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幼儿园去“小学化”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文:幼儿园去“小学化”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武汉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幼儿园去“小学化”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学校:武汉广播电视大学指导老师:***专业:学前教育学号:*************姓名:***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前言..........................................................................................1-2 一.“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弊端...................................................2-5 (一)"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2-3 (二)"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 (3)(三)"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3-4 (四)"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4-5 二.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5-8 (一)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原因...................................................5-6 (二)幼儿专业教师的缺失使得教学模式得不到改善 (6)(三)幼儿园脱离办园宗旨和原则...................................................6-8 三. 消除幼儿教育" 小学化"的对策及要点....................................8-10 (一)家长需要调整教育幼儿的教育观念,要从幼儿成长的长远发展考虑...8-9 (二)幼儿园应该根据儿童发展的规律,制定并实施儿童发展计划............9-10 (三)社会要从政策、制度上进行改革,加强宣传,使幼儿园教育健康化发展 (10)四、国外幼儿园的教学借鉴.........................................................10-11 结语..........................................................................................11-12 参考文献 (12)幼儿园去“小学化”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由于受社会竞争加剧及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影响,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幼儿时期各种能力习惯的学习对其后续发展的重要性,导致了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为了迎合家长盼子成才的迫切需求,许多幼儿园开始将小学的学业提前到幼儿时期进行学习,小学时期的日常教学活动占据了幼儿的大部分游戏时间,这种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教育的规律,超出了幼儿所能接受教育的适宜度,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发展。

目前,幼儿教育出现了小学化倾向,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提前把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数学运算等小学一年级的部分教学内容纳入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甚至把幼儿园的学前班办成了“小学预科”班。

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和相当一部分公办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

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做法,需要教育部门下大力气加以纠正。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原因对策借鉴【前言】不同的时代、地域的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存在的形式、作用的发挥、追求的目标、选择的内容、采用的方法等的不同。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部分,对幼儿发展起着重要的教育启蒙作用。

在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幼儿教育的基础性教育作用也逐渐被人们重视。

近年来,各地不断探索教育改革的途径,积极吸取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使得幼儿教育不断发展,表现出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思路。

幼儿教育的市场化运作也为幼儿教育注入了新活力。

可以说,从纵向历史发展脉络看,幼儿教育是越来越体现出科学和人性化的特点。

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

比如很多地方幼儿教育中,重视制度管理轻视人格培养,重视整体要求轻视个体差异,重视智能发展轻视全面发展。

其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较为突出,这制约了幼儿全面发展,不符合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还待纠正。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主要来自于社会的影响和 1功利化的追求。

在教育领域,虽然素质教育口号都在提倡,但中小学教育中的应试倾向并没有因此而改变,甚至愈演愈烈。

学校和家长都在为提高孩子成绩想尽各种办法。

最容易实现的就是让孩子提早学习文化知识,在起跑线上先人一步,因此在入学前,家长就重视孩子知识的教学,幼儿园如果能较为系统的教授文化知识,更能被家长所认可。

对于幼儿园,进行基本的文化课教学,比培养孩子全面发展更易操作。

同时,一些小学入学的考试,也加剧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为了在入学时就先人一步,家长和幼儿园也形成了这种默契,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了幼儿园实际运作中的普遍现象。

这种现象背离了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文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当遵循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将保育和教育相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中。

任由幼儿教育“小学化”发展,必然会违背幼儿教育方针,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势在必行。

一、"小学化倾向"的弊端(一)"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我现在教小学三年级,我们班上有好些学生到现在握笔的姿势都不正确,我反复纠正了好多次都纠正不过来,后来和家长谈过以后才知道,在幼儿园的时候四岁就开始学写字,那时候手上的骨骼和肌肉都没有发育好,所以怎么也捏不好笔,但每天的写字作业必须要完成,慢慢的就形成了错误的握笔姿势,后来就怎么也改不过来,而且有的孩子的手指也有变形的迹象,看来这错误的握笔姿势要伴随他们一生了。

这是我对幼儿园“小学化”对孩子的身体造成的伤害的最切身体会。

孩子不仅幼儿期形成了错误的握笔姿势及错误的写字笔顺,得不到纠正,上小学改起来特别困难,而且从小养成了不正确的书写习惯,书写不端正,错字连篇,多数人一生难改。

另外,由于感到疲劳,而趴桌子看书、写字;注意力不集中, 2经常溜号;学习、做事“磨洋工”等等不良习惯产生。

(二)"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

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我给大家讲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故事: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

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

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

妈妈在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

这位母亲提起诉讼的理由是:她认为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她识读了26个字母,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

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

此案在内华达州立法院开庭。

法庭裁决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

因为陪审团的23名成员认为,该幼儿园的做法犹如剪去了伊迪丝一只想象的翅膀,并早早地就把她投进了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使孩子在智力的启蒙阶段,不能在想象的天空里振翅翱翔。

这个案例后来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

现在美国《公民权法》规定,幼儿在学校拥有玩的权利。

或许正是这一规定,使美国在科技方面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也使美国出现了比其他国家多得多的年轻的百万富翁。

这个故事可以让我们好好的反思一下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的状态。

现在很多幼儿园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

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

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三)"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

3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

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

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所运用的强制性方法对孩子的影响,孩子被压抑的兴趣和紧张焦虑的心情,久而久之将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健康。

结果我们的“教”让孩子变得被动,让孩子变得“厌学”。

所以当人们为这般教育的成果而欣喜和得意时,我们是否想到:孩子的认知发展是以情感、社会性发展为代价的;孩子的眼前发展是以长远发展的牺牲为代价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