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葡萄果穗附生微生物区系分析_郭继平

葡萄果穗附生微生物区系分析_郭继平


免降雨和阳光对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各品种每个生育期取 . 个健果 , 带梗和穗轴 ’ ! 用灭菌纸袋带回室内分离&. 次重复 , 取平均值统计分析’& 在无菌条件下将样品放入盛有 .$CW 无菌水的三角瓶中 !置 !XH ( C46+! 的振荡器上 振荡 ($C46! 悬浮液用无菌水稀释 X 倍和 !$ 倍 $ 真菌和酵母菌采用涂抹法 ! 吸取 X 倍和 !$ 倍稀释液 $M!CW 至
678 89 9 :6 678 789 ; ;: 67
L6"84D=6H ";$<8 J$H8=KH4 J="D;M@%4 ";$<8 J$H8=KH4 2;86H ";$<8 +"#$%"%&’( ";%K6D=7;<7 +"#$%"%&’( ";%K6D=7;<7 +"#$%"%&’(
3,2, 3553 /5/4 /3/,4 /4/,1453 -/,< 11/, 3,0, 789 89 9 ; ;: 67 :6 6 789 /23< /3/3,, 22/04,3 3--/ ,<<5 ,/53 52-2 67 67 7 :6 67 67 ; ; : 512/ 254/ 3/03 /,14/ /2<20 <-/0 /<214 /-105 /4315
葡萄果穗附生微生物区系是一类特殊生境的微生物群体 ! 它的种类和数量受果面环境条件及外渗物质等 诸多因素的影响 & 过去人们在研究和应用防治技术时 !只考虑防治措施对有害生物的作用 ! 而忽略了有害生物 的变异适应潜能和反作用 & 根据植物微生态学原理 ! 植物体内的微生物群落中有益微生物种群和有害微生物 种群是同时存在的 ! 当有益微生物成为微生物群落中的优势种群时 ! 植物能健康生长 ! 否则进入病理过程 & 本 试验在分析葡萄果穗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基础上 ! 利用微生态调控手段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数量 ! 使葡萄果穗微 生态系统维持平衡 !以期为防治葡萄病害提供理论依据 ! 从而达到防治葡萄病害的目的 &
"#$
附球菌属 D68=;<
幼果膨大期
75$8"88*6
9:"61
2=%4 ;# @;$<I #D$=8 4<H6DI4
着色期
2=%4 ;# K=I%4<868=;<
成熟期
3= <1 /= 5< 2= 44 1= 54 5= <4
2=%4 ;# %68$D=8@
从表 ’ 可以看出 # 不同品种在同一生育期酵母菌的出现频率和其他丝状真菌的种类及出现频率无明显差 异 ( 同一品 种 在 不 同 生 育 期 真 菌 的 数 量 和 种 类 差 异 显 著 ) 总 的 趋 势 是 自 幼 果 膨 大 期 到 成 熟 期 # 交 链 孢 属
2=%4 ;# @;$<I #D$=8 4<H6DI4%4<8
着色期
2=%4 ;# K=I%4<868=;<
成熟期
2=%4 ;# %68$D=8@
对不同葡萄品种在幼果膨大期 & 着色期和成熟期的丝状真菌 & 细菌及酵母菌数量进行测定 # 结果表明 + 表
.(#贝达和夕阳红在同一生育期的丝状真菌 &细菌和酵母菌数量均无显著差异 # 但贝达和 BN&. 除幼果膨大期的
不同葡萄品种果穗在不同生育期微生物区系数量的变化
&’()* !
