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3个小题。
《红楼梦》的开篇神话①《红楼梦》是由一个神话故事开端的。
说的是大荒山无稽崖下,有一块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幻化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浇灌三生石畔上的一棵绛珠仙草,后来仙草修成女儿身,愿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情。
因此一事,便引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②故事虽然说来荒唐无稽,但是任何神话都有其尘根俗缘。
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毫无疑问也是有其现实的基础的。
那么,《红楼梦》中的这块顽石,到底生于何方何地呢? 作者说是本于“大荒山,无稽崖”,用脂砚斋评说的话来说,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
在我看来,这是作者和评批者有意让读者处于扑朔迷离之中,它应当是真有其处的。
依据相关材料揆情度理,我认为,它应当是我国东北部的长白山。
在远古时代,人们便称此山为“大荒山”。
我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
”肃慎,位于我国东北的东北部;不咸,蒙语即神仙的意思;不咸山,即仙山。
长白山天池之畔有一天豁峰,山峰形状奇特,山石巨大,其中最大的一块,便名曰“补天石”。
“绛珠仙草”又是什么呢? 我认为,它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人参。
人参常被称为“神草”或“仙草”,长着对生的绿叶,绿叶中间挺立着一株长长的花柱,柱上结着一串串红宝石似的珠果,颜色绛红绚丽,形状如同南国红豆,晶莹剔透。
这样看来,这个“绛珠仙草”不是人参又是什么呢?③ “神瑛侍者”呢? 他似是“神鹰”的谐音。
很早以前,满族人中间流传着一个神话:有三个仙女在长白山天池里洗澡,有一只神鸟(也有称说神鹰的)噙来一颗绛红的仙果放到最小的仙女佛库伦的衣服上,仙女吞下红果后生个男孩,便是清世祖先布库里雍顺。
因此,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曹雪芹只不过是将其巧妙地改造了一番,且完全不露一点痕迹。
④为什么曹雪芹要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来牵引出这部百年望族的兴衰史呢? 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
他们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
因此曹雪芹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开篇,这与他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有着直接的关系。
曹雪芹生于末世,当年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唯独他结庐在荒凉的西郊荒野村,穷困潦倒,怎能不产生“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呢?⑤曹雪芹在一首《画中诗》中说:“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
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这里明明点出这块顽石的来历,它的根源本来尊贵,详溯其源当是出自太古的大荒山(即长白山)山巅,遥想当年是何等的荣耀,只是今日才蒙蔽尘埃,埋没于蓬蒿之中。
现虽欲返璞归真,但又不愿去攀结那些豪门权贵,只能是“自怨自愧,日夜悲哀”而已! 并于万般无奈之中,才求诸笔墨文字,冀图得到诸如《红楼梦》中的空空道人之类的仙人去传述其一番历历可数的心迹罢了。
1. 下列几种说法中,不符合本文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A. 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
《红楼梦》的开篇神话故事表现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
B. 《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绛珠仙草”,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被人们称为神草或仙草的人参。
C. 《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当年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那块石头出自大荒山无稽崖下,“大荒山,无稽崖”,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
D. 《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神瑛侍者”,“神瑛”似是“神鹰”的谐音,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本文作者认为《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大荒山即是我国东北的长白山,是因为在远古时代,人们称此长白山为“大荒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块巨大山石名为“补天石”。
B. 满族人神话中神鸟(或神鹰)与绛红珠果的兰因絮果缔结在三生石畔的故事,被曹雪芹妙若无痕地运用到了《红楼梦》中。
C. 本文作者认为“绛珠仙草”即人参,因为人参长着对生的绿叶,中间花柱头上结着一串串宝石似的珠果,与《红楼梦》描写的“绛珠仙草”很像。
D. 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而曹雪芹虽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却穷困潦倒,所以让他产生“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
