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矿鉴定报告

岩矿鉴定报告

岩矿鉴定报告手标本号:柳评177井(1560.9m)薄片号:1野外定名:浅灰色含炭质油迹细砂岩肉眼观察:手标本为灰黑色,有少量植物炭化的碎片,水平层理明显。

镜下观察:水平纹理构造,粉砂状结构。

岩石中的水平层理由粉砂砂粒与粘土物质及有机质等含量的不同表现出来。

有的层理石英粉砂多,有的云母等类多,有的有机质多(呈灰黑色),水平层理十分清晰。

岩石中有二条裂缝(指该薄片中),这二条裂隙平行水平层理连续延伸,一条长10.8mm,另一条8.3mm,裂隙宽度0.03mm—0.08mm之间。

岩石很细,砂粒约占80%±,粘土质点(隐晶质)、有机质等约占20%±。

砂粒:都在粉砂级范围内,大体上长粒状粉砂粒有定向性,与层理一致。

粉砂粒主要由石英(50%±)、长石(10%±)、黑云母(15%±)、白云母(2%±)、黑色铁质(3%±)、碳酸盐(20%±)组成。

此外还有微量绿泥石、磷灰石等。

石英粉砂:棱角状、长棱角状较多;粒状石英粒径在0.02mm—0.06mm之间,长棱角状的最高达0.1mm,但宽度在0.02mm±,消光均匀,干净、透明,一级白干涉色。

黑云母:棕黄色,条状,长在0.05mm±,宽在0.01mm±,定向性强,多色性为棕黄(Ng’)→浅黄(Np’)。

碳酸盐:有方解石和白云石,后者远多于前者,常见菱形颗粒,高级白、闪突起明显,粒径多0.04mm。

长石:粘土化和绢云母化均有,有的可见聚片双晶,粒径在0.02mm—0.04mm之间。

油迹:棕黄色,与黑云母颜色相同,二者难区分。

区别处:油迹不是条状,也没有多色性,呈均质性。

鉴定名称:灰黑色含炭质油迹粉砂岩柳评177井(1560.9m),5x手标本号:柳评177井(1561.02m)薄片号:2野外定名:肉眼观察:镜下观察:细粒砂状结构,水平纹层理构造。

岩石由细粒砂—极细粒砂及胶结物组成,主要是细粒砂,砂粒约占85%±,胶结物仅占15%±;为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

砂粒主要由石英(60%±)、长石(20%±)、碳酸盐矿物(10%±)和黑云母(5%±)组成,有微量磁铁矿、磷灰石、绿泥石、锆英白云母等。

石英砂:棱角状为主,少数颗粒某些边为次棱角状,它形粒状或长粒状,无定向性,粒径(宽)大的在0.15mm±,小的仅0.03mm,大多数粒径在0.08mm—0.12mm之间。

最高干涉色一级黄白。

干净、透明、无色,多数无波状消光,个别有弱的波状消光。

长石:它形,粒状,多数粒径在0.1mm±,表面稍脏,有的有浅灰色粘土化,有的有绢云母化粘土化,有的干净一点,聚片双晶常见,少数有格子双晶。

碳酸盐砂:它形,不规则状,可见一组解理,闪突起十分明显,高级白(浅彩色色调)干涉色。

粒径在0.05—0.1mm之间。

个别有呈菱形状,方解石远多于白云石。

黑云母:条状为主,半自形,也有不规则状,棕色—浅黄色多色性,平行消光,一般条长0.2mm,宽0.06mm—0.12mm。

胶结物:隐晶质(灰色),有的呈褐灰色,或没有光性表现。

有一部分为碳酸盐胶结物。

岩石粉末加稀HCl,很长时间出现小泡。

鉴定名称:灰色钙质细砂岩柳评177井(1561.02m),5x手标本号:柳评177井(1562.43m)薄片号:3野外定名:浅灰色炭质细砂岩肉眼观察:浅灰色,在水平层理面上可见植物碎片和白云母小片。

