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翻译硕士(MTI)学位授权点简介2018-06-08 16:02一、基本情况1.1 MTI发展环境广东是制造业大省,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在当前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一带一路”重大战略背景下,广东的制造业也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
广东新一轮的创新发展,需要科技人才的强力支撑。
科技翻译作为获取国外科技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大量具有理工科知识背景及翻译专项技能的高层次、专业型的人才。
广东省现有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文学翻译、商务翻译、法律翻译、典籍翻译、传媒翻译和科技翻译等领域,我校MTI教育是目前省内唯一一个定位在科技翻译领域的办学点。
广东工业大学作为广东省属重点大学,是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重点高校,拥有7个工科类一级学科博士点,工科实力较强,已经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外国语学院具有多年开办英语专业(科技方向)的经验和基础,具备一支既懂翻译理论、又曾在华为等知名科技企业从事科技翻译的师资队伍,为MTI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鉴于上述内外部因素,我校MTI教育聚焦于科技及工程类翻译(笔译)人才的培养,顺应当前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年来,本学位点认真汲取兄弟院校办学经验,充分利用本校工科优势,以及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以科技翻译人才需求为驱动、以人无我有的差异化发展为特色,投入专项经费,进行教学基础设施和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初现特色,且发展态势良好。
1.2 MTI发展思路结合我校学科优势和办学理念,MTI发展思路如下:一是立足广东,面向全国。
以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培养具有理工科专业知识背景,能从事科技翻译的高素质应用型英语笔译人才。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抢占科技英语笔译人才培养高地,努力把我校MTI教育打造成华南地区、甚至全国的品牌。
二是突出实践性和职业导向性。
根据MTI人才培养目标,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
开设更多有助于支撑学生翻译职业能力发展的课程,如“翻译项目管理”、“翻译及本地化管理”、“翻译技术应用”等,让学生入职前无需再回笼培训就可以进入专业工作状态;加大专任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着力提升教师的翻译实践教学能力;聘请更多校内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工科教师用英语讲授科技通识类课程或专业翻译课程;顺应我校“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与“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语言大数据联盟”等业界专业组织和网络新媒体机构开展“政产学研”深度合作;强化专业实践环节,加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力度,深化与行业专家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合作,把联合培养工作落在实处。
三是拟推MTI教育国际化。
争取近年与国外高校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实施双方颁发学位证的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项目,把实践教学放到真实的目标语(英语)环境中实施;培养面向并服务于广东地方经济发展、助推广东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彰显我校工科特色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翻译人才。
1.3 历年招生培养情况我校MTI2015年开始招生,当年计划招生6人,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有12人,上线者只有2人;2016年计划招生13人,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人数达到20人,上线者3人;录取统考最高分与最低分均有所提高。
2017年计划招生25人,第一志愿报考者达32人,不乏北京二外、西安外院、武汉大学的毕业生,上线者达12人,调剂生优先考虑拥有推免资格的高校毕业生,甚至有“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毕业生。
生源地域不断扩大,主要包括广东、广西、湖南、安徽、江西、河南、四川、重庆等地,而且生源质量明显提高。
详见下表。
表1 招生录取情况汇总表我校MTI培养学制为3年,2018年6月才有毕业生。
学院鼓励在校生(目前有49人)积极参加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
各年级参加考试及成绩如下表。
表2 参加CATTI考试情况汇总表二、办学指标体系2.1 办学理念秉承学校“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做贡献”的整体办学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校优势工科为依托,与省内其他MTI办学点错位发展,走差异化人才培养之路,兼顾与行业深度融合的指导方向,着力培养科技英语翻译人才,服务于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1.1 对专业学位教育的认识专业学位教育是以职业为导向,以实践教育为重心,侧重于培养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高水平训练、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并能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MTI翻译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科技英语翻译人才。
因此,在人才培养理念上,MTI教育必须顺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在培养目标上,应该侧重于职业翻译技能训练;在师资建设上,需要构建一个由既懂翻译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任和兼职教师组成的综合教学团队;在教学模式上,需要更加突出从实战出发,贴近实际工作场景的翻译实践教学。
