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工程概况 (2)
1.1. 工程简介 (2)
1.2. 水文地质条件 (2)
1.3. 1.3.施工内容 (4)
1.4. 工期计划 (4)
2. 施工准备 (5)
2.1. 材料准备 (5)
2.2. 机械设备准备 (5)
3. 施工部署 (6)
3.1. 施工进场 (6)
3.2. 设备、材料进场 (6)
4. 施工方法 (7)
4.1. 钢管桩施工 (7)
4.2. 钢管桩顶槽钢焊接 (8)
4.3. 内侧钢管支撑施工 (8)
4.4. 桩间护壁施工 (8)
5. 基坑监测 (9)
5.1. 监测项目及监测点布置 (9)
5.2. 监测精度要求 (9)
5.3. 变形报警值及预警值 (9)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本工程为昌平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建明里小区1#2#3#住宅楼抗震加固工程,采用外套式加固方式,在建筑物周边外延2m,拟采用剪力墙结构,桩基础,承台梁底埋深与建筑物原有基础一致。
2#、3#住宅楼原有基础埋深3m,新建基础开挖底标高-3.0m,两栋楼北侧距现有平房3.0m~3.5m,不具备开挖基础的放坡条件,且根据现场勘察,平房实际基础标高高出2#、3#楼外自然地面约1.5m,基础开挖后实际边坡土体侧压力应按4.5m考虑。
因施工场地狭小,且从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基础边坡支护采用钢管桩加内支撑方式进行支护,以保证新建基础施工时的边坡安全。
1.2.水文地质条件
1.2.1.地质条件
根据现场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的综合分析,在目前最大勘探深度(20.00m)范围内的地层按沉积年代和成因类型可分为:人工堆积层和第四纪沉积层2大类。
按照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进一步将本场区地基土划分为6个大层,土层自上至下的分布情况见下表:
地层情况一览表
1.2.2.水文条件
1、拟建场区地下水情况
地下水位的现场钻探测量记录:
本工程勘察到地面下20m深度内未见地下水。
2、历年最高水位
根据我公司在该地区的勘察资料,近3年最高地下水位埋深约22.0左右,近10年最高潜水水位标高为60.0m。
3、地下水及地基土的腐蚀性测试及评价
本场地地下水位埋藏较深且附近无污染源,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可按微腐蚀性考虑。
根据9#钻孔的取土腐蚀性试验成果(试验结果详见“土的易溶盐分析报告”)判定: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
1.3.1.3.施工内容
本工程施工内容包括施工场地平整、地面混凝土破除、钢管桩施工、槽钢冠梁焊接、钢管内支撑施工等。
1.4.工期计划
计划工期:7历天,不含钢管支撑施工,支撑在基础土方开挖时完成。
2.1.材料准备
水泥:P.O 3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砂;0.5~1.0碎石;
108钢管(壁厚4mm);180*68*7mm槽钢;6.5圆盘条;
支撑材料:50mm钢管
2.2.机械设备准备
机械设备一览表
3.1.施工进场
进场后,首先对施工现场进行“三通一平”,对影响钻机成孔的地面混凝土进行破除,要求现场满足施工的顺利进行。
3.2.设备、材料进场
施工设备与施工材料开始进场。
施工设备、材料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布置,根据每个楼座的工程量、现场条件,合理配备施工人员与设备,合理布置材料码放,包括钢管加工场地,水泥、砂石料堆放场地。
4.1.钢管桩施工
4.1.1.钢管桩施工工艺
4.1.2.钢管桩施工要求
1、平整场地:在钢管桩施工前进行场地平整,并对影响钻机成孔的地面混凝土进行破除,以保证测量放线准确和钻机就位钻孔。
2、测量放线:场地平整后按设计要求进行桩位放线,桩位误差小于20mm。
3、钻孔:钢管桩钻孔采用地质钻机,钻孔连续进行。
4、下钢管:钢管直径为108mm钢管,每根长度6.0m,成孔后下入钢管。
5、灌水泥浆:在钢管下端打上渗浆孔,钢管上端位于地面上20cm;将注浆管从钢管中插入孔底,开始注入水泥浆(水灰比为0.5~0.6),待浆液上升到孔口时停止注浆。
待碎石投入完成后从孔口进行补浆。
6、投入碎石:从钢管内、外投入碎石,碎石粒径5~10mm。
7、振动成桩:边投碎石边用注浆管上下移动和用铁锤振动钢管,使碎石将
钢管内、外的空隙充填满。
8、养护:钢管桩施工完成后应养护48小时以上方可开挖边坡。
4.2.钢管桩顶槽钢焊接
1、为保证钢管桩整体受力,钢管桩顶用槽钢通长焊接。
2、槽钢规格180*68*7mm。
3、焊接质量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
4、焊接完成后要注意成品保护,防止后续施工造成槽钢变形。
4.3.内侧钢管支撑施工
1、钢管支撑1.5m设一道,钢管规格采用Φ50mm,壁厚3mm。
2、钢管支撑在基础开挖的同时进行,土方开挖前,支撑根据实际长度尺寸提前加工完成,在开挖时,土方开挖至哪个位置,在半小时内将哪个位置的支撑做好,已保证钢管桩不能有大的位移情况发生。
3、支撑钢管一端与钢管桩顶槽钢进行焊接,一端支撑在楼房原外墙上,并加转扣对支撑钢管施力,保证钢管牢固。
4、钢管支撑过程中,要采取措施保证钢管水平,垂直。
5、钢管支撑在结构施工中不要进行接触性破坏,如发现松动情况,要及时进行修复。
6、钢管支撑在基础回填至-1.5m以上时,方可进行拆除。
4.4.桩间护壁施工
1、修整工作面:根据设计要求修整边坡,平整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2、Φ6.5盘条编网,间距250*250mm,钢筋搭接35d,钢筋与钢管桩做有效焊接,网片横、竖设Φ14压筋,压筋与钢管桩顶槽钢做有效焊接。
3、喷射砼:喷射砼强度为C20,厚度为30~50mm。
5.基坑监测
5.1.监测项目及监测点布置
1、监测项目
1)钢管桩顶部水平位移;
2)钢管桩顶部竖向位移;
3)周围建筑物变形。
2、监测点布置
1)坡顶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沿钢管桩顶布置,应优先布设在基坑中部、阳角等位置,水平间距5m,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共用。
2)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监测点布设位置同坡顶竖向位移监测点,沉降监测点埋设在原状土中。
3)周边建筑变形监测:建筑物水平、竖向位移监测点布设在临近墙体上,监测点不少于3点。
5.2.监测精度要求
本工程变形观测精度要求,观测值中误差不应超过变形允许值的1/20~
1/10,或者1mm~2mm。
结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工程测量规范》中有关变形观测条款,并参考同类工程经验,以基坑主体结构为主,确定该项工程属I 等变形监测等级,即应达到: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0.5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0.3mm,变形点的点位中误差≤±3.0mm。
5.3.变形报警值及预警值
二级基坑
(1)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报警值:50mm,预警值:35mm;变化速率报警值6mm/天;
(2)支护结构竖向位移报警值:50mm,预警值:35mm;变化速率报警值变化速率报警值6mm/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