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观后感范文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
主席这篇《为人民服务》,我究竟读了多少次,实在是记不清了《为人民服务》读后感
《为人民服务》这篇伟大著作,是毛主席在延安追悼张思德同志时的讲演。
张思德,1944年9月5日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毛主席就为这位普通的共-产-党员、烧炭的红军战士开追悼会,并发表著名的讲演,称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从此,《为人民服务》响彻大江南北,教育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主席的这篇著作,小时候能背的滚瓜烂熟,但真正让我从思想上、心灵上重新接受洗礼的是这一次重读《为人民服务》。
(博士教育网整理)
重温毛主席《为人民服务》一文,备受教育,深受启发。
这篇著作文字不多,却充分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及其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为谁革命、为谁服务的重大问题。
读来格外激动、倍感亲切,现归纳学习后的几点心得:
第一,坦白宣布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性和人民性。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的。
”文章开篇就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及其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历史使命。
过去一切党派一切军队都是
依附在剥削阶级身上、并为其服务的,他们没有如此坦荡的胸怀表明自己的阶级立场和服务对象。
封建时代,统治阶级和御用文人们会用“仁者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人”的骗人把戏掩饰他们的剥削本质,以此欺骗农民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弟为他们的利益卖命;资产阶级政党会从所谓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宗教两个侧面,给剥削找到“合理的理由”。
而毛主席用无产阶级革命家坦白直言了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使命,即:为着解放人民,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
第二,无产阶级的生死观和革命理想、革命事业紧密相连。
为着解放人民,成千上万的先烈牺牲在对敌斗争的沙场上、牢狱中,这和一切宗教给予困苦中的人民永远不能兑现的空洞许诺多么不同。
解放!意味着彻底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砸碎套在身上的剥削枷锁,意味着面朝黄土受苦受难几千年的人民,将因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前赴后继、流血牺牲的奋斗,而站直身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做国家的主人。
这是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业!正如马克思所昭示:“过去的运动都是为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
”“人生命的意义”这个古老问题,历来在不同阶级、不同世界观的人那里有不同的回答,而“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生死观。
第三,揭示了为什么人服务、为什么阶级服务的立场原
则。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过去和现在,一切政权和政党,都有为什么人服务、如何服务的问题。
为人民服务,看似几个字,字里却凝结着共-产-党和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无产阶级立尝观点和无产阶级属性,决不是一些不关痛痒、冠冕堂皇的口号和套话。
因此,我党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忠诚地按着这条方针办事。
“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之所以成为人民群众心系不忘的概念,被视为共-产-党人先进性的词语,无不和毛泽东、周恩来、张思德、焦裕禄、雷锋和无数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作为相联系。
第四,联系现实看“为人民服务”。
现在有两种倾向:一是说代表人民利益的大话、空话太多,而不是像张思德、焦裕禄、雷锋那样从一点一滴做起,反而失信于民;二是“为人民服务”被许多共-产-党员遗忘了,他们要么严重脱离群众,要么高高在上,要么追求腐朽生活,要么丧失共-产主义理想。
不仅脱离群众,还直接地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结合自身实际,作为一名海关关员和入党积极分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学习张思德这种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一,学习他看淡名利,正确对待得与失。
张思德当兵11年仍然是普通士兵,但他从不计较职务的高低,以能为党为荣。
这正是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思想境界,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忘我。
然而,时下有少数人名利思想严重,患得患失,图回报、争荣誉、争地位,而忘记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担负的责任。
我们要摒弃这种思想,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淡薄名利,不计得失,为党的事业终身奋斗。
第二,学习他时刻牢记并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之所以深受全国人民拥护支持的根本原由,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原因。
而现在我们少数党员干部以权谋私,假公济私,处处搞特权,影响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失去了人民的信任。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要时时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处处做群众的好榜样,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