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旅游地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3、旅游地理学也是一门具有应用特点的科学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地域性、综合性
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1、萌芽时期
2、开端时期(二战前)
3、发展时期(二战后到60年代初)
4、多样化研究(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影响的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
中国旅游地理的发展
古代旅游地理知识的积累近代旅游地理知识的发展
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初创阶段(1979—1985年)初步发展阶段(1986—1991年)深入发展阶段(1992年以来)
旅游动机旅游的动机是为了摆脱现实环境中的个人环境(即个人遇到的麻烦、问题、困难和挫折)或人际关系(即合作者、家庭成员、朋友邻里)矛盾,并获得个人的补偿(自主决策、能力意识、挑战、学习、探险和放松等)与人际关系的回报(主要指扩大社会交往)
K为旅景外国人数,
Ci为旅华客源国人数,
C为旅华外国人数。
亲景度F一般以1为界,大于等于1的客源国为亲景客源国,小于1的为疏景客源国,如果等于零则表示非客源国。细分:强亲景客源国(2≤F),弱亲景客源国(1≤F<2),弱疏景客源国(0.5≤F<1)和强疏景客源国(0≤F<0.5)。
亲景度反映了某客源国游客对某旅游目的地的喜好程度,关注的是游客的选择行为。亲景度大小未必与游客数量正相关,即亲景度高,未必游客数量就多;亲景度低,未必游客数量就少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研究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即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R取值越小,旅游需求时间越均匀;R值越大,时间变动越大,表明淡旺季差异越大
年际变动指数
反映了客流年际变化强度,体现旅游市场的年度差异性。年际变动指数Yv,公式如下:
Yv为年际变动指数说明游客年际间差异的相对量
N i为入境游客数量,n为年度数。
基准数定位100%,分析年度的Y v值越趋近于100%,说明该类客流的年际变动强度越小,客流越稳定;反之,Yv值过大或过小于100%,则表明客流年际变动强度越大,客流越不稳定。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1950)将旅游动机归为四类: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和经济的动机。
1、旅游动力构成:
内动力、外动力、和中间条件(收入、闲暇、交通条件)。
2、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的作用的三个条件:
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旅游活动的行为层次
1、基本层次。游览观光
2、提高层次。娱乐和购物
在形态上,相对于CBD是城市零售设施高度集中的区域,大部分RBD都是成长条形的,以步行街形式设计。
在功能上RBD是从城市CBD的功能中分化出来的,两者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
城市RBD的功能及意义
城市RBD首先满足旅游者的基本需要,服务于旅游者,功能齐全且集中,吸引大量旅游者。
城市RBD这一新的城市空间要素,即有可能成为新的城市经济增长点,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
3.投入高,占地规模大;
4.高门票,高消费。
影响主题公园布局的因素
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旅游感知形象
空间集聚和竞争
决策者行为
植物园:南京中山植物园,江西庐山植物园
动物园
城市公园:城市公园是城市中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园林绿地,是由古代的城市公共园林逐步演变而来的。
空间竞争力
内部条件
旅游产品
空间行为影响因素
旅游者:消费水平偏好动机感知环境
旅游供给:1交通:对空间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交通线路的等级系统、空间分布、及快速通道出入口对旅游者空间行为的影响。2旅游资源:对空间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等级系统、空间分布、资源的空间相互作用对旅游者空间行为的影响。3服务社区:等级系统和空间分布对自驾车旅游的停留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3)共性大,独特性小,以观光行为为主,重游率低
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容量或旅游承载能力):是旅游环境最重要的基本特征,是指特定时间内特定旅游地(区、点)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动最大值。
旅游心理容量:旅游者在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旅游效果的条件下,景区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的最大量。
旅游资源生态容量:在保持旅游资源自然生态不至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最大效益内容:资金和闲暇时间限制下的最大效益、并受感知环境影响。
表现: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最大的信息搜集量(选择有名旅游地、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等。
有关普雷德度假者行为矩阵
内容:行(X)可达机会、列(Y)感知机会