2.1.2 办学特色我校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依托工科谋特色。
广东工业大学机械制造、自动化、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优势明显,尤其是近年来吸引的海外高端人才,普遍具有使用英语讲授科技通识类课程或相关专业科技翻译课程的能力,为我校MTI办学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同时,学院翻译教学团队中既有多名懂翻译理论的年轻翻译学博士教师,又有曾在华为等知名科技企业从事过科技翻译的资深教师。
综合考虑省内人才需求、校外人才培养环境,结合校内拥有可整合的师资资源,我们决定走差异化人才培养之路。
于是,我校MTI教育定位于培养科技英语翻译人才,以学院翻译教学团队的专任教师为主体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翻译”、“计算机与材料能源翻译”、“科技翻译”、“应用翻译”等特色课程,辅以校内工科教师参与培养工作,教学内容侧重科技英语文献的笔译与实训。
招收的学生有的是理工科专业毕业生或辅修了理工科课程/专业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具备了工科领域科技文献翻译的基本能力。
面向市场求发展。
广东省既是经济强省,也是制造业大省。
广东制造企业为了及时了解行业的科技发展前沿动态,提高与海外和港澳地区同业的竞争能力,对科技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
同时,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也需要能提供语言服务的翻译人才。
在这种社会对科技翻译人才有双重需求的形势下,广东工业大学MTI教育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市场所需的科技英语翻译高级人才。
按照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与要求,邀请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强化校外实践教学,突出项目翻译实务训练,实行校内校外教学的联动与合作,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未来职业从业能力,让课堂教学与职场实际接轨,体现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理念。
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主流翻译软件,培养自我训练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打造职场“全人”。
2.2 师资队伍2.2.1整体结构与规划四年来,通过人才引育,我校逐渐组建了一支由专任教师(12人)、校外兼职导师2人组成的MTI教学团队,能满足MTI人才培养的需要。
为保障培养质量,我校对MTI实行“双导师制”。
在12名专任教师中,担任笔译教学工作的达5人,开设核心学位课的教师有8人。
整个教学团队在年龄、职称、学历/学位、学源、专业方向上分布比较合理。
一是从全院范围内选拔具有翻译专业背景和较强翻译教学能力的骨干教师;二是在全校范围内聘请工科教授代表组成的MTI工科通识课程教学团队;三是依托校企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聘请校外翻译专家组成校外兼职教(导)师队伍。
同时,着眼于MTI的长远发展,我院制定了MTI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从人才的引进与培育、专任教师梯队建设、校外兼职教(导)师聘任等方面做了周密计划。
2.2.2 专任教师基本情况我校MTI专任教师达到12人,均为学院骨干教师。
从年龄结构看,36-45岁教师6人,占专任教师的50%;从职称结构看,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50%;从学历结构看,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占专任教师75%。
除极个别外,其余皆具有支撑学科的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任教师均毕业于国内外著名大学,如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岭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厦门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
为了打造更具专业性的MTI教学团队,我校积极选派MTI专任教师参加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或国内外其他专业学术机构)组织的师资培训,达到26人次(10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83%,其中与翻译相关的培训9人次。
2.2.3 专任教师科研能力我校MTI专任教师近五年发表与翻译或翻译教学有关的论文15篇,出版译著/专著/编著共6部,主持与翻译或翻译教学有关的省部级项目7项。
2.2.4 专任教师翻译实践能力我校MTI专任笔译教师5名,口译1名,出版译作、参与笔译总字数达到310万字,人均翻译字数62万字。
详见下表。
表3 本学位点笔译教师翻译实践情况2.2.5 兼职教师基本情况我校兼职教师队伍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是校内跨专业教师:由我校机械、信息等学科的有关教授组成,共同为MTI 开设《工程科技专业基础》等科技通识类课程或科技翻译类课程;二是校外兼职教(导)师:由校外译员组成。
我校有MTI校外兼职教师2名(详见基本数据表),他们均从事笔译实践或教学,具有丰富的笔译实践经验。
他们所在的机构是博鳌亚洲论坛指定翻译服务供应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独家翻译服务供应商,北京外国语大学等校指定的翻译实践基地。
校外兼职教师参与“基础笔译”、“翻译项目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同时,每学年到校为学生举办讲座。
2.3 教学资源围绕MTI人才培养目标,我校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整合。
初步建成的教学基础设施、图书及音像资料、网络资源、实习基地等,基本满足了MTI人才培养的要求。
2.3.1 教学基础设施我校已建成笔译教学实训室1间(有40个机位,120平方,造价180万元),同声传译实训室1间(有40个机位,150平方,造价100万元),购置了Trados、Déjà Vu两套主流翻译教学和训练软件,第三套翻译软件MemoQ也进入了招标程序。
同时,正在建设相关的语料库和数据库。
2.3.2 教学资料在教学资料方面,学校图书馆与学院资料室为MTI专门购置音像资料约100余件(套),翻译类图书资料总量达到了300余本(册),基本满足了MTI教学与科研需要。
2.3.3 网络资源学校图书馆网络学习资源丰富,有多个英语学习资源库、专题数据库,如: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超星名师讲坛"视频数据库、MeTeL(国外高校外文多媒体教学资源库)、英语辅助学习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