生育期 表 ! 葡萄果穗附生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及差异显著性检验 +,-./01 -2 ’3/’14*/0 ,546--67’/51, -/ 76’8* 26.50 1859*1 ’/3 0*10 -2 0:* 157/5254’/4* -2 3522*6*/4* 品种 丝状真菌数量 多重比较 细菌数量 多重比较 酵母菌数量 多重比较 总菌数
!! !"#$%&’& (" )*+ ,-".&/+") 0’/1((12."’&3 4$(1. (5 61.7+ 418’) 97’:+
012 34+5467!! 819 3:6+;<!! *+,- ./012345!" <= >?@ ,! /#((+0+ #1 !"#$ ),2 %,3-&#,.+,%4 5"+,6),0 70&-*’(%’&)( 8,-3+&9-%64 :"+,6),0 ;;<;=;4 /"-,)’ ;<&)1./)= AB< >CD:6=E DF >;6>EG<6= C4GHDDH7>64EC >6; I<>E=E 647/ 8//0 9/:4;43/< >6; =B< 5H<;DC46>6G< DF F4?>C<6=D:E F:67:E D6 FH:4= E54J<E >= ;4FF<H<6= ;<K<?D5C<6=>? E=>7<E >CD67 =BH<< K>H4<=4<E DF 7H>5<E& *B< H<E:?=E EBDL<; =B>= =B< >CD:6=E DF F4?>C<6=D:E F:67:E >6; I<>E=E 46GH<>E<; 7H>;:>??I FHDC =B< <6?>H7<C<6= E=>7< =D =B< C>=:H4=I E=>7<& =B< >CD:6=E DF 7<HCE 46GH<>E<; F4HE= >6; =B<6 ;<GH<>E<;M AB< 7<HCE B>; 5H<;DC46>=<; 46 =B< 46F?>=4D6 E=>7< >6; =B< 547C<6=>=4D6 E=>7<& N:= 46 =B< C>=:H4=I E=>7< =B< I<>E=E B>; 5H<;DC46>=<;M O4FF<H<6= K>H4<=4<E EBDL<; 6D ;4FF<H<6G< N<=L<<6 =B< DGG:HH<6G< DF I<>E=E >6; =B>= DF D=B<H J46;E DF F4?>C<6=D:E F:67:E >= E>C< ;<K<?D5C<6= E=>7<M PDH =B< E>C< K>H4<=I& =B< ;4FF<H<6G< N<=L<<6 =B< >CD:6=E >6; J46;E DF F:67:E =49 H<C>HJ>N?<M Q6 =B< <6?>H7<C<6= E=>7<& =B< 5H<;DC46>6= F4?>C<6=D:E F:67:E L<H< RD64D=BIH4:C& 46 =B< C>=:H4=I E=>7< =B< 5H<;DC46>6= F4?>C<6=D:E F:67:E L<H< -?=<H6>H4>> R?>;DE5DH4:C >6; SBDC>M TBD;D=DH:?> >GB<64DH:C L>E E<?<G=<; N<G>:E< 4= 1;/= H>54;?I >6; GD:?; N< F4U<; D6 =B< E:HF>G< DF 7H>5< FH:4= E54J<EM >+% ?(1-&= 1H>5<V /;6>EG<6= C4GHDDH7>64ECV ??DH>
%"%
不同葡萄品种果穗真菌区系分析
表% 葡萄果穗附生真菌种类和出现频率 &’()* % ;’65*05*1 -2 ’3/’14*/0 *858:<0* 4’0*7-6< ’/3 ’88*’6’/4* 6’05品种 总酵母菌 酵母菌 0. 盾壳霉属 交链孢属 芽枝霉属 F6D=48@ 2;86H %="D;M@%4 J="D;M@%4 0. !"#$"%&’()*+ ,-%.(/0($1 !-23"45"($*6 贝达 夕阳红 ,-. / 贝达 夕阳红 ,-. / 贝达 夕阳红 ,-. / 21= ,2<= 1, 25= /1 14= 43 1/= 3, 14= 34 1-= ,3 15= /< 10= 14 0= /< ,= /0= 30,= 5/ 00= -0/= 33 23= 4, 0-= 54 0<= 0< /0= 3< //= 53 /,= 40 /4= 5< /= ,/ 0= 12 2= 44 3= ,2 3= /3 5= 54 2= <, //= 02 -= ,//= 3/1= /2 /2= <4 /5= 25 2= 30 0= 25 1= 11 0= <0 5= -0 -= 2, 1= 44 -= 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