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话题作文题目汇总

经典话题作文题目汇总

经典话题作文题目汇总话题作文题目(一)话题一共享:传统手艺传承新思路承载着匠人匠心之情的非遗文化,彰显着巧夺天工之技的非遗项目,急需在时代的版图上,找到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完美契合点。

非遗传承人公开独家配方青瓷被誉为“瓷器之祖”,以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著称于世。

宜兴青瓷曾被外交部、文化部定为国礼,远销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被外国人赞为“东方的蓝宝石,精美的碧玉器”。

遗憾的是,宜兴青瓷近年渐有衰败之势,技艺传承更面临断代危险。

2017 年 10 月 5日,江苏无锡非遗传承人詹杏娣打破常规、开先河,将宜兴青瓷独家釉料配方无偿捐出并公之于众,只盼望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能继续流芳百年。

无偿公开独家配方,意在以降低门槛来“壮大门户”。

这种开放共享的心态,既是非遗文化传承的大胸襟与大格局,更是促进非遗项目社会化、市场化的有益尝试。

非遗传承人詹杏娣之举,着眼大利、裨益大局,她以实际行动探索着非遗项目的现代化传承之路。

模拟考场:独门绝活、私家秘方是传统手艺人的饭碗,从来都是秘而不宣。

对于詹杏娣捐出配方的举动,你有什么看法?请以“传统手艺遇上传承困境”为话题作文。

以开放共享探索非遗传承之道当非遗保护遭遇小众之惑时,群策群力是必由之路;当非遗传承遭遇现实困境时,革故鼎新是不二法门。

任何技艺失之于应用,那就真的变成了“遗产”,徒供观瞻与喟叹,失去了本来的生命力。

对非遗文化和非遗项目来说,保护不等于抱残守缺,传承不等于僵化保守,恰恰相反,敞开门户、全民共享,让扎根民间的非遗重新归于火热的现代生活,传统技艺才能真正“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从这个意义上说,小众的非遗需要融入大众生活,民族的非遗需要绽放在世界舞台上。

话题二融合:古诗文传诵新载体古诗文与音乐作品的融合,既丰富了音乐的内涵,又有利于古诗文的广泛传诵,同时也增加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怀与热爱。

改编《琵琶行》为流行歌曲提到古诗文,人们脑海里立马跳出枯燥乏味的字眼,背诵古诗文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种折磨。

但如果把枯燥的古诗文变成朗朗上口的歌曲,会是怎样一种效果呢?2017 年 5 月,一群毕业于国内顶尖艺术高校的90后艺术生,把白居易的《琵琶行》改编成了流行歌曲,不仅旋律动听、朗朗上口,副歌部分还用上了戏曲腔,使得诗句充满韵律感,便于记忆。

这段 5分半钟的歌曲视频在网络上收获大量点赞,受到中学生的追捧,很多学生称看完视频后找到了背书的正确方式。

这也使创作者备受鼓舞,他们接下来打算尝试改编《出师表》《蜀道难》《逍遥游》等古诗文,希望大家听完以后,可以把考试中古诗文填空的分全拿到手。

模拟考场:你有过“学古诗文难,难于上青天”的吐槽吗?如果为古诗文插上音乐的翅膀,你会喜欢上背诵古诗文吗?请以“换种方式背古诗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示范片段给古文插上音乐的翅膀古诗文变身为流行歌曲,不只是简单地加上曲子,更表现了谱曲者对于古诗文的理解。

于听者而言,演唱者的表现加上曲调的搭配,让人对古诗文有了更丰富的体验与理解维度。

创造性传承,赋予了古诗文新的生命力。

让人们知晓创作者的原意当然重要,但引导人们挖掘自身对传统文化作品的看法,并借此创造新的继承方式,于文化传承的角度,应该更为重要。

因为归根结底,古诗文并不是拿来背诵的,接续其内嵌的传统文化意蕴才是关键。

话题作文题目(二)高一语文作文题目:(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有体力的,也有脑力的。

我们自己是劳动者,也是别人劳动的见证者。

劳动存在于现在,也存在于过去和未来。

劳动的人有不同,劳动的对象有不同,劳动的方式有不同,劳动的环境有不同……于是,劳动的滋味也有不同。

劳动很重要,品味劳动的滋味也很重要。

你对劳动有怎样的体验或感悟?请以“品味劳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二语文作文题目:(50分)按照下面要求作文。

以“面对”为题,选择你熟悉的一个方面或者角度,恰当运用表达方式,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字。

高三语文作文题目:(6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自1978年正式出版以来,《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先后经历了5次修订。

在2012年的第6版中,人们发现:第一,尽管名为“汉语”词典,却收录了“NBA”“MP3”等200多个西文字母词,《现汉》似乎变得不纯了;第二,像“入围”,它本来是“入闱”的错误写法,现在却被赋予了人们常说的意思,作为一个新词条与“入闱”平起平坐了,《现汉》似乎开始向不合理“妥协”了;第三,“粉丝”“宅男”等词居然也被收录进来,《现汉》似乎“放下身段”,变得更加现实了;……有人认为这样的修订并不成功,像这样的变化令人担忧;有人说,这种事也不得不这样,总算给了个说法;有人说,大家都这么用,习惯成自然,自然即合理;有人说,社会发展了,有些东西改变就得变……上述争议或类似现象,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话题作文题目(三)(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三个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个人拿了根拐杖,一个人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有拿。

晚上回来时,拿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有拿的却安然无恙。

于是前两个旅行者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旅行者回答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既没淋湿也没跌伤。

你们失误是由于你们凭借了优势。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以"优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一个中国孩子在日本上学,这个孩子的日语不好,但上课发言还非常积极。

孩子的父母问他怎么就不怕出错,孩子回答说:不怕,教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

请以"出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三)作文(60分)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以"发现身边的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得抄袭。

(四)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力学家说:"没有脚与地面的摩擦,人便无法走路;没有绳子之间的摩擦,绳子便不可能挽成结。

"哲学家说:"没有摩擦,社会便不会前进;没有摩擦,人们怎么能联结成为一个整体。

"文学家说:"摩擦是一连串轻微的碰撞,碰撞是一次激烈的摩擦。

有了摩擦与碰撞,才会有琴声、鼓声、钟磬声,才会有世界进步的进行曲。

"请以"摩擦"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1914年12月,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

损失超过200万美元。

爱迪生一生的心血在这场灾难中付之一炬。

大火最凶的时候,爱迪生24岁的儿子查里斯在浓烟和废墟中发疯似地寻找他父亲。

最终找到了:爱迪生平静地看着火势,他的脸在摇曳的火光闪亮,白发在寒风中飘动。

他平静地看着大火,那平静中,可能有悲伤,有无奈,但更多的还是坚毅和冷静。

"我真为他难过,"查里斯后来写到,"他都67岁-不再年轻了-可眼下一切都付诸东流了。

他看到我就嚷道:'查里斯,你母亲哪里去了?'去,快去把她找来,她这辈子恐怕再也见不着这样的场面了。

"第二天早上,爱迪生面对一片废墟说:"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这不,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过失都给烧得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又可以从头再来了。

"火灾刚过去三个星期,爱迪生就开始推出他的第一部留声机。

爱迪生的故事,引发你想到了什么?请结合你的切身经历和感受,自选角度,以"面对灾难(坎坷、不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话题作文题目(四)2000年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

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001年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

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

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

”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

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

”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2年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

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

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

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硬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

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

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

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

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2003年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4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波兰谚语)③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

(达·芬奇)④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