岩石粉末加稀HCl,较缓慢有少量泡。

镜下观察:具有水平纹理,矿物有定向性,长轴基本上平行水平纹理方向。

薄片中有三条平行层理的裂缝。

一条延伸较长,长达薄片的切面,约长26.6mm,宽度在0.06mm—0.18mm之间,裂缝两壁呈波浪状,主要缝宽在0.12mm±。

另两条缝约2.5mm 长和3.8mm长,宽度也在0.12mm±。

砂粒粒径(宽度)在0.02mm—0.11mm之间,绝大多数在0.03—0.05mm之间,属于极细粒砂—粉砂之间。

有的学者把粉砂与极细砂界线定为0.03mm,有的学者把界线定为0.05mm。

我们同意第一种界线,因此,我们定为极细粒砂。

砂粒主要由石英砂(60%±)、长石(20%±)、黑云母(10%±)、碳酸盐(5%±),有少量绿泥石、白云母和微量磁铁矿、磷灰石等。

胶结物为尘点状粘土矿物(有的被棕黄色油迹污染)、碳酸盐矿物。

岩石中极细砂粒约占85%±,胶结物占15%±。

石英砂:尖棱角状,它形,长它形较多,多数长0.12mm,宽仅0.04mm,干净、透明、无色,一级白最高干涉色,部分为一级灰,多数消光均匀,少数有很弱波状消光。

长石:次圆状,宽板状,多数粘土化和绢云母化,有的无次生变化,显示聚片双晶。

有不少被油迹污染呈灰褐色,粒径多在0.05mm±。

黑云母:细条状,棕褐(Ng’)→浅黄褐多色性,平行消光,长达0.2mm,宽仅0.02mm±。

碳酸盐:有方解石,也有白云石(菱形),高级白干涉色,闪突起,粒径在0.05mm±。

胶结物:在砂粒接触处或孔隙中,粘土质往往污染呈浅棕褐色,碳酸盐(主要是方解石)微粒闪突起明显,干涉色为彩色色调。

胶结物中的棕褐色可能是粘土质被油污染的结果。

鉴定名称:浅灰色含炭质极细砂岩柳评177井(1562.43m),5x手标本号:柳评177井(1562.75m)薄片号:4野外定名:肉眼观察:浅灰黑色,有少量植物碎片,层面上有微量白云母小片。

岩石粉末加稀HCl,长时间有气泡冒出。

镜下观察:极细砂状结构,水平层理构造。

砂粒约占岩石90%±,胶结物约占10%±,主要为接触式胶结。

岩石中有三条裂缝,都平行水平层理延伸,其裂缝宽度基本一致,裂缝宽0.10mm—0.14mm之间,最长的一条裂缝贯穿整个薄片。

砂粒主要由石英(65%±)、黑云母(20%±)、长石(6%±)、方解石(6%±)、条纹状黑色铁质(3%±)组成,有少量绿泥石、白云母。

石英砂:棱角状、长粒状及粒状,绝大多数粒径在0.06mm—0.04mm之间,干净、透明、无色,最高干涉色一级浅黄白,多数为一级白及一级灰白,少数为弱的波状消光。

黑云母:条状,定向排列,为棕褐(Ng’)→浅黄白(Np’)多色性,平行消光,一般长0.12mm,宽0.02mm,有的宽达0.06mm。

长石:粘土化及绢云母化都有,少数干净,但有聚片双晶,也有格子双晶的钾长石,多数粒径在0.05mm±。

方解石:不规则状,闪突起明显,高级白(浅彩色色调)干涉色,有的粒径小,仅0.03mm,有的达0.08mm。

胶结物:显微隐晶质的深灰色或浅黄褐色,分布于极细砂粒接触处,主要都围绕各种砂粒边缘呈线状分布。

鉴定名称:浅灰黑色含炭质极细砂岩柳评177井(1562.75m),5x手标本号:柳评177井(1562.8m ) 薄片号:5野外定名:肉眼观察:灰黑色,含植物化石。

