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水中倒影B .雨后彩虹C .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了D .手影2020-2021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人教版)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29 30 得 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2.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卷Ⅰ(选择题,共51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个小题;共51分。
1~13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4~17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 意,全选对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1.“一河诗画,满城烟花”,2019年浏阳国际烟花节的焰火惊艳全球。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D )A .焰火属于自然光源B .焰火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C .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声速比光速快D .焰火把人影照在地面上,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主要是因为( C ) A .闪电发生的地点离我们近B .闪电是用眼睛看到的,人的眼睛能看得很远;而雷电必须进入我们的耳朵,传播的 路程更远C .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光速大于声速D .因为人的眼睛比耳朵反应更灵敏3.下列现象中,仅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A )4.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光屏用来验证像的虚实 B .玻璃板可以与纸面不垂直 C .蜡烛离玻璃板越近像越大D .做多组数据可以减小实验误差5.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小张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总 分 核分人A .B .C .D . 确的是( B ) A .小张的像逐渐变大B .小张想通过平面镜看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至少为身体整个身高的一半C .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则小王在平面镜中看不见小张D .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6. 面对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因为人们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实际深度并不相同,下面四幅图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 C )7. 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色散”的是( C )A .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B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C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D .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8. 光的三原色是( A )A .红绿蓝B .红黄蓝C .红黄绿D .红白蓝9. 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台湾省台中市一辆小客车,因车主将矿泉水随手放在仪表盘上的防滑垫上,导致防滑垫起火(如图所 示)。
这瓶矿泉水所起的作用相当于( C ) A .平面镜 B .三棱镜 C .凸透镜D .凹透镜10.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
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 .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 作原理C .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D .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11、下列措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B ) A 、道路两旁种植树木 B 、阅览室禁止大声喧哗 C 、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罩 D 、高速公路两旁安装板墙12、戴眼镜的人常因口罩佩戴不严实,出现眼镜“起雾”的情况。
“起雾”是因为( A ) A 液化现象 B 、汽化现象 C 熔化现象 D 升华现象13、用一架砝码严重生锈的天平去测量物体的质量,其结果将会 ( A ) A 偏小 B 偏大 C 不变 D 无法判断A.B.C.D.6040200 20 40 60 u/cmv/cm圆孔a b30°第18题图第19题图14.下列现象与光学知识对应正确的是(ACD )A.影子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B.“海市蜃楼”的形成——光的反射C.湖水中青山的倒影——平面镜成像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光的色散15.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正确的是(AB )16.如图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
根据图像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A.由图可知实验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B.当物距为5cm时的成像特点是正立、放大的虚像C.当物距为5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照相机D.当物距为5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幻灯机17.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实验次序 1 2 3 4 5物距u/cm 50 40 30 25 20像距v/cm 22 24 30 38 60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B.当u=25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当v=24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向距凸透镜32cm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小卷Ⅱ(非选择题,共49分)二、填空及简答题(每空1分,共20分。
)18.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小孔,再利用一片半透膜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
将小孔如图所示对着烛焰,这时我们看到蜡烛到圆孔的距离圆孔到薄膜的距离,我们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是(选填正立放大、倒立缩小)的。
19.由于光在电影屏幕上发生,所以人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屏幕上的像。
小明想用一块平面镜使水平面成30°角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完成光路图,2分),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胶片光源银幕电影放映机 甲 乙第19题图 第20题图F FO F45° NO′第(1)题图 第(2)题图A B20.小明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m 处他与镜中“自己”的距离是 m ,平面镜成的像是(选填“等大”“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虚“或“实)像。
21.小明在湖边游玩时,看到了一些光现象。
(1)茂密的树下有一个个园形的小光斑,是由于 而形成的太阳“像”。
(2)看到的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 (选填“深”或“浅”)。
(3)湖中孔桥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的虚像。
22.我们都知道小马过河的故事,如图所示,是小马过河的图片。
小马斜着看水中东西, 会发生折射。
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小马看到的河底位置比实际位置要 (填“深” 或“浅”)。
小马在河中的“倒影”看起来比它本身要“暗”一些,主要是因为不是所有的光 都在水面上发生了 。
23.甲图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
为让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应将胶片放 在距离透镜 的位置(选填序号:①一倍焦距以内;②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 ③二倍焦距以外),白色银幕是为了 所有颜色的光(选填“反射”或“吸收”)。
24.在玻璃板下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把一滴水滴在小物体正上方的玻璃板上,水滴就是一个放大镜,如果还看不清小物体,再拿一个凸透镜位于水滴正上方, 调节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就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小物体。
此时看到的是小物体的 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的(选填“放大”或“缩小”) 像(选填“实”或 “虚”),这个组合与 (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的原理相同。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25小题4分,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7分,共18分。
)25.(1)如图所示,凸透镜主光轴与水面重合,即:上半部分在空气中,下半部分在水中, 请作出通过凸透镜的入射光线,以及折射入水后的光线(方向大致符合物理规律 即可)。
(2)如图所示,F 为凸透镜L 的焦点,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B 为射向凸透镜且过 焦点的光线,在凸透镜的右侧有一平面镜MN 和主光轴OO′成45°,请画出经凸 透镜折射后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完整光路图。
平面镜O ENF纸板A纸板BS'SO 1O 2A 1A 2N 1 N 2 0c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0c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图甲 图乙26.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 点为入射点,ON 为法线。
入射光 为EO 时,反射光为OF 。
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时,三次实验得 到的数据填在如下表格中。
(1)根据实验数据表格的分析,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
(2)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如何操作: 。
(3)如果让光线逆着 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方向射出, 这个现象表明了: 。
(4)实验小组的同学小敏作发光点S 经过平面镜的像S' 的光路图如图所示。
她作图的步骤有:①作反射光 线O 1A 1、O 2A 2。
②作入射光线SO 1、SO 2,③作法 线O 1N 1、O 2N 2,④将反射光线O 1A 1、O 2A 2反向延 长交于S'。
她作图正确的顺序是 (填写序 号),这种作图方法是利用了 规律。
27.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
(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活中的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 或“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 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一段距离,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同学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 则光屏上 (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
(4)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使光屏远 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 作 用。
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 。
四、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第28小题8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实验次数入射角 反射角 160° 60° 2 50° 50° 330°30°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8、某工地需要400立方米的沙石,为了估测沙石的密度,用一只空桶装满一桶沙石,测得桶中的沙石的质量为52千克,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20千克,g=10N/kg求:(1)桶的容积是多少?(2)沙石的密度是多少?(3)若用一辆载重4000kg的卡车将沙石运送到工地,至少要运多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