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道德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是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基本行为规范。
同所有的社会道德的一样,它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新闻信息传播行为的道德规范,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形成并不断得到充实的,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和新闻事业的发展,不断充实和更新着自身的内容和形式。
新闻道德介绍新闻道德是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为调整人际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倡和遵循的行为规范。
西方产业革命后,新闻传播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同时也出现了相互矛盾、相互干扰以及不守信用、不择手段等不良现象。
为了调整新闻传播活动中各有关方面的关系,一些新闻机构、团体分别制订《记者守则》、《报业信条》、《新闻伦理纲领》等作为新闻工作者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
1874年瑞典政论家俱乐部成立后订有职业守则,作为各报行为指导纲领。
1923年美国报纸编辑人协会制订的《新闻规约》,是西方第1 个由新闻同业制订的自律规约。
1954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草拟《国际新闻道德规约》,由联合国转发各国记者协会参照执行。
新闻道德的范围从报业扩展到广播、电视等整个新闻事业。
无产阶级新闻道德,是无产阶级报刊在实现历史使命,同资产阶级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在社会主义国家,称为社会主义新闻道德。
社会主义新闻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体现。
社会主义新闻道德体现了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对人民利益的忠诚和对人民权利的尊重,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责任感、事业心、组织纪律性,以及新闻机构、新闻工作者相互间团结互助的关系。
社会主义新闻道德主要包括: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促进社会主义事业;②新闻报道必须完全真实,说真话,坚持真理;③服从党的领导和人民政府的管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④遵守宪法、法律、革命纪律和社会公德,不以权谋私;⑤新闻机构之间和新闻工作者之间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新闻道德特点新闻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它是新闻职业出现之后,新闻从业人员在长期的新闻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由于新闻工作的特殊性,新闻道德除了一般职业道德的共性外,还具有不同于其它职业道德的个性特点。
从共性方面说,新闻道德作为职业道德的一种,它同其它职业道德一样,具有社会性、阶级性、规范性、约束性、实践性等特点。
从个性方面说,在新闻道德理论研究中,仁智互见,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新闻道德作为职业道德的一种,它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较,新闻道德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强烈的政治色彩。
新闻道德之不同于其他职业道德形态的根本区别,还在于它对新闻报道行为的发生的特殊的规范意义”。
新闻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发展的历史看,新闻道德产生的时间晚,但发展的速度快。
众所周知,职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社会分工是职业形成的必要条件,而职业的产生又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必要条件。
先有了社会分工所形成的各行各业,然后才有与一定职业的社会地位、作用、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职业道德。
新闻作为一种专门采集、整理和传播各种信息的特殊职业,它的出现不过400多年,而中国新闻业的产生不过百余年的历史。
由于这一职业产生的时间不长,与之相适应的新闻道德产生的时间自然也比较晚。
相对于“官德”、“师德”、“医德”、“商德”、“艺德”等古老的职业道德来,新闻道德还相当年轻。
在中国浩瀚丰富的古代典藉中,可以分别看到古人对于“师德”、“官德”、“史德”、“艺德”、“武德”、“医德”的丰富论述。
但是,在中国近代以前的任何一部典籍中,很难发现有关新闻道德的论述,因为真正的新闻职业在中国是到近代才出现的。
新闻职业产生之后,新闻道德才有了赖以产生的基础。
相对于大多数职业道德来说,新闻道德虽然产生的时间晚,但是,其发展和定型的速度非常快。
除了近代报人在办报时自觉地阐明报纸的道德责任外,而且较早地出现了成型的记者道德规范。
1 919年,徐宝璜先生在出版的中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新闻学》中专门列出的“访员应守之金科玉律”,可以说是中国新闻道德规范的雏形。
而美国在1908年,就出现了由威廉制定的《记者守则》。
可见,新闻道德在职业教育中受重视程度及职业规范的出现之早,较之于一些古老的职业来,可谓是后来居上。
这是新闻业值得自豪的事情。
第二,从地域和形式上看,新闻道德受到全世界关注和重视,而且大多制定了成文的道德准则。
职业道德规范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多数是不成文的,没有什么明文的规定,而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生活和活动中,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职业习惯和职业传统,在一定的职业集团中得到了公认,然后对人们的职业活动和职业交往发生调节和规范的作用。
还有相当多的职业,除了在相关的职业道德著作中出现一些观点并不一致的有关道德规范的论述外,并没有成文的道德规范。
但是,新闻道德却是个例外。
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从19世纪以来,新闻道德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受到重视,而且,20世纪以后,很多国家陆陆续续制定出了明文的新闻道德规范。
如美国的《记者守则》;日本的《新闻伦理纲领》;英国的《英国报人道德规则》;中国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等等。