3. 以下对于文章相关自然段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在第②自然段,作者援引脂砚斋评说《红楼梦》的话,意在证明“大荒山”就是今天的长白山,引用《山海经》中的句子,是为了证明“绛珠仙草”就是人参。
B. 在第③自然段,作者引用满族人中间流传的一个神话,是为了证明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
C. 在第④自然段,通过追溯曹氏家族兴衰,剖析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
D. 纵观全文,作者对《红楼梦》的开篇神话中涉及的主要事物一一作了考证,说明作者对满族历史及满族风情非常熟悉。
(二)文学类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造车的人靳以在回家的途中,有一节路是傍了一条河的,河岸上有几间简陋的房舍,那里面就是住了那个造车的人和他的一家。
每次经过那里的时候,坐在车上或是步行着,总要望着那里,就是在当着走近的时候望不到什么,过了那一节路也要频频回首。
一直到现在,已经有了十四五年的日子了。
时日使那条河成为一条污秽的浅溪,使那个造车的人的胡子成为花白,他仍然是穷困的,虽然他每天都是勤苦地工作着。
最初遇到他,是在夜间,远远只望见风箱吹着的炉火一下一下地闪亮,那是美丽的夜,星星像珠子一样地洒满了天,自己还以为那是终日浮在水上的渔人们在烧一把野火呢。
走近了时,便看见一个三十几岁的妇人正在把了风箱的拉手坐在那里,膝头上趴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一个年岁仿佛的男人,从火中取出那车轮的铁皮在铁砧上击过一番之后急忙地钉到造好的木轮上;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在扶着那木架,更年轻的一个女孩举着一盏煤油灯。
他有一张瘦瘦的面颊,衬出更高的颧骨,有两撇黑大的胡子。
他迅速地把铁钉都用钢锤钉好,和那个男孩子纯熟地把这车轮放到盛了水的水槽中,立刻“嗤——”响了一声,还冒了白的水气。
他像是满意了,用手摸着胡子,又把一个弧形的铁皮丢到炉里去。
那妇人又起始一下一下地拉着风箱。
乘了这一点的闲暇,他放下锤子,仔细地看了看自己的工作。
他的眉毛更紧地皱起来,上额的纹路像吹皱的池水。
然后他蹲在一旁,把脸用手掌很用力地自上而下抹了一回,这像是能解去他身体上的和灵魂上的困顿。
随着他又站起了身,把已经炽热的铁皮取出来,再钉到那车轮的上面……但是他的工作并不是这样单纯,他要把堆在门前的木材,用他自己的手和他的妻儿的手,造成一辆辆存有古风的、粗笨的大车。
我看见过他和他的儿子用长锯切断那圆形的木材,我也看见过他怎样把那木材在火上烘成弯弯的形状,用斧子和刨子使它成为光滑的,于是那美丽的质纹,很清晰地显了出来。
在这里面他像是能找出来无上的快慰,用眼睛注视着,用手来摸着,多少好的幻想在那上面生出来。
他的心中有万分的满意,脸上淌下来的一滴汗,带了一点点的泥污,落到他的面前,激碎了他的空想,他觉得疲惫了,摇摇头,站起身来,觉得十分疲惫了。
装了一袋烟,悠悠地抽着,怕只有这一刻才真的是他最舒适的时候呢。
可是,工作,无论如何,为了一个原因,对他是颇重要的:他需要立刻拿起工具来,——那里有四个张大的嘴,等候他来喂呢!十几年来,没有一次我看见他安闲地坐着,喝着清茶,如他那样年纪的人常喜欢做的那样。
他造了许多辆车,让许多人坐了车到远处去,可是他一直像生了根,不停地苦作着,一直脱不开贫苦,一家人都是又黄又瘦。
一天早晨,经过那河边的路,我望到地上有还未曾被风吹散的纸灰,更听见有女人哀哭的声音。
屋门打开了,他和他的儿子抬了一具三尺长的棺木,盖了小小的一方红布;而女人的哭声更加高了起来,他像是毫无感情地,如往日一样地皱着眉。
他迟缓地向着西面行去。
在他的右手,还提了一把铁铲。
我很少看见他笑,——为了快乐而笑着,就是当着一辆车由他的手中完成了,他也还是平淡的,因为他早已知道还有另外的一辆车也需要他的苦作造起来。
他真正欢喜来过的日子,怕就是为他儿子娶媳妇那一天了,却只有这么一天。
到后来我就看到一个穿了红衣的年轻女人帮同他们操作,可是同时他的女儿不见了。
我想或许是因为不增加食口,他的女儿也被遣嫁到别人家去了。
有了妻的儿子显出一点慵懒来了;因为这外来的女人,一向静穆的空气也震破了。
还算好的是诟谇都发生在那个妇人和那年轻的女人之间,他却仍是默默地致力于自己的工作。
但是从他的脸上,就可以看出来起于他心中的苦痛了。
离家五年后,每次经过那里就看到横着堆在那里的木材,几个已经造好了的车轮蒙着尘土躺在那里。
他一个人默默地让工作消磨着他的时日。
他不说话,也没有可以和他说话的人。
有时候他停了停手,稍稍直起点腰来,眼睛望着面前的那条河;那河,现在大部却是露了黄泥的河底,只有中间一条瘦瘦的小流缓缓地淌着。
之后,他就又弯下身去,继续着他的工作。
在他前面的那条河,有时候为太阳晒得没有一滴水,还裂着不成形的龟纹。
人老了,河也干涸了!可是,到了夏天,河里又涨了水,他还是在河边工作着。
一九三三年(选自《渡家》,1937年6月商务印书馆,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开头部分描写了“我”在星光璀璨的夜晚初遇造车人的场景,表现了造车人一家为生计密切配合、辛勤劳作的日常生活状态。
B. “他又站起了身,把已经炽热的铁皮取出来,再钉到那车轮的上面”一句,既写出了造车工作的繁重,又写出了他内心的苦痛。
C. 文章通过对造车人悲惨人生经历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工作勤苦、生活艰辛、内心孤独、隐忍苟活的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形象。
D. 文章多次写到河,开头部分写时间使河变为一条污秽的浅溪,结尾处写河干涸之后又涨水,赋予了这条河世事变迁的象征义。
5. 文章多次描写造车人的工作情景,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6分)6. 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持续关注造车人这一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原因。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近期,都市情感剧《都挺好》的热播引发了全民大讨论。
究其原因,也许与这部“现象级”电视剧的创作者将人物塑造回归于人本理念核心,将情节构筑扎根于现实主义基础的创作手法不无关系。
在人物塑造方面,《都挺好》以符合人物性格的成长发展和情感转变为戏剧主干,而非以机械性的情节冲突推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