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观点(互补)
好一场唇枪舌剑的自由之辩,不过我们不难发现,正是由于辩题双方的互为补充,我们才能对爱情双方的性格展开深刻的讨论,从而使我们的辩论之路更加持久。
我方一辩和二辩都已经不止一遍的强调,互补是互为补充,其前提是互有需求,对方却一直在用“性格对立”这样一种不可调和的性格事例来反驳我方观点。
让我们来仔细思考一下,我们会不会对与自己互相排斥的性格元素有需求呢,我相信是不会的。
所以性格互补不等于性格对立,举一个例子来说,水火不容是对立,阴阳调和是互补,请对方辩友不要继续再混淆概念了。
下面我总结我方观点:
第一,爱情的长久,必须建立于持续不断的吸引力和认同感之上。
回顾历史,我们不得不为很多段夭折的爱情故事而扼腕叹息。
南宋词人陆游和妻子唐宛都生性软弱,新鲜感过去后留下的只有一句“一杯愁绪错错错”;金庸先生和他的前妻结缘于工作,却因为俩人都是倔强的脾气而感慨“原来你并不懂我”?如果彼此性格没有吸引和认同,爱情之花又怎能不随风摇曳呢?
第二,爱情的长久,必须建立于不断应对问题的能力之上。
从牛郎织女到许仙白蛇,从孙中山宋庆龄到钱学森蒋英,我们为每一段爱情历程中的坎坷而揪心,为每一次爱情路途上的羁绊而胆颤,因为天性善良的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爱情被各种困难所打败,于是我们庆幸白蛇的坚强勇敢弥补了许仙的悲观懦弱,蒋英的浪漫情况弥补了钱学森的刻板保守。
而性格一样刚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最终双双离世,或许是对这对恋人冲动的惩罚。
爱情之路并不平坦,如果这样一个爱情共同体都没有足够稳定的抗压能力,爱情之路又怎能长久?
第三,我们强调性格互补使爱情更长久,是因为我们始终强调,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的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性格缺陷。
选择性格相似的人,潜意识里是对自己的一种各分认可,而爱情又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事,只有正视缺点,弥补不足,我们才能在爱情中获得成长成熟。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性格并无对错,爱情不需争辩,因为我们强调爱情是两个人的共同体。
即使性格迥异的的俩人只要好好磨合,依旧能够轻歌一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爱情路上遇到的一些重大的问题。
主要是互补性格的情侣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可以延长爱情的道路
我觉得相似的性格会比较长久,从对方身上能看到自己是如何的,从中改正
你这一点我也想过,但是互补的性格不是能够从对方身上看到自身性格的缺陷,从而双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寻找爱情的保鲜剂
首先立论强调互补不是单纯性格不同,而是你的缺点是我的优点,通过我的优点能够弥补你的缺点,这样是互补。
互补是论调核心,互补本来就意味着和谐。
两个人相处不好,可能说,两个人性格不合,当你说两个人性格互补的时候,已经默认两个人相处和谐,感觉彼此欣赏,能够理解互补的好处。
性格相似的人,如果都外向可以玩到一起,都内向不会有火花,两个人都爱不起来。
如果都爆脾气,肯定火星撞地球,没有好结果。
性格相似无法相处的例子很多,用这些例子驳对方就好。
我觉得“性格互补”和“性格不合”是两个概念,相反的性格特征并不能被证明一定是会积累矛盾的,根据两个人的需求,有可能是二者取其长发挥作用的。
这也是罗素先生所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的一个投射。
互补更好,如果性格相似那么意味着两个人遇到事儿的时候会有相似的想法,难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件事,那么处理起来就很难圆满,我提到的事儿可以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此其一;其二,在两个人遇到矛盾之后,相同的性格使矛盾的调和变得艰难,如果两个都是急性子,那吵起架来画面太美,两个人都是慢性子,都不愿当面锣对面鼓的说出来,憋在心里,日积月累,爆发的时候更难控制。
所以两个人性格互补,可以全面地去思考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遇到矛盾的时候可以有退让的一方,让矛盾更好的解决,无疑是能让爱情更长久的性格组合
这个辩题太多的可能性的问题,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论据,而且并不能把相似性格和互补性格区分开来,两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且对于性格的定义太过宽,好像性格无所不包
什么样的人都会有人爱,包括“坏人”。
比如,中国二位著名不招人待见的情侣——西门庆潘金莲,正因为“三观”统一,他俩才能合谋害了武大郎,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个坏人在一起才能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