还有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加拿大、土耳其、南非、巴基斯坦等许多国家都有明文规定的新闻道德准则。
不仅许多国家有自己的新闻道德规范,而且,联合国还制定了《国际新闻道德信条》、《记者行为原则宣言》等全球性的新闻道德准则。
像这样受到全世界普遍关注和重视的职业道德建设和道德规范的制定,其他行业是不多见的。
这一现象的出现,不是人为造成的,而是由新闻职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
因为没有哪一种职业像新闻这样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及人民的生活有着更大的影响,也没有哪一种职业的道德状况对职业自身的生存发展有着如此密切的相关性。
尤其是现代社会,新闻已成为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对新闻职业的关注程度超过了任何一种职业。
因此,新闻道德的建设不得不引起社会和职业自身的高度重视。
第三,从受传统道德的影响看,新闻道德受“史德”的影响最深。
虽然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但职业道德之间又是可以相互包容、相互影响和相互吸收的,这不仅是因为所有职业道德都与社会公德有关,都贯穿着社会公德的影响并融合了某些传统的与现代的社会公德的因素,而且由于有些职业在其职能、作用、劳动方式等方面具有许多相似性。
这样,在具有某些相似点和共同点的职业之间,就必然会出现道德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新闻道德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与传统的“史家精神”或称为“史德”的关系最为密切,犹如一对孪生兄弟,蕴有天然的血缘。
“史家”、“史官”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职业,他们的专职工作就是记录历史大事。
《汉书·艺文志》说:古者“君举必书……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尚书·多士》中还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
可见,“史官”这一职业至少在殷商时代就出现了。
作为历史事实的记录员,史官的工作其实并不是那么好做的,记事也好,记言也好,都离不开王朝君主和贵族大臣。
将好的事实记载下来,自然皆大欢喜,若将人的罪恶记录下来,传之后世,遗臭万年,恐怕就不那么好办了。
历史上被人称道的耳熟能详的例子,就是崔杼杀太史的事。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齐国的大臣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公,“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
崔子杀之。
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
其弟又书,乃舍之。
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为了写下五个字,不惜抛去三颗头,而且还有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后来人。
这是何等壮烈,何等尽职!史家的忠于事实、秉笔直书、不畏强暴、甘洒热血的精神对新闻道德的形成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为史家与记者都是客观事实的记录者。
没有一种高度负责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人,不能做史家,同样不配做记者。
在中国近代第一次出现办报高潮的时候,著名报刊宣传家梁启超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中就提出了“治此业者,而不可不有史家之精神”的主张。
此后“记者应该有这样的抱负:作一个现代史家”便成了人们的共识。
不仅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是这么看的,国外新闻界也是如此。
法国的贝尔纳·瓦耶纳说:“记者应当学会历史学家的工作方法:追根潮源,考订证据(当然也包括自己提供的证据),对证核实各种不同的材料,淘汰那些不合实际的假设等等。
不然,他会把真象和幻影混为一谈”。
为什么国内所有新闻道德规范都将忠于事实、追求消息的真实可靠作为最重要的一条准则,就是因为记者同史家一样,肩负着描述和记录历史的神圣职责。
新闻道德在受优秀传统道德的影响上,与史家道德的关系如此密切,这正是新闻道德所特有的。
新闻业与新媒介第四,从新闻道德的内容上看,其原则规范既有受新闻自身规律支配的普遍性,又有受一定政治制度和文化观念制约的阶级性。
比较不同国家制定的新闻道德准则,不难发现这样一种事实:在内容上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差异。
就其同者而言之:提倡新闻真实,反对歪曲事实;提倡公众利益反对以新闻谋私;提倡客观公正,反对个人偏见;提倡维护法律、反对揭人隐私;提倡对社会负责、反对伤风败俗等等。
就其异者而言之,主要表现在,突出的重点不同,规范的内容不同等等。
这种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现象,正好说明新闻道德既要受制于新闻自身规律又要受制于一定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的特点。
在职业特性上,新闻与政府、与司法、与社会的关系,的确比其他职业更为直接和密切。
其职业道德受到政治体制、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和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例如,在西方的新闻道德准则中,只提个人权利,不提团结协作;只提不受约束的自由,不提舆论导向等等,就与西方以个人为中心的文化价值观以及资本主义私有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的新闻职业道德中,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作为重要的道德准则规定下来,也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新闻职业道德的影响。
这是社会主义新闻道德特有的内容。
从这个意义讲,新闻道德也同其他的职业道德(如律师道德、军人道德、教师道德等)一样,必然具有阶级性和政治性的特点。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新闻自身的规律对新闻道德的制约和影响也是必然存在的。
在人类共同的职业活动中,也的确存在共识性道德观念。
方兴未艾的关于“普遍伦理”的研究,正好说明了阶级性与普遍性共存的人类伦理现象。
第五,从新闻道德自律的目的看,其规范的制定是为了救自身之弊。
新闻业有成文的职业道德规范,在时间和范围上都优越于其他职业,这不是说,新闻业人士的道德觉悟比别人高,而恰恰是因为新闻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受到种种道德问题的严重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