可达机会随距离增加而急剧衰减
感知机会主要靠历史的积淀的人文事象得以提高
社会经济:
其他影响因素:区域地理位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突发事件
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景区尽可能玩更多的景区力图采用环形模式
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在居住地附近旅游在暂住地附近旅游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
旅行线路影响旅游效果
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
1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
R为旅游需求的季节性强度指数,xi为各月游客量占全年的比重。
RBD:也可译为“旅游商业区”、“休闲商务区,为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部置的饭店、娱乐业、新奇事务和礼品商店街区。
城市RBD的类型(西埃德蒙顿购物中心)
大型购物中心型
特色购物步行街型
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
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CBD概念:中央商务区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世界上比较出名的城市CBD有纽约曼哈顿、伦敦金融城、巴黎拉德方斯、东京新宿、香港中环等等。
RBD与CBD关系
CBD具有最高的中心性、可达性和拥挤程度、人际和信息交流良、土地价格,最集中的最高档的零售业,以及最高的服务集中性。RBD是相对于CBD提出的。
在区位选择上,CBD通常有商业性、土地价格、可进入性和经济地租的相互作用决定,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地段,而RBD的区位则常取决于自然或历史的景点。如海滩、大瀑布、国家公园入口处,或一个历史区域里。
旅游需求模型趋势外推模型结构模型定性模型仿真模型
城市旅游是以城市为目的地旅游活动。
城市旅游研究的内容城市旅游吸引力研究市场城影响管理与决策
城市旅游吸引体系
城市旅游吸引要素:城市旅游是一个综合性载体。
城市旅游吸引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自然与文化遗产类
公务类
经济类
文化类
信息类、科技类
环境类
娱乐类
城市形象
建设的主要内容:形象吸引活动吸引设施吸引景观与环境吸引(:整体风貌、标志性建筑、特色性代表性区域Biblioteka 氛围吸引服务吸引2地理集中指数
G值越大,表明游客来源越集中;值越小,则客源地越大且分散,旅游经营越稳定。
亲景度分析方法
3亲景度分析方法是通过对某客源国游客在某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占有率与其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之比,分析和了解某客源国对某旅游目的地偏好的一种客源市场技术分析方法。
F为客源国亲景(疏)度,
Ki为旅景客源国人数,
1.根据旅游主题公园所在的位置来划分,可分为城市旅游主题公园、城郊、乡村、海滨交通干线沿线
2.主要功能:静景观赏型旅游主题公园、动景、艺术表演型、活动参与性、项目挑战性
3规模:以投资规模与占地规模为主要指标,可以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
4投资性质国有集体、合资、外商独资、私有。
4.高新科技含量传统技术型(以机械技术为主)、现代技术型(以电子技术为主)、高新技术型(以网络化技术、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主)
城市RBD给本地及周边居民足够的重视。
城市RBD提供了不同于城市其他功能的活动同时吸引旅游者与非旅游者。对于其的形成机制研究,与旧城的关系,合理促进城市继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主题公园的类型
旅游主题公园的分类工作,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些有意义的尝试,董观志先生系统地提出以下分类方法:
消极影响
过度超前发展(受交通、电力、通讯行业发展制约)
旅游规划
市场营销策略
旅游形象
后续开发能力
外部条件
旅游地的交通
同类旅游地的竞争
社会经济条件变化
旅游者偏好的改变
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产生
相同类型旅游地之间的空间竞争在同一地域上,有多个类型相同的旅游地其吸引游客的功能相同,市场相同造成了游客的分流,产生旅游地之间的竞争
不同类型旅游地之间的空间竞争
同一地域上,有多个类型不同的旅游地——一般产生互补关系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如家庭休闲(包括阅读、园艺、社交、看电视等);日常休闲(如看戏、上餐馆、运动、看球赛等),也包括一日游或旅游等。
不同国家概念的差异
1、英国:旅游地理学、旅游与游憩地理学2、加拿大:游憩地理学3、日本和韩国:观光地理学
旅游系统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是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的,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这三个成分。三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大尺度游客空间行为是选择等级最高的旅游地旅游造成高等级旅游地对低等级旅游地的抑制
2)小尺度游客空间行为多选择等级不高的旅游地低等级旅游地对高等级旅游地的某种意义上的抑制
影响旅游地空间竞争的因素
用引力模型分析空间竞争关系
两类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共性、个性皆强的旅游地的空间竞争——名山旅游地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