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地形地貌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地貌为典型的火山地貌,随海拔自下而上主要由玄武岩台地、玄
武岩高原和火山锥体三大部分。
区内海拔高差近Z000m。
在广阔的玄武岩台地和玄武
岩高原上的东北最高峰是火山锥体—长白山主峰。
山顶环绕着海拔2500m以上的奇
峰16个,陡峭险峻,雄姿各异。
境内最高峰是白云峰,海拔269lm。
玄武岩台地(又称
山前熔岩台地)地域面积比较广阔,海拔在100Om以下,相对高差Zoom,地势比较平缓。
玄武岩高原(又称山麓倾斜高原)介于玄武岩台地和火山锥体之间,是比较明显的倾
斜地带,地面坡度一般在10“左右,海拔约在1000一1800m之间,是陡峻的火山锥体向玄武岩台地的过渡地带。
整体地貌形态上,以长白山为中心,呈起伏状向四周逐渐降
低;在地貌成因上,大体包括火山熔岩地貌和流水地貌两种类型。
火山熔岩地貌发育范
围较广,是该研究区内的主要地貌类型。
流水地貌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边缘地区,包括
河谷平原,侵蚀剥蚀中山、低山、台地、丘陵等;大地构造上,该区位于中朝准地台的
东北边缘,次一级构造单元属于东隆起地区的太子河一浑江坳陷和铁岭一靖宇隆起。
2.1.1.2水文气象
该区属受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除具有一般山地气候的特点外,还有明
显的垂直气候变化带。
总的特点是:冬季漫长凛冽,夏季短暂温凉,春季风大干燥,秋
季多雾凉爽。
年均气温一7℃一3℃,7月份平均气温不超过10℃,1月份平均气温一20℃左
右,最低气温曾出现过一44℃。
年日照时数不足2300小时。
无霜期100天左右,山顶只有60天左右。
积雪深度一般在50cm,个别地方可达70cm。
年降水量在700一1400~
之间,6一9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一70%。
云雾多,风力大,气压低是长白山主峰气候的主要特点。
尤其是夏季,风云莫测,长白山地区景观格局与过程遥感研究变化多端。
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269天,年平均风速为n.7而s。
年雾淞165天,山顶雾日265 天,年均日照数只有100天左右。
2.1.2小兴安岭林区概况
小兴安岭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北纬46028‘至49021’,东经127042‘
至130014,。
北部以黑龙江中心航线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49.5公
里,是中国东北边疆的重要门户。
林业施业区面积386万公顷。
林区森林茂密,树
种较多。
有林地面积280万公顷,森林覆被率为72.6%,活立木总蓄积2.4亿立方
米。
森林类型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
主要树种有红松、云杉、冷杉、兴安
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揪、杨、锻、桦、榆等,藤条灌木遍布整
个施业区。
1998年木材生产总量为214.5万立方米,同时,每年还有100多万立
方米的采伐、造材、加工剩余物,可为木材综合利用提供充足的原料保证。
2.1.2.1地形地貌
小兴安岭属低山丘陵,地理特征是“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
北部多台地、宽
谷;中部低山丘陵,山势和缓;南部属低山,山势较陡。
最高峰为平顶山,海拔
1,429米。
西部铁力市位于松嫩平原,地势呈波状。
2.1.2.2水文气象
小兴安岭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冬季严寒、干燥而漫长;春季
回暖快;夏季温热湿润;秋季暂短、降温迅速。
年平均气温一1℃至1℃,最冷为1
月份,一20℃至一25℃,最热为7月份,气温20℃至21℃,极端最高气温为35℃。
全年习0℃活动积温1,800℃至2,400℃,无霜期90天至120天。
年平均日照数
2,355小时至么400小时。
年降雨量550毫米至670毫米,降雨集中在夏季。
干湿
指数1.,3至0.92,属湿润地区。
2.,.2.3林木资源
林区森林茂密,树种较多。
有林地面积280万公顷,森林覆被率为72.6%,
活立木总蓄积2.4亿立方米。
森林类型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
主要树种
有红松、云杉、冷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揪、杨、
锻、桦、榆等,藤条灌木遍布整个施业区。
2.1.3大兴安岭林区概况
大兴安岭地区位于祖国最北部边睡,东与大兴安岭毗邻,西以大兴安岭山脉为界与
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南濒广阔的松嫩平原,北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与俄罗斯为邻。
东
经121“12‘至127000‘;北纬50010’至53033‘。
面积8.46万平方千米。
大兴安岭覆盖着广
裹无垠的森林,素有“绿色宝库”之美誉。
有林地面积646.3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5.29亿立方米,其中,用材林蓄积4.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75.,6%。
区内
有野生动物390余种,植物资源966种,地下蕴藏大量矿产资源,可利用的天然草
场400万亩,境内流域面积达710平方公里。
大兴安岭中有许多优质的木材,落叶
松、白桦、山杨等是这里的主要树种。
2.1.
3.,地形气候
地势呈西高东低,位第一阶梯阶第二梯及其结合部,南北走向的中山系大兴安岭山
脊以东为第一阶梯地,以西为第二阶梯地。
海拔300一700米。
全区地形总势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属浅山丘陵地带。
北部、西部和中部高。
平均海拔573米;最高海拔1528
米,系伊勒呼里山主峰一一呼中区大白山;最低海拔180米,是呼玛县三卡乡沿江村。
冬寒夏暖,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一2.8℃,最低温度一52.3℃,无霜期90一110天,年
平均降水量746毫米,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2.1.
3.2林木资源
大兴安岭是我国东北部的著名山脉,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
它北起黑龙
江畔,南至西林木河上游谷地,全长1200多公里,宽200公里一300公里,海拔1100- 1400米,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林区,木材贮量占全国的一半。
大兴安岭东南坡较陡,西北
坡向内蒙古高原和缓倾斜。
经过长期侵蚀,山顶浑圆,以海拔2029米的黄岗梁为最
高。
东南坡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雨水较多,西北坡却较干旱,成为森林和草原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北部漫山遍野都是密密层层、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
林带北宽南窄,跨纬
度7o,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约为62%。
大兴安岭中有许多优质的木
材,如红松、水曲柳等。
落叶松、白桦、山杨等是这里的主要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