作为重大风险,汇总到《重大风险清单》中,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安全管理部门把审批后的《危险源辨识及评价表》、《重大风险清单》作为受控文件发放到各部门。
5.4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估
(1)频次、时机
1)安全管理部门对公司级重大危险源,每季度评价一次,分别在每季度上旬找出其危险因素,确定其危险等级,注意其变化趋向,写出安全评价报告,报到市安监局,制定安全措施,使其风险降低。
2)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后或重大变更时,发生各类事故时或按照实际要求接受同行业事故教训时,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一次风险评价。
(2)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
1)、依据已确定的风险评价方法、评价准则,定期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评价内容应全面。
2)根据风险评价,正确划分风险等级,记录重大风险,形成《重大风险清单》。
(3)控制措施
1)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逐项采取控制措施,并形成控制措施清单。
2)控制措施应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
3)安全管理部门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按照《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确定重大危险源。
4)安全管理部门应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并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
5)安全管理部门应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6)安全管理部门应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4)风险控制
1)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落实所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
2)对确定为重大隐患的项目,应建立档案。
3)评价结果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
5.5风险信息更新
(1)对常规活动每年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价和评审,非常规活动应在实施前进行风险评价,要求识别出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
(2)每年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3)当发生事故或变更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6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最终解释权归安全管理部门。
7附录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