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栽蒜苗(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栽蒜苗(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栽蒜苗(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规范有序的解决问题的步骤。

学习重点
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习难点
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二、自学指导。

1.情景导入:
(用蒜苗生长的动画图片引入新课)
2.由学生动手,演示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

3.动画演示蒜苗生长情况折线统计图(要强调学生注意观察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让学生分析在格子图中画折线统计图可以分成哪两步。

三、习题巩固。

课本P89练一练1。

四、实践应用。

课本P89练一练2。

五、课堂小结。

1.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
折线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事物的变化情况。

2.怎样画折线统计图呢?
(1)先在格子图中描点。

(2)连线。

3.统计图一般有几种形式呢?
统计图一般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形式。

4.进行预测时,先要找出数量变化趋势中的规律,再进行预测。

六、知识拓展。

为了寻找小玲跳绳成绩提高的秘密,笑笑帮助小玲记录了锻炼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图。

(1)小玲跳绳中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最快?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答:小玲第5~10天成绩提高最快,第15~20天和20~25天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3)估计小玲第8天的成绩大约是多少,达到每分135个大约是在第几天?
答:估计小玲第8天的成绩大约是118个,达到每分135个大约是在第12天。

七、目标检测。

1.要表示上海2013年全年每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用( )表示合适。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2.统计图一般有 、 、 。

3.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李明从9时到11时由甲地到乙地骑车行驶的情况。

(1)李明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多长时间?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他平均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2)李明在中途停留了吗?如果停留了,那么停留了多长时间?
(3)李明在最后30分里行驶了多少千米?比他骑车行驶全程的平均速度快多少?
甲地到乙地骑车行驶统计图
5
10
15
20
25
30
35
9时
9:30分
10时
10时30分11时
八、实践作业。

根据十几天观察蒜苗得到的结论,写一篇《我的蒜苗长得快》数学实践小论文。

路程/千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