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年、月、日的知识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具有常识性,而且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包含着许多规律,与数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本小节探索并解决与日历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各种规律,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发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境一:共同的休息日。
结合9月份日历开展有关休息日的研究探索活动,发现每个人的休息日中蕴含的规律,掌握寻找一家人共同休息日的方法,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情境二:日历中的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9月份的日历中圈出的数从中发现规律,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感受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1.结合“共同的休息日”这一常见生活情境,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探索并掌握解
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2.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日历中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初步感受集合思想,体
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集合思想,提高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自主意识。
相应课件。
一、情境导入
1.师:我们生活学习都离不开时间,日历就可以帮助我们记录时间,日历中有没有数
学问题呢?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
2.师: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时间与数学,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出示情境图)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1.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
(1)“奇思的父亲是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是什么意思?
预设:父亲工作3天后休息1天。
4天里有3天工作有1天休息。
(2)“奇思的母亲是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又是什么意思?
预设:母亲工作1天后休息1天。
2天里工作1天休息1天。
(3)奇思是怎样休息的呢?奇思是周六、周日休息。
2.(出示9月份的日历)师:9月1日大家都开始工作或学习,奇思一家想要出去游
玩,选择什么时候合适呢?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要选择全家共同的休息日才行。
4.师:根据这张日历,你能找出9月份奇思全家共同的休息日吗?
5.学生尝试、组内交流,教师引导分析:
(1)你是怎样找到奇思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
(2)怎样表示父亲的休息日?怎样表示母亲的休息日?怎样表示奇思的休息日?
(3)根据标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6.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结果:
(1)可以先分别标出奇思父亲、母亲、奇思的休息日,再找到他们共同的休息日。
(2)可以用不同的符号分别表示他们的休息日,比如可以用△表示父亲的休息日,用○表示母亲的休息日,用表示√奇思的休息日,再观察发现。
(3)4号、8号……同时标有△和○,表示父母同时在家休息;4号、24号同时标有△、○、√,表示只有这两天奇思和父母同时在家。
[设计意图:用不同符号标记,让学生感受、理解并掌握用不同符号表示解决问题,体会方法的多样性,从直观过渡到抽象,为后面的学习做一定的铺垫,]
7.(出示集合圈图)师: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淘气是这样表示的,你能像他这样表示出
父子、母子以及全家的休息日吗?
8.学生独立尝试、组内交流,教师引导交流明确方法:同时有三角形和圆形的就是父
母共同休息日;同时有三角形和对勾的就是父子共同休息日;同时有圆形和对勾的
就是母子共同休息日;同时有圆形、三角形和对勾的就是奇思一家三口共同的休息
日。
9.师:用这样的图表示共同的休息日有什么好处?
10.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集合表示的优势及特点。
11.师:请你仔细观察你填的这些数,你能发现什么?
1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想法。
13.(出示日历)笑笑在观察9月份日历的时候又有了新的发现,认真观察方框里的4
个数,你也能有所发现吗?
14.学生观察、发现、互相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横着、竖着、斜着),
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15.师:其它组的数是不是也具有这的规律呢?自己再选一组试试吧!
16.学生验证、交流,教师引导明确:你认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17.师:再观察日历中有阴影的9个数,你又能发现什么?
18.学生观察、发现、交流、换一组数,再次观察发现,验证规律。
19.教师引导解释规律。
20.(出示淘气和笑笑的话)师:根据笑笑和淘气说的话,你能知道他们选的日期吗?
你是怎样知道的?
21.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思路。
[设计意图:发现规律、解释规律、应用规律应该是规律教学的一般程序,特别是解释规律环节,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理解能力的提升,他们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对提高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
22.拓展阅读
(1)学生阅读“少年高斯的故事”,教师提问: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解释算法,激励大家勤于思考。
三、小结
1.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全课。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