镜下观察:水平层理夹透镜状层理构造,有极细砂状结构及粉砂泥状结构,主要是极细砂状结构。

水平层理由不同色调的极细砂岩层和粉砂泥质岩平行层理表现出来,主要是极细砂岩层。

薄片中有一条贯穿薄片的裂隙,其裂隙宽在0.02mm —0.05mm 之间变化,主要在0.02mm —0.03mm 之间。

极细砂岩的砂粒约占75%±(平均),胶结物平均约占25%±。

砂粒主要由石英砂(90%±)、长石砂(5%±)、黑云母(3%±)及方解石(2%±)构成。

还有微量白云母、绿泥石、黑色不透明铁质、磷灰石等。

①石英砂:棱角状、次棱角状,粒状,它形、长它形较多,绝大多数粒径(宽度)在0.03mm —0.05mm 之间,为极细粒砂,干净、透明、无色,最高干涉色一级白,但多数为一级灰或灰白,极少数有波状消光。

②长石砂:有的干净,有聚片双晶,有的有粘土化及绢云母化,粒径在0.04mm±。

③黑云母:条状,平行层理,棕褐(Ng’)→浅黄白(Np’)多色性,平行消光。

④方解石:它形,不规则状,粒径在0.04—0.05mm 之间,高级白,闪突起。

胶结物:泥质为主,次为少量粉砂质(粒径为0.01mm 41±)、有机质,泥质主要是呈一级黄白的片状粘土矿物,与绢云母很难区分,非常细小。

胶结物总体呈灰褐色或深浅不同的棕黄色。

薄片中有微量油迹,油迹呈不均匀棕褐色,全消光,长它形,大的长0.5mm ,宽0.22mm 。

鉴定名称:灰黑色含炭质极细砂岩柳评177井(1562.8m ),5x手标本号:新1井(1134.59m)薄片号:6野外定名:肉眼观察:灰绿色镜下观察:水平层理构造,粉砂状结构。

水平层理由不同色调的平行层理体现,每层中粉砂定向明显,粉砂的长轴平行于层理。

薄片中有三条裂缝,裂隙延长方向平行层理,裂隙延伸长、宽度较均匀,宽在0.015mm —0.04mm之间。

粉砂:定向性明显,粒径绝大多数在0.02mm—0.03mm之间(宽度)。

粉砂约占60%±,胶结物约占40%±。

粉砂矿物组成主要是石英(80%±)、铁质(10%±)、云母(10%±),长石很稀少。

①石英粉砂:棱角状,长条不规则状,粒状。

粒径在0.02—0.03mm之间,少数仅0.01mm,长粒状的具有明显定向,长轴平行层理,一般长0.05mm,宽仅0.02或0.03mm±。

干净、透明,一级黄白最高干涉色,多为一级灰干涉色。

②铁质:黑色,不透明,绝大多数为长条不规则状,定向性明显,长条平行水平层理,长条一般长0.1mm±,最长的达0.3mm,但宽度都在0.01mm±。

③云母:有黑云母和白云母,定向性明显,平行层理,一般都呈条状,长在0.05mm±,宽在0.01—0.02mm之间,多为0.01mm。

黑云母为棕褐色黑云母。

胶结物:泥质、有机质,主要为浅棕黄色,也有部分为浅灰黄色,粒度很细,不少为毛发状极细的片状矿物(不好区分是粘土矿物或云母)。

鉴定名称:灰绿色粉砂岩新1井(1134.59m),5x手标本号:新1井(1136.10m)薄片号:7野外定名:肉眼观察:浅灰绿色、薄层状镜下观察:含粉砂泥状结构。

在该薄片中泥质(粘土矿物)占85%±,粉砂约占12%±,极细砂占3%±。

极细砂:分布很不均匀,在泥质中局部地方才出现,呈星点状。

极细砂成分主要是石英,次之长石。

石英干净透明,最高一级黄白干涉色,多为一级白或灰白,棱角状,粒径在0.15mm—0.